近日,孙先生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呕吐症状,并逐渐丧失意识,深度昏迷。家人紧急将医院,经CT检查后诊断为:颅内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一旦出血,短时间内容易反复出血,致死率和致残率非常高。在综合分析孙先生病情后,医院神经外科迅速采取进一步治疗措施和导管室、麻醉科、手术室联动及时为患者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术后经医护人员悉心治疗,患者终于转危为安。
颅内动脉瘤真的是“瘤”吗?不,它不是!
人群中颅内动脉瘤的患病率约为2%~7%,好发于中老年人。未破裂动脉瘤大多数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少数因头痛、眼睑下垂等症状被发现。多项研究表明,该病的发生与吸烟、酗酒、高血压、性别等因素有关。
它虽然叫“动脉瘤”!但它不是“肿瘤”,而且比“肿瘤”更凶险,就像是大脑里的不定时“炸弹!
颅内动脉瘤不是人们常说的“长出来的肿瘤”,而是颅内动脉管壁上的异常膨出,里面充盈着血液,由于长期的血流冲击,膨出长大,在薄弱的地方就可能破裂出血,造成颅内出血危及生命,这是一种脑血管病,并不是肿瘤,也不会扩散,更不需要做放化疗。但这个“薄弱的血泡”(动脉瘤)会逐渐长大,甚至会压迫脑组织和脑神经,引起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有些动脉瘤还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头疼。因它随时都可能发生破裂,对人体危害很大,也因此被称为脑子里的“不定时炸弹”。
既然颅内动脉瘤就像一颗不定时炸弹,那么,当发现颅内动脉瘤应该怎么办?
目前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有了很大进步,治愈率较高。主要处理方式有三种,观察随访,介入栓塞和手术夹闭。所以,如果发现脑动脉瘤,要到神经外科进行细致的风险评估,从而决定治疗方式。对于未破裂的动脉瘤。同时患者应保持愉悦的心情,避免剧烈运动,预防破裂。
动脉瘤的治疗主要有开颅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治疗两种方法。
(1)开颅夹闭:通过开颅手术的方式暴露动脉瘤,在使用专用的动脉瘤夹将动脉瘤于瘤颈处夹闭,隔绝瘤腔内血液,避免破裂出血。
(2)血管内介入治疗:对于患动脉瘤的病人开颅手术风险较高或难度较大,或患者自身情况不适宜开颅等情况,可用介入方式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通过股动脉穿刺置管,将纤细的的微导管放置于动脉瘤囊内或瘤颈部位,再经过微导管将柔软的钛合金弹簧圈送入动脉动脉瘤囊内并将其充满,使动脉瘤囊内血流消失,从而消除破裂出血的风险。
介入治疗与开颅手术相比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有效降低残死率,改善临床预后,由此确立了介入治疗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地位。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动脉瘤都适用于介入治疗,具体手术方式还是要根据瘤体的大小,位置和形态及病人的自身情况进行综合考虑来决定。
医院神经外科脑血管病专业组致力于手术微创化,治疗规范化,减轻患者手术创伤,促进患者康复。目前已开展了包括动脉瘤栓塞术,动脉瘤夹闭术,血管畸形栓塞术,血管畸形切除术,颅内外血管搭桥术等一系列脑血管病手术及介入治疗,为患者解除病痛,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供稿/麻醉科杨蕾、神经外科李罡
编审/张旭升
核发/王雪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