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济失调(ataxia),是指在肌力没有减退的情况下,肢体运动的协调动作失调,不平稳与不协调的临床表现。即运动的协调障碍,肢体随意运动的幅度及协调发生紊乱,以及不能维持躯体姿势和平衡。不包括肢体轻度瘫痪时出现的协调障碍、眼肌麻痹所致的随意运动偏斜,视觉障碍所致的随意运动困难,以及大脑病变引起的失用症。深感觉、前庭系统、小脑和大脑损害都可发生共济失调,分别称为感觉性、前庭性、小脑性和大脑性共济失调。还有原因不明的因素,有的伴有智能不全或痴呆。应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共济失调的症状表现:
1、反复站立不稳和步态不稳,夜间行路困难,洗脸时躯体容易向脸盆方向倾倒(洗脸盆征阳性)。行走时双目注视地面举足过高,步距宽大,踏地过重,呈跨阈步态。共济失调在睁眼时减轻,闭目时加剧,伴有位置觉,震动觉减低或消失。提示感觉性共济失调的可能。
2、持续躯干的平衡障碍伴站立不稳、辨距不良等。伴有眼球震颤、构音障碍、讷吃,行走时两足分开,步距大小不一,步态蹒跚不稳易倾倒。提示小脑病变的可能。
3、静止与运动时均出现平衡障碍。站立时两足基底宽、身体不稳、向侧方或后方倾倒、步行时偏斜等。伴有明显眩晕、眼震,提示前庭病变的可能。
4、有家族史,反复共济失调、辨距不良,考虑遗传性共济失调的可能。
症状起因
1、小脑性共济失调
(1)小脑蚓部损害
常见于小脑蚓部肿瘤,儿童以髓母细胞瘤、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成人以转移瘤多见。
(2)小脑半球损害
常见于肿瘤、转移瘤、结核瘤或脓肿及血管病等。
(3)全小脑共济失调
常见于小脑变性及萎缩等。
2、深感觉障碍性共济失调
(1)周围神经病变
常见于多发性神经炎,铅、砷、汞中毒,酒精中毒,代谢性疾病等。
(2)后根病变
常见于转移瘤。
(3)后索病变
常见于脊髓痨、联合变性、酒精中毒、脊髓压迫症等。
(4)丘脑病变
常见于脑血管病。
(5)顶叶病变
常见于脑血管病、肿瘤。
3、大脑性共济失调
常见于大脑额叶、顶叶、颞叶、枕叶、胼胝体部等部位的脑血管病,肿瘤,炎症,外伤,变性性疾病等。
4、前庭性共济失调
常见于急性迷路炎、内耳出血、前庭神经或前庭神经核的急性病变等。
日常护理小措施:
1.轻者可下床活动,但不宜外出。有严重共济失调型或痉挛失调型病态者,需卧床休息,必要时加床挡,以防意外。
2.该病病程长,病情呈缓慢进展,应鼓励病人树立信心,消除其恐惧优虑心理。
3.长期卧床病人应注意预防肺炎、褥疮和尿路感染等并发症。
4.鼓励病人经常锻炼身体,加强肢体活动的协调性和准确性。
5.饮食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为宜,如肉类、蛋类、水果、蔬菜等,禁烟酒。
白癜风的民间偏方白癜风的民间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