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回
施洗约翰遭拘捕,十二使徒被拣选
话说耶稣与众门徒在撒马利亚的叙加镇小住了两日,然后继续向北,很快回到了加利利。不久,耶稣听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加利利的统治者、分封王希律安提帕拘捕了施洗者约翰!约翰这次被捕的直接原因,倒不是他为民众施洗礼,而是他在公开场合指责希律安提帕的荒唐婚姻。原来,希律安提帕有个同父异母兄弟腓力一世(彤案:不要跟统治以土利亚和特拉可尼的腓力二世相混淆了,虽然腓力一世和腓力二世也都是大希律的儿子,但他们的母亲不是同一人)。在他们的父亲大希律死后,腓力一世并没有得到任何封土,也没有任何权势。可是,腓力一世娶了一位风情万种的老婆,名唤希罗底,按辈分来算,希罗底应该是腓力一世的侄女。希罗底是一个美丽而狡诈的女人。在一次家族宴会上,遇见了丈夫的同父异母兄弟、大有实权的分封王希律安提帕。两人一见钟情,一拍即合。希律安提帕对希罗底眉来眼去,希罗底也乐得投怀送抱。不久之后,希罗底抛弃丈夫无权无势的腓力一世,直接搬到希律安提帕的府上。可是,希律安提帕觉得与兄弟的老婆姘居在王府,不好说也不好听呀,得弄个明媒正娶才是啊。于是,希律安提帕正式向希罗底求婚,希罗底听了很满意,可是她明言她不想当小仨儿,得做个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夫人,要希律安提帕休了他的原配夫人,立自己为王后。希律安提帕呢,觉得希罗底提出的条件也无可非议,休旧妻娶新妇历来是希律家的传统习俗,自己是响当当的王,休个妻算个球?于是他写了一纸休书规劝自己的发妻纳巴泰公主,请她从国家利益出发,从革命大局着想,主动让贤,退出王后之位,由希罗底接班。可是,希律安提帕的这位发妻是纳巴泰王的女儿。纳巴泰地区位于中东地区的南部,当时也是处在罗马帝国治下。纳巴泰公主也不是吃素的,她得知老公另有新欢,逼着自己退王后之位,不由气炸连肝肺,赶紧跑回娘家向老子求援。纳巴泰王派了护卫护送纳巴泰公主回国,并要向希律安提帕开战。最后,由罗马中央政府出面调停,倾向支持希律安提帕的休妻决定,同时给纳巴泰王种种优越条件,以此安抚了纳巴泰王,纳巴泰公主也只好退出王后之位,战祸总算避免了。希律安提帕也如愿以偿,娶到了兄弟的媳妇希罗底。事情搞得满城风雨,中东地区人人皆知。最后,事态总算平静下来,希律安提帕和希罗底都抹了抹额上的冷汗,都得意着自己的大功告成。谁知,施洗者约翰得知这一段情况,便公开出面指出这段婚姻的不道德,其动机和事实都不符合犹太律法,呼吁民众舆论谴责之。这一下,希律安提帕和希罗底都气坏了,心中大怒:“这个该死的约翰,你平日里给民众施洗也就罢了,竟敢公开议论王室婚姻,公然诽谤领袖,干涉内政?看来,不给你一点颜色看看,你就是不知道本王的厉害!”这样,约翰就被希律安提帕捉去关押起来了。希罗底更是不依不饶:“这个狂妄的约翰敢跟老娘叫板,关起来正是太便宜他了,该杀!”她就鼓动希律安提帕把约翰给宰了。还好希律安提帕有政治头脑,他心中盘算得很清楚:“约翰在民众中德高望重,如果喀嚓下去,弄不好民众可能起来搞暴动。罗马主子就怕地方动乱,如果动乱在希律安提帕的地面上发生,那么这好不容易得到手的王权很可能就灰飞烟灭了。得了,希罗底这女人头发长见识短,还是以安定团结为主,稳定压倒一切,约翰这项上人头得留着。”于是,希律安提帕只将约翰关押在死海东岸的一个叫马卡鲁斯的城堡之中,不敢轻易杀他。耶稣听到约翰被囚禁的消息,他大加指责统治者的残暴无道,又大加称赞约翰所做的贡献,说约翰是“点着的明灯”。
明灯依然闪亮,楚囚依然豪情。一个战士倒下去,千万个战士站了起来。约翰“开路先锋”的使命虽已完成,但是耶稣的使命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着。在接下来的大半年时间里,耶稣走遍整个加利利,在各地方的犹太会堂里教导人,宣讲天国福音,并在传道过程中大显神迹,为民治病,为魔鬼附身的人赶鬼。他先后医治好了众多疑难杂症,包括那些许多在近代和现代医学上都视为不治之症的疾病,如麻风病、重瘫症、癫痫症等等。以古犹太人的传统观点来看,一个人之所以得病,其根源是此人在经意或不经意之间作了恶,“在灵里”得罪了神;得罪神愈多,则得病愈重;只有神赦免了那人的罪,那人才能得复原。所以,耶稣的治病不是用高科技的手术刀,不是开昂贵的名药,也不是用针炙推拿或气功,而是用父神赋于他的赦免权来治疗人们灵里的罪。《圣经》中常常记载着这样的情景,耶稣如果愿意帮那个病人治病,就只要说一句话“你的罪赦免了”,那么那个病人就会立马痊愈,得麻风病的立马皮肤光洁了,瘫痪多年的立马起身跑步了,先天性失明者立马复明了,等等。这些“神迹”,不能用世俗的医学科学来解释,否则无论如何解释都是解释不通的。真正的解释只有一个,那就是耶稣有来自父神那里的全备的赦免权,可以赦免人所犯的“灵里的罪”。再说耶稣能治各种病痛的消息不胫而走,加之他先前在耶路撒冷地区的洁净圣殿和广施洗礼等各项行动,其名声日隆,甚至远播至北方的叙利亚。因此那里的居民把患各种疾病、受各样痛苦的人,都带到他跟前来,他一一治好了他们。更有成群的人从加利利、低加坡里、耶路撒冷、犹太、约旦河外等四面八方来跟随他。这种势头让社会的既得利益者法利赛人惴惴不安,其心中的惊恐日益加剧,由法利赛人掌控的犹太公会多次开会商讨对付耶稣的策略。前面介绍过,犹太公会的权势和职能相当于犹太人的最高法院,它是一头大老虎,老虎屁股可是摸不得的。若是一般犹太人,你得罪了犹太公会,你必成为他们的众矢之的,就等着犹太公会的人来收拾你吧。耶稣所传之道中,最刺痛法利赛人神经的有三个方面。一是,耶稣声称在世界末了的审判日时,父神耶和华将审判权交于了他。也就是说,按照父神的旨意,耶稣掌握着审判世人的大权。而以往犹太人的传统教导是,只有耶和华才有这个审判权。法利赛人为此对耶稣的声称大为光火。二是,耶稣声称拥有赦免大权,而且这种赦免大权在耶稣手中屡屡奏效。在他们看来,只有神自己可以赦免罪人。你耶稣号称拥有赦免权,就等于说,你耶稣等同于神。这还了得?三是,耶稣在公开传道中常亲密地称耶和华为“我的父”,这也是法利赛人所忌讳的。法利赛人也称耶和华为父,但他们只敢称他为“我们的父”。你耶稣单独地称神为“我的父”,就把自己放在了一个与神有特别亲密关系的独特的位置上。这样,仍然是说,你耶稣等同于神。法利赛人打死也不接受耶稣的这种宣称。犹太公会的法利赛人因此绞尽脑汁地找耶稣的茬子,企图置他于死地。审查来审查去,整了耶稣的很多黑材料,最后法利赛人得出了一个结论:耶稣传的福音是异端邪说,他把自己等同于神,就是犯了僭越罪。犯了这种罪的人,其结果只有一个:杀无赦。但是,面对众多声势浩大的耶稣信徒,要把耶稣及其门徒们捉拿归案也不是易事,弄不好人民就会起来造反。如果人民起来造反,中央政府的罗马主子们一不高兴,怪罪下来,犹太公会和罗马帝国驻中东地区总督都吃不消,又不知道会有多少高官丢了乌纱甚或丢了性命。于是,法利赛人只好暂时作罢,只是暗中监视耶稣的一言一行,等找到适当机会时再出手加害耶稣。法利赛人在暗中向耶稣指指点点,搞阴谋诡计,耶稣自己当然心中有数,但他并不惧怕他们,继续不知疲倦地在加利利宣讲天国的福音。这一天,耶稣等又来到迦百农,走着走着,就看见前面有一处税关。什么是税关?就是政府收税的地点,相当于现在的税务局办公点。只见税关处坐着一人,耶稣认得他,此人是税吏马太,又名利未。原来,罗马政府定期进行人口普查,然后在各个固定地点设立税关和税吏,每年根据人口数收取人头税。耶稣在家中是长子,约瑟死后,耶稣和马利亚每年都要在此缴税,自然认得马太。那么,罗马政府怎么才能保证收到税呢?他们有很聪明的方法,就是在各地区雇佣税收承包商,承包商每年必须向中央政府交出固定数目的税银,承包商再从收来的税银中获得若干百分比的报酬。这些税收承包商再雇佣一些当地人做帮手,这些帮手就是税吏,采取的也是类似的方法,就是这些税吏各有责任区,每年按此区的人口向承包商交出固定数目的税银。这样,下一级向上一级承包,包税到个人。但是,税吏有相当大的自由度。也就是说,他可以向所在责任区的人多收或少收,除了向上级承包商交定银之外,多出来的部分全部归自己。这样,税吏一职成了一个大大的肥缺。大多数税吏都懂得利用政府给的优惠政策,进而横征暴敛而发家致富。税吏虽能财源滚滚而在短时间内成为暴发户,但是这个群体也特招人恨。大多数税吏贪得无厌,利用手中职权徇私舞弊,欺小凌弱,收刮民脂,其形象恶劣,作风败坏,所以在犹太百姓眼中,税吏常常为人不齿,与“恶棍”、“罪人”、“走狗”,甚至“妓女”划上等号。在犹太人看来,这些人死后不能上天堂,只能下地狱。可奇怪的是,耶稣径直向马太走去,还主动向他召呼,就说了一句简单的话:“你跟从我来。”马太抬头一看,他也认得跟他说话之人是耶稣。更奇怪的是,马太二话不说,丢下手中的算盘帐薄,丢下捧着的金饭碗,连眼皮都不眨,起身跟着耶稣去了,加入了门徒的行列,从此投身于传天国福音的“革命事业”。看来,这个税吏马太还正是有灵性有福气之人!再说马太弃暗投明,跟随了耶稣,当下将耶稣和其他门徒邀请到自己家中,然后摆上筵席招待耶稣等人,又邀请了同事哥们儿前来作陪。耶稣一看,来的大多都是税吏,都是马太昔日的狐朋狗友。耶稣倒也没有推辞,就坐下跟大家一起吃饭。正好,饭桌上好谈事,也可以借此机会给这些正宗的贪官污吏们上上课,传讲神的道,劝其悔罪。席间,耶稣谈笑风生,传道解惑,税吏们大多都折服于耶稣的教诲。不想,这件事情被那些鸡蛋里挑骨头的法利赛人探到了。他们就放出风声,当着门徒们的面责骂耶稣:“你们看看你们的‘夫子’,他竟然跟那些龌龊的税吏混在一起,他们都是民众唾弃的罪人,你们还在一起吃吃喝喝,成何体统?简直有辱圣洁!”耶稣听了并没有发火,反倒心平气和地对门徒们说:“这些法利赛人自以为熟读神的律法,敬虔圣洁,其实他们骨子里只藏着傲慢,根本不懂神的心意,可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要知道,健康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我来本不是召义人悔改,乃是召罪人悔改。正因为这些税吏是罪人,所以才需要向神悔改,求得神的救赎。法利赛人自以为凭着他们所谓的圣洁就不需要向神悔改,自动得到神的救赎,其实他们之罪比税吏更深。”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耶稣这位心灵医师与众不同的是,就是他懂得“病人”之需,能放下尊贵的身段,主动贴近那些需要医治的“病人”和“罪人”,进而拯救他们。
其实,《圣经》中还记载着耶稣救赎另一位税吏的史实。这是在两年以后,耶稣在比利亚地区的耶利哥城传道时发生的事情。我们在此提前讲一下。这位税吏名叫撒该。他其实不仅是税吏,而且是税吏长,也就是税吏们的小头目。靠着政府给的优惠政策,再加上一点儿小聪明,撒该积财如山,俨然是当地的大财主。虽然有了钱,撒该过得却并不踏实,内心深处知道自己罪孳深重,死了之后恐怕只能在地狱中受煎熬了,绝对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怎么办呢?钱再多也买不来进天堂的门票啊。正好,撒该听说耶稣近期要来耶利哥,听说他那里有“进天堂的门票”,心中不由欢喜,就想接近耶稣。但是,撒该身材矮小,耶稣来时一定是被众人围着,他怕见不到耶稣之面。怎么办呢?撒该鬼机灵,他就在耶稣必经之地等着,那里有一棵高大桑树,撒该于是爬上树来静候耶稣。果然,耶稣带着众门徒来了,渴望的群众们蜂拥而至,将耶稣等团团围住。耶稣边走边与群众们交谈。奇怪的是,耶稣走到那棵大桑树下,抬头一看,直呼撒该其名:“撒该,快下来!今天我必住在你家里。”别说群众们听傻了眼,撒该更是瞠目结舌,心想:“此人必是神,不然我与他素不相识,他何能知道我的名字?”不过,耶稣答应今天要住在他家里,撒该不由心喜若狂,赶紧欢欢喜喜地接待耶稣,将耶稣引入家门。而且,撒该当着众人,认耶稣为主,他拍着胸脯向耶稣保证:“主啊,我把所有的一半给穷人;我若从前讹诈了谁的钱,就连本带利还给他四倍。”众人看见,都非常地不理解,私下里议论纷纷:“耶稣怎么竟然到一个罪人家里去住宿呢?”耶稣知道大家的心思,就亲切地告诉大家:“今天救恩到了这家,因为他也是亚伯拉罕的子孙。我来到这个世上,就是为要寻找和拯救失丧的人。”耶稣能与罪人同吃同住,既拯救了税吏长撒该,更是培养了税吏马太。这两件事情说明了,在神的眼中,不管一个人的罪恶有多大,只要认神为主,真心认罪悔罪,那么他必会得到神的原谅而获得拯救。关键是,病人得首先承认有病,罪人得首先承认有罪,病人来求治,罪人来求赦,这样的话,他们才能拿到进入天国的门票。撒该是有福之人,马太更是有福之人。马太后来受耶稣栽培和拣选,光荣地成为他的十二门徒之一,而且他发挥其所长,用他那从前做税吏时记帐之手,一字一句写下了名垂青史的《马太福音》一书,而且被排在新约《圣经》的第一篇。这种奇妙之殊荣,马太在跟随耶稣之前是再也想象不到的。
却说耶稣率领众门徒以迦百农作为在加利利的传道中心。他们四处传扬天国福音,战果辉煌,气势如虹。所到之处,很多病人得到治疗,很多罪人得到拯救,民众闻风而至,一时归信者如云。为了更好地、更有效地、更有组织地传播福音,耶稣决定在众门徒中拣选出十二人,授予他们特别的权柄,作为众门徒的领袖和传道的骨干。这一天傍晚,耶稣带着众门徒来到迦百农附近的一处小山坡,他让门徒们在山腰等候休息,自己登上山顶,在山上整夜向父神祷告。天明时分,耶稣从山上下来,叫醒门徒们:“大家起来,今天我要奉父神的旨意从你们中间拣选十二人,作为传播天国福音的领头人,把福音传遍至天下各处。”随后,耶稣一一点名,拣选出十二个人来。为了与一般门徒相区别,他们有一个新的、特别的头衔,叫“使徒”。按字面的意思,使徒者,受差遣者也。使徒们奉耶稣差遣,得到来自耶稣赋给的权柄,有能力传扬福音,有能力教导真理,有能力建立教会。在《圣经》中共有四个地方提到过这十二人的名字,他们排名是:彼得、安得烈、雅各、约翰、腓力(又译腓利)、拿但业(又名巴多罗买)、马太、多马、小雅各(他与排名第三位使徒雅各同名,为了相区别,故称“小雅各”)、达太、奋锐党党员西门、加略人犹大。这十二个人就是耶稣创立“使徒制度”后拣选出来的使徒,也就是人们熟知的“耶稣的十二使徒”。看官们也许要问:为什么耶稣单单选了“十二使徒”,而不是“十使徒”呢?以前我们提到过,旧约和新约不是割裂的,而是联系紧密的有机整体。旧约中发生的许多历史事件往往是新约史实的“预表”,或者叫“预像”。也就是说,新约中的许多史实都可以在旧约这面“镜子”中找到对应的“影像”。就拿“十二”这个数字来说,它其实别有深意。在旧约中就有以色列的十二支派,他们是耶和华从万民中拣选出来并赐予特别福分的子民,他们有资格代表世上的万民去圣殿向神献祭敬拜;新约中这十二使徒,对应着旧约中的十二支派,代表“崭新的以色列”,他们是耶稣从众门徒中拣选出来并赐予权柄、赋予特殊使命的一群人,也代表着基督教会的所有圣徒。另外,《圣经》经文中,多处有“十二”这个数字。旧约历史中记载过,以色列人在出埃及之后在旷野漂流时,经过以琳这个地方时,那里有十二股甘泉为以色列人解渴;大祭司胸前挂着的牌子上有十二颗宝石,上面刻着十二支派的名字。新约中,使徒约翰在“异象”中看见过“十二颗星的冠冕”;将来的天国中有一个新的耶路撒冷城,其城墙有十二个城门,门上又写有以色列十二支派的名字,门上还有共十二位天使守护;其城墙还有十二个根基,每个根基上有十二使徒的名字。所以,十二这个数字并不是随意的、偶然的。当然,整部《圣经》中,有“使徒”头衔的人其实不至十二位,但是由耶稣初期设立的就是这十二位。后面我们会讲到,加略人犹大因出卖耶稣而被从十二使徒中剔除,由马提亚替补。另外,有“使徒”头衔的还有:大名鼎鼎的保罗、保罗的助手巴拿巴、保罗的学生提摩太,等等。这些都是后话,我们暂提不表。除了设立了十二使徒,耶稣还交给他们赶鬼治病的权柄,然后差遣他们出去传道。在使徒们出发之前,耶稣还向他们交待了诸多传道方法和基本原则。比如,他们要两个两个地出去,互为搭档,这样急难时可以互助,病痛时可以互慰;两人要相互尊重对方的意见,要彼此团结相爱;要随走随传,言行一致,不能推三阻四,光说不练;腰袋里不要带金银铜钱,不图钱财,不慕虚荣,要住在有好名声的虔敬人家,不要住在有权有势的人家;对接待的人家要谦逊感谢,不要摆出趾高气扬的架子;对于那些不接待他们的人家或城镇,也不要恶语相加,只要“离开那里,把脚上的尘土跺掉”,等等。耶稣的这些训令和吩咐,都成为后世圣徒传道时所遵循的最重要的法则。使徒们的使命是光荣而艰巨的,更是危险的,可能是要掉脑袋的,耶稣预先就警告使徒们做好心理生理灵里等各方面的准备,因为他们会遭到世人的逼迫:“我派遣你们出去,正象把羊送进狼群中。......当心,有人要拘捕你们,带你们上法庭,在他们的会堂里鞭打你们。为了我的缘故,你们将被带到统治者和君王面前受审问......为了我,大家要憎恨你们;......”为此,使徒们要有特殊的素质,“要象蛇一样机警,象鸽子一样温驯”。同时,耶稣也鼓励他们不用害怕,他鼓励他们说:“为我失丧生命的,将要得着生命。”
从日后这十二位使徒的事迹来看,除了犹大变节以外,其余十一人都为了天国的事业全力拚杀,鞠躬尽瘁,不惜以身殉道。其中,彼得、安得烈、腓力、达太、西门都被人钉十字架而死;小雅各被钉十字架后又遭石刑,最后被人活活用棍子打死;雅各被斩首;拿但业被生剥皮,然后再被斩首;马太、多马被人用利刃击杀;只有约翰活到近百岁,但是在其晚年时,他也被罗马皇帝囚禁在荒芜人烟、与世隔离的爱琴海中间的拔摩海岛上,最终被释放后回到以弗所地区,以近百岁之高龄继续传道,最终老死在那里。他们为天道而献身,各自都做出了可歌可泣可敬可叹的壮举!这些事迹,我们在后面还会再提到。
犹太古史演义
第八十回:居鲁士敕令回归,犹太民重返故土
第八十一回:末底改无畏权臣,以斯贴勇救同胞第八十二回:以斯拉再塑圣民,尼希米重建圣城第八十三回:旧约后神启沉默,俗世间人事纷呈第八十四回:希律受封犹太王,选民翘盼弥赛亚第八十五回:义夫妇老蚌生珠,弥赛亚道成肉身第八十六回:希律王杀婴无数,少年人语惊四座第八十七回:约旦河耶稣受洗,神子前撒但使阴第八十八回:行神迹变水为酒,驱商贩洁净圣殿第八十九回:尼哥底母求真道,撒马利亚得活水西雅圖陳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