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职称考试复习时一个漫长的过程,从报名开始到考试结束要经历看书-做题-再看书-考前冲刺整个过程,如何精准复习(医学谷往年分析),利用碎片时间学习是考试成功的关键一步,小谷精心准备的口袋书或许能帮助到您。
第六部分
临床免疫学检验之二(续)
免疫原及抗血清制备
鞭毛抗原用0.3~0.5%甲醛处理
半抗原~具有抗原性、无免疫原性
半抗原载体~以牛血清清蛋白最常用
佐剂~增强机体对抗原免疫应答、改变免疫反应类型的辅助物质
具有免疫原性:卡介苗、短小棒状杆菌、脂多糖、细胞因子
非免疫原性:液体石蜡、羊毛脂、胞壁肽、多聚核苷酸
最常用~福氏佐剂、细胞因子佐剂
免疫动物与接种抗原种属差距越远越好
类激素用家兔、酶类用豚鼠
按抗血清要求~R类是家兔代表小型动物、H类是马为代表大型动物
抗原量少且宝贵~淋巴结内微量注射法
半抗原~皮内多点注射接种
抗体特异性及效价鉴定:双向琼脂扩散法
抗血清保存:4℃(不超过1年)
单克隆抗体(McAb)
一个B细胞克隆、只能与一种抗原结合的完全均一(血清型、理化性质、抗原结合)的Ig
杂交瘤技术
小鼠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通过细胞膜融合形成多倍体细胞~B细胞杂交瘤细胞
胸腺与T淋巴细胞瘤T细胞杂交瘤细胞
骨髓瘤细胞不能合成分泌Ig及细胞因子、缺乏HGPRT,稳定易培养、无限传代,易于脾/胸腺细胞融合
B杂交瘤细胞具有合成分泌特异性(具有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苷转化酶HGPRT)、在体外无限传代能力~一株2B杂交细胞合成分泌均一同源抗体即使单克隆抗体
B细胞杂交瘤技术
选择性培养基~HAT培养液(H~次黄嘌呤、A氨基蝶呤、T胸腺嘧啶核酸)
细胞融合~在聚乙二醇作用下(PEG)
克隆化培养~阳性杂交瘤细胞即使冻存—℃液氮中
单克隆抗体的产生3原则
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克隆选择学说、杂交瘤细胞兼有双方亲代细胞特性、人工培养无限传代
制备方法:小鼠体内诱生、体外细胞培养
纯化:除盐析法、凝胶过滤法外,还有离子交换层析、辛酸提取法
鉴定:免疫标记技术~ELISA、先定性~阳性定量
凝集反应一方是颗粒,特异性结合阶段和出现肉眼可见颗粒聚集现象
直接凝集~为颗粒性抗原
细菌种属鉴定、人AB血象鉴定~属于直接凝集中的玻片凝集反应
肥达反应、外斐试验、交叉配血~属于试管凝集反应
间接凝集反应~可溶性抗原吸附微小颗粒载体表面,称为抗原致敏颗粒
抗体Fc段吸附颗粒载体表面~称为抗体性致敏颗粒
致敏颗粒与相应抗体(或抗原)特异结合后出现凝集~称为间接凝集反应
分为正向、反向、抑制、协同
常用颗粒载体:红细胞、胶乳颗粒、明胶颗粒、SPA*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正向间接凝集反应~诊断试剂为抗原致敏颗粒
反向抗体致敏颗粒
间接凝集抑制反应~不出现凝集为阳性反应
乳胶凝集试验~属于间接凝集、载体为聚苯乙烯胶乳颗粒~检测RF和HCG抗原
明胶凝集实验~可溶性抗原吸附粉红色明胶颗粒
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用于检测抗红细胞不完全抗体(缺损IgG),只能与红细胞结合,不能交叉链接红细胞出现凝集现象
直接Coombs检测红细胞膜上结合不完全抗体
间接血清中游离不完全抗体
Coombs试验用于交叉配血、血型抗原抗体检查、新生儿溶血性贫血诊断、对细菌不完全抗体检查
协同凝集试验~诊断试剂为抗体致敏的SPA*金黄色葡萄球菌
沉淀反应
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出现肉眼可见免疫复合物
液相内沉淀反应
絮状沉淀、环状沉淀、免疫浊度试验
凝胶内沉淀反应
单向琼脂扩散~在琼脂内混入抗体,在分子比例合适处形成沉淀环
试管法:抗体混入50℃0.7%琼脂糖
平板发:0.9%琼脂糖,沉淀环直径与ag浓度呈正且根据标准曲线测ag浓度
双向琼脂扩散
吻合~同一
弧度弯向分子量大的蛋白质一方
沉淀线靠近抗原孔提示抗体量大、靠近抗体孔提示抗原量大
免疫浊度法
分子比例合适的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IC),是反应出现浑浊
免疫电泳~凝胶沉淀反应与蛋白电泳结合
其实质在直流电场~定性扩散
带电荷多、颗粒小~泳动越快
影响:抗原与抗体特性、电场因素(强度、溶液PH、离子强度、电渗现象)
免疫电泳技术
对流免疫电泳~双向琼脂、电泳
火箭免疫电泳~单向扩散、电泳
免疫电泳~区带电泳、双向琼脂扩散
免疫固定电泳~区带电泳、免疫沉淀反应(常用于M蛋白鉴定)
放射免疫分析和免疫放射分析
放射免疫(RIA)~利用放射性核素为示踪剂
灵敏度高~10*—9~~—12g/L、相当于ng~pg
原理:一定量放射性核素标记Ag、标记的Ag与待测Ag竞争结合限量Ab,以测待测Ag性质和含量
B值为标记抗原与抗体结合沉淀物、F值为游离态的标记抗原
B值与待测抗原~反比
F值与待测抗原~正比
B/F或B/(B+F)与待测抗原~反比
反应曲线~B/F为纵坐标、标准抗原浓度为横坐标
免疫放射分析
用过量放射性核素标记抗体(Ab),与待测抗原进行非竞争结合
Ag+Ab*=Ag-Ab*+Ab*
放射免疫分析常用核素:产生γ射线的I~、I~、Cr~51常用I~
产生β射线的H~3、C~14、P~32常用H~3
尿β2微球蛋白含量极少,目前多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荧光免疫技术
激发态到基态,以电磁辐射释放过量能量(荧光)荧光波长>激发光波长
荧光物质
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发黄绿色、应用最广
四乙基罗丹明(RB)呈橘红色
四甲基异硫氰酸罗丹明(TRITC)呈橙红色
藻红蛋白(PE)呈明亮的橙色
其他荧光物质
3价Eu螯合物~激发光波长宽、发射光波长窄、衰变时间长~适用分辨荧光免疫测定
荧光抗体技术
蛋白荧光标记方法:搅拌法、透析法
标记抗体纯化:去除游离荧光素~透析法、凝胶柱层析法
结合荧光素~离子交换层析法
荧光抗体鉴定
抗体效价用双向琼脂扩散滴定,效价>1:16为理想
荧光素与蛋白质集合比率(F/P)
F/P=1.5~固定标本
F/P=2.4~活细胞染色
酶免疫技术
特点:底物常用辣根过氧化酶(HRP)、其次碱性磷酸酶(AP)
HRP供氢体底物有邻苯二胺(OPD)、四甲基联苯胺(TMB)、ABTS,邻苯二胺常用、呈棕黄色
酶标记抗原或抗体
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为结合物,制备方法常用戊二醛交联法、过碘酸盐氧化法
标记抗体的最佳用量:棋盘滴定法
三类固相载体
最常用固相载体~聚苯乙烯,其次还有聚氯乙烯、微孔滤膜、含铁磁性微粒
免疫吸附剂
抗原或抗体固相化的过程~包被
被固相化的抗原或抗体称为~免疫吸附剂
酶免疫技术分类:酶免疫组化技术
酶免疫测定:均相~竞争结合
异相~分为液相酶免疫、固相酶免疫(ELISA)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原理:将抗原/抗体吸附聚苯乙烯后加入酶标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使酶也结合到载体上,洗去游离酶标抗体,加底物显色
必要:固相抗原(或抗体)、酶标记抗原(或抗体)、底物
膜载体的酶免疫测定
斑点-ELISA:硝酸纤维素膜为固相载体,在膜点加样品抗原
免疫印迹法:三步~样品蛋白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电转移、酶免疫定位
生物素-亲和素放大技术
以非共价键结合、稳定(1万倍)、不影响彼此生物学活性,还可同时与抗体或抗原结合,不影响抗体抗原特异结合,放大抗体抗原反应信号~大大提高检测灵敏度
生物素又称维生素H或辅酶R、存在于蛋黄中
有2个环状结构:咪唑酮环~与亲和素结合(对戊酸羧基修饰制成活性化学基团~活化生物素)
噻吩环~与蛋白质结合
生物素的标记
活化生物素、示踪物结合~标记生物素
标记氨基~N-羟基丁二酰亚胺酯(BNHS)~标记抗体常用
巯基~3-(N-马来酰亚胺-丙酰)-生物胞素
醛基~生物素酰肼(BHZ)~标记偏酸性抗原多用
亲和素
分为亲和素、链霉亲和素
亲和素~抗生物素或卵白亲和素,从蛋清中提取
亲和素(链霉亲和素)与生物素咪唑酮环结合的活性基团都是~色氨酸
生物素-亲和素系统应用:
以游离亲和素为中间物分别连接生物素化抗体(抗原)和标记生物素,检查待测
生物素-亲和素系统应用与酶免疫测定、荧光免疫测定方法中
(长按扫码,进入购买通道)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在组织细胞原位特异性反应,对相应抗原(抗体)进行定性、定量、定位
最常用切片:冷冻切片法(保留细胞表面抗原的免疫活性)
常用固定剂:醛类固定剂、丙酮、醇类固定剂、冰醋酸等
设立对照原则:必须设立对照、通常针对第一抗体设对照,有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
酶标记抗体免疫组化染色
按标记部位分直接法(一步法)、间接法(二步法)、桥联法(多步法)
直接法~酶标记第一抗体
间接法~酶标记第二抗体(应用较广)
非标记抗体免疫酶组化染色:酶桥法、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法(PAP法)
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直接法~荧光标记抗体(抗原)
间接法~荧光标记抗IgG-Ab(第二抗体)
补体法
双标记荧光免疫法
免疫胶体金技术
特点:胶体金具有胶体多种特性,尤其对电解质敏感性
胶体金有一个基础金核,外围有双离子层,内层是负离子AuCI、外层是H*离子层
H*离子层维持胶体金的溶胶状态
光吸收波长以及各自颜色~由颗粒大小决定:
5~20nm胶体金吸收波长nm~呈葡萄糖红色
20~40nm胶体金吸收波长nm~呈深红色
60nm胶体金吸收波长nm~呈紫色
免疫细胞分离检测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
单个核细胞(单核、淋巴)1.~1.粒细胞与红细胞1.血小板1.~1.
利用比重1.~1.的溶液进行密度梯度离心
细胞分离分层试剂:Ficoll与Percoll
Ficoll分层液法:单次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法
血浆层、单个核细胞层、粒细胞层和红细胞层
Percoll分层液法:连续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法
死细胞层、富含单核细胞层、富含淋巴细胞层、红细胞和粒细胞层
淋巴细胞分离(粘附贴壁法、吸附柱过滤法、磁铁吸引法)
37℃和Ca*存在时,单核细胞主动粘附,而淋巴细胞无粘附性
T细胞亚群分离原则
阳性选择:根据细胞特性和标志选择纯化所需细胞(E花环、亲和板结合分离法)阴性选择:选择性去除不要细胞,仅留下所需细胞(尼龙柱分离、磁性微球分离)
分离细胞保存:长期~加入二甲基亚砜为保护剂、液氮—保存
活力测定:台盼蓝染色法(活细胞不着色)
淋巴细胞表面标志检测
T细胞表面标志成熟T细胞表面:TCR、CD3、CD4、CD8、CD2等
抗原检测:标记抗体染色法、花环试验法(CD3-McAb致敏红细胞与T细胞结合)
表面受体检测:
T细胞与绵羊红细胞混合,T细胞的E受体(CD2)可结合SRBC形成玫瑰花环
B细胞表面标志有BCR(mIg)、CD79、CD5、CD19、CD21、CD23等
抗原检测:间接荧光免疫法、酶免疫组化法、ABC法
NK细胞表面标志没有NK细胞特有的CD抗原标志、一般检测NK细胞活性
淋巴细胞功能检测
T细胞功能检测
T细胞转化实验:形态学检测、核素法。
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实验:T细胞被抗原致敏后,再次接触相应抗原靶细胞可杀伤破坏
(评价机体细胞免疫水平常用指标)
B细胞功能
溶血空斑实验:补体参与下导致绵羊红细胞(SRBC)溶解透明溶血空斑(每个空斑表示一个抗体形成细胞、大小与细胞产生抗体量多少成正比)
B细胞增殖能力试验:细菌LPS、SPA、抗IgM抗体均能刺激B细胞增殖~检查促有丝分裂原对淋巴细胞刺激指数脂多糖(LPS)/葡萄球菌A蛋白(SPA
NK细胞功能检测
K细胞株作为靶细胞测定人NK细胞活性
YAC细胞株小鼠NK细胞活性
吞噬细胞功能检测
中性粒细胞功能
运动形式:随机运动(类似布朗运动)
定向运动(趋化运动):体内试验(皮肤窗法)
体外试验(滤膜小室法、琼脂糖凝胶平板法)
吞噬、杀菌功能:受检细胞+白念珠菌(保温加亚甲蓝做活体染色)计个吞噬细胞
吞噬率=吞有菌体中性粒/
杀菌率=胞内有蓝色菌体中性粒/
吞噬指数=中性粒内菌细胞数/
硝基四氮唑蓝(NBT)还原试验:检测中性粒细胞杀菌能力
化学发光:吞噬金黄色葡萄球菌、加入鲁米若增其发光效应
巨噬细胞功能
炭粒廓清试验廓清速度~判断巨噬细胞吞噬功能
巨噬细胞溶酶体酶测定:检测酸性磷酸酶、非特异性酯酶和溶菌酶等活性,评价杀菌功能
细胞因子测定及应用
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一大类能在细胞间传递信息、免疫调节、效应功能的蛋白或小分子多肽
特性:大都为糖蛋白旁分泌、自分泌、内分泌
类型:白细胞介素IL:IL-1~所以有核细胞都产生、以巨噬细胞为主、局部免疫调节作用
IL-2~主要由T细胞(CD4)受抗原或丝裂原刺激合成
IL-2~刺激T细胞生长、促进B细胞生长分化,诱导细胞毒作用、增强巨噬细胞抗原递呈能力、杀菌力及细胞毒性
干扰素IFN:抗病毒、抗肿瘤、免疫调节
1型干扰素~抗病毒干扰素
2型干扰素~免疫干扰素或IFN-γ,T细胞产生重要免疫调节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TNF:TNF-a~脂多糖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引起肿瘤出血坏死
也称恶病质素
TNF-β~抗原或丝裂原刺激淋巴产生,具有肿瘤杀伤及免疫调节TNF增加T细胞产生以IL-2为主的淋巴因子,促进T、B细胞增殖
造血生长因子:红细胞生成素~肾小管内皮细胞合成、干细胞、巨噬细胞产生
细胞因子测定
IL-2~刺激T细胞生长
IL-3~刺激肥大细胞生长
IL-6~刺激浆细胞生长
免疫学检测法:仅测定细胞因子抗原性
分子生物学方法:核酸探针
细胞粘附分子测定
荧光免疫检测法~除间接免疫荧光法外,FCM可检测两种及以上细胞粘附因子
酶免疫测定法~双抗体夹心法ELISA最广
ELISA研究最多的是选择素家族、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选择素家族有E、L、P三型选择素均可见于血液
P增高2~3倍——见于溶血性尿毒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L增高——败血症、HIV感染、艾滋病患者血
血中存在E选择素——是内皮细胞激活证据、糖尿病患者~E增高
肝硬化病人血液中I水平增高、与肝功能损伤有关
免疫球蛋白测定
Ig~具有抗体活性、抗体样结构的球蛋白
结构:4条肽链、借二硫键连接组成IgG、IgE、IgD、血清型IgA为单体
分泌型IgA为双体、IgM为五聚体
同种型抗原决定簇位于Ig恒定区、各类Ig可分为k和入两型
Ig测定
方法:单向琼脂扩散、速率散射比浊法,特异性IgM常用捕获法
IG增高:
多克隆性增高~慢性感染、慢性肝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症
单克隆性增高~又称M蛋白增高、见于免疫增殖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重链病、轻链病、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IgD增高~见多发性骨髓瘤
IgE增高~见多发性骨髓瘤、特征性哮喘、皮炎、过敏性鼻炎、寄生虫感染、SLE、RA及某些真菌病
M蛋白~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又称M蛋白,B细胞或浆细胞单克隆异常产生十分均已的异常免疫球蛋白
方法:血清蛋白区带电泳~M区带
免疫电泳为区带电泳、免疫扩散结合~鉴别免疫球蛋白类别和轻链型鉴定
免疫固定电泳判断单克隆免疫球蛋白重链、轻链类型
M蛋白增高~免疫增殖性疾病
冷球蛋白
异常免疫球蛋白、降至4℃发生沉淀
冷球蛋白阳性~见于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类风湿关节炎、SLE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恶性肿瘤
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已知的称抗原特异性免疫复合物
未知的为非抗原特异性免疫复合物
单特异循环免疫复合物~胰蛋白酶解离法
双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捕获法ELISA、包被抗C3抗体法
补体检测及应用
组成:固有成分、调节蛋白、受体
具有酶活性的其符号划一横线
灭活的在英文字母i表示
理化性质:都是β球蛋白、糖蛋白、血清中C3最多、C2最低、不稳定
生物学功能:溶细胞、清除免疫复合物、炎症介质、中和与溶解病毒
经典途径~以结合抗原后的IgG和IgM为激活剂
旁路途径~激活物为细胞壁成分
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开始于急性期蛋白与病原体结合(不是抗原复合物形成)
CH50测定
特异性抗体与红细胞结合激活补体,形成膜攻击复合体,溶解红细胞~其程度与补体活性相关(呈S形曲线)
30~70%最陡、以50%溶血作为终点比%更敏感~补体50%溶血试验(CH50)
CH50试验~测定经典途径总补体溶血活性、反应补体9种成分总和水平
补体结合试验反应中无游离的补体而不出现溶血,为补体结合试验阳性+
反应系统(抗原与抗体)与指示系统(绵羊红细胞、溶血素)竞争补体系统
单个补体成分测定
免疫溶血法抗原为SRBC、抗体为兔或马抗SRBC抗体(溶血素)
溶血程度与待测补体活性有关~仍以50%为终点
补体测定应用
免疫学疾病:C1、C2、C3、C4缺陷~自身免疫病、
C3a、C5a过敏毒素,C趋化因子作用导致组织损伤
遗传性疾病:C3缺陷导致严重感染、C1抑制物缺陷~遗传性血管性水肿、细胞表面CR1缺陷~CIC清除障碍(SLE)、I因子与H因子缺陷~肾小球肾炎、DAF缺陷~阵发性血红蛋白尿
补体含量降低的疾病:
补体消耗增多~SLE、自身免疫溶血、类风湿关节炎、移植排斥、细菌感染(G+)大量丧失~大面积烧伤、大出血、肾病综合征
合成不足~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营养不良
高补体血症~感染恢复期、。
自身抗体检测
类风湿因子(RF)以变性IgG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不与正常IgG反应
包括IgM、IgG、IgA、IgE,以IgM为主
方法:乳胶凝集、速率散射比浊法、ELISA
抗核抗体(ANA)
以自身真核细胞成分为靶抗原、性质主要是IgG
包括:抗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非组蛋白抗体、抗核仁抗体
方法:间接免疫荧光法~ANA筛选方法
免疫印迹法
荧光图形及意义
均质形~抗DNP抗体引起、主要见于SLE、药物性狼疮
斑点型~抗ENA抗体引起、主要见SLE、MCTD、高滴度见于MCTD
周边形~抗dsDNA抗体引起、主要见SLE
核膜型~抗核膜抗体引起
核仁型~主要见于硬皮病
着丝点型~局限性硬皮病、CREST综合征
抗dsDNA抗体是SLE的特征性标记抗体
抗ENA抗体
ENA是可提起性核抗原总称
抗Sm抗体~是SLE的血清标志抗体
抗核RNP抗体~是MCTD诊断重要依据
抗SSA抗SSB~是干燥综合征(SS)
抗Jo-1抗体~常见多发性肌炎
抗Sc1-70抗体~仅见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病(PSS)
抗中性粒细胞包浆抗体~与临床多种小雪糕炎症性疾病密切相关的自身抗体、是系统性血管炎的血清标志抗体
抗线粒体抗体(AMA)~长期持续性肝阻塞、慢性获得性肝炎、不明原因肝硬化呈阳性+
抗乙酰胆碱受体(AchR)~重症肌无力的标志抗体
MHC与HLA检测
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是存在于脊椎动物染色体特定区域的一组基因群,其编码产物为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A)
HLA~人类MHC即HLA复合体,6号染色体短臂
特点:单倍型遗传、共显性遗传、连锁不平衡
MHC-1类分子:广泛存在有核细胞表面。外周血白血病和淋巴结、脾淋巴细胞表达最高
成熟红细胞、神经细胞及滋养层细胞不表达MHC-1类分子
MHC-2类分子:主要表达B细胞、单核-巨噬细胞、DC、活化的T细胞等表面
前列腺素、糖皮质激素可抑制其表达
HLA分型
HLA与器官移植~成败很大程度取决于供、受者间JLA型别的差异
HLA与自身免疫病~1型糖尿病:华人为DR9、白人DR4
强直脊柱炎为B27、SLE为DR3
流式细胞分选仪
流式细胞术:借助荧光激活细胞分选器对免疫细胞及其他细胞进行监督和分类
散射光不依赖任何细胞样品制备技术~细胞的物理参数(固有参数)
流式细胞的分选是~通过分离含有单细胞的悬液实现
分选指标:分选速度、分选纯度、分选收获率
散射光信号分为前向散射光~反映颗粒大小
侧向散射光~反映颗粒内部结构、表面光滑程度
荧光反映~被测细胞表面抗原的强度
流式细胞仪双参数直方图:二维点图、假三维图
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分析:T细胞亚群(CD4/CD8)、B细胞及其亚群和NK细胞分析
对人体免疫功能评估以及各种血液病及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有作用
淋巴细胞功能分析:细胞介导细胞毒性试验、细胞内因子测定
免疫自动分析仪
采用磁性微球做固相载体,增加反应面积
自动化免疫比浊分析技术
液相内的沉淀试验与现代光学仪器和自动化分析结合
分为散射比浊分析
透射比浊分析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直接参与发光标记物~吖啶脂(产生发光的特殊基团)
催化反应或能量传递参与发光的酶标记物:辣根过氧化酶(HRP)、碱性磷酸酶
能量传递产于氧化的非酶标记物:三联吡啶钌
优点:敏感度高、甚至超过RIA、精确度与准确度可以与RIA相比、试剂稳定无害、测定耗时短、项目多
荧光免疫自动化分析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通过镧系元素标记抗体或抗原、稀土金属以Eu最常用
应用:甲状腺激素、病毒性肝炎标志物、肿瘤相关抗原、药物、多肽等
荧光偏振免疫分析~用于药物浓度的检测及分析(叶酸、维生素B12、可卡因)
荧光酶免疫分析~用于过敏原检测以及特异性IgE检测
免疫学检验质量管理
分析前~送检标本质量是核心
方法选择~实用性和可靠性进行方法学选择
标准品国际单位(U):国家标准品溯源至国际标准品为二级标准
使用的厂家为三级
超敏反应性疾病
再次接触相应抗原时发生的生理功能紊乱和组织损伤分4型
1型超敏(速发型)
变应原刺激B淋巴细胞转变浆细胞产生IgE、其FC段与肥大细胞核嗜碱性粒细胞结合
特点:发生迅速、消退迅速;IgE介导;病变在小动脉、毛细血管扩张、平滑肌收缩、补体不参与
常见:过敏性*****、荨麻疹
2型超敏反应(细胞毒型超敏反应)由IgG或IgM与靶细胞表面抗原结合在补体、巨噬细胞和NK细胞参与下引起细胞溶解和组织损伤
特点:抗体或抗原抗体复合物存在于细胞膜上、参与的抗体是IgG与IgM、有补体、吞噬细胞、NK细胞参与、后果是靶细胞被破坏
常见: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急性风湿热、Graves病、重症肌无力、胰岛素抗性糖尿病
3型超敏反应(免疫复合物型)沉积于毛细血管基底膜,通过激活补体以及在血小板、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参与下引起~充血性水肿、中性粒细胞浸润、组织坏死为特征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常见:局部免疫复合物病~Arthus反应及类Arthus反应
全身免疫复合物病~血清病、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慢性免疫复合物病、过敏样休克
4型超敏反应(迟发型)由效应T细胞再次接触相同抗原引起以单个核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性病理损伤
特点:迟缓、再次接触抗原后24~72小时发生,与抗体、补体无关、而与效应T细胞核吞噬细胞及其产生的细胞因子和细胞毒性介质有关;个体差异小、抗感染免疫清除抗原同时损伤组织
常见:传染性迟发型超敏反应(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病毒、真菌引起的感染)
接触性皮炎
移植排斥反应
超敏反应免疫学检测
1型检测~过敏原、IgE
2型~抗血细胞抗体
3型~循环免疫复合物
4型~皮肤试验检测
皮肤试验:皮内试验
挑刺试验~1型超敏
斑贴试验~4型超敏
血清IgE测定
总IgE测定:放射免疫吸附、酶联免疫测定、间接血凝试验、化学发光法
总IgE升高~过敏性*****、药物性间质肺炎、支气管肺曲菌病、麻风、寄生虫感染
特异性IgE是体外检测变应原重要手段、1型超敏反应
抗血清抗体
对2型有意义(Rh抗体、抗红细胞、抗血小板、抗白细胞抗体)
循环免疫复合物
帮助分析疾病的进程和转归
免疫复合物病:SLE、类风湿关节炎、部分肾小球肾炎、血管炎
嗜酸性粒细胞参与1型超敏反应(白细胞分类计数或直接计数)
嗜碱性粒细胞1型超敏(直接计数法)
自身免疫性疾病
一般不对自身组织成分产生免疫应答或仅产生微弱免疫应答~自身耐受
致敏T细胞对自身抗原应答损伤
CD4*Th1细胞
通过释放细胞因子、趋化因子产生以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损伤
CD8*CTL细胞
释放穿孔素、颗粒酶或通过FAS/FAS诱导靶细胞凋亡
常见的自身免疫病
自身免疫性溶血~抗血细胞自身抗体、Coombs阳性;多见中年女性
抗红细胞抗体:温抗体IgG型~37℃与RBC结合、不聚集RBC
冷凝集素IgM型~低温与RBC结合使其凝集,引起冷凝集素综合症
D-L抗体为IgG型~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症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患者有抗血小板抗体、血小板寿命缩短
SLE、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检查
可见IgG、IgA、IgM增高且以IgG为主、血清出现多种自身抗体(抗核抗体系列)和免疫复合物、活动期补体水平下降
抗dsDNA和Sm抗体是SLE特征性标志
SLE试验诊断检测抗核抗体、抗DNA抗体(分为dsDNA、ssDNA)
dsDNA抗体测定:间接免疫荧光法、间接酶标抗体法、补体结合抗体法、酶联免疫吸附、放射免疫分析(farr法)
放射免疫分析检测双链DNA特异性最高为公认标准方法
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双向免疫扩散、对流免疫电泳、免疫印迹、ELISA
(类风湿关节炎)RA
可见IgG、IgA、IgM增高、类风湿因子、自身抗体(抗角蛋白、抗RA33、抗环瓜氨酸肽)
补体检测意义:2、3型变态反应中活动期补体消耗、含量下降,疾病缓解可正常
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引起的自身免疫病补体无明显变化淋巴细胞检测意义:SLE活动期CD4/CD8*T细胞导致,细胞毒性T细胞升高
细胞因子检测意义:
自身免疫疾病调节紊乱表现Th1和Th2失调TH1细胞活化分泌大量IFN-γ、IL-2、TNF-a抑制Th2Th2细胞活化分泌大量IL-4、IL-5、IL-10促进B细胞活化抑制Th1
自身免疫疾病首选检测ANA、IgG、IgA、IgM、补体RF等
免疫增殖性疾病
T细胞多为血液疾病、B细胞(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重链病、淀粉样病变)
常见免疫球蛋白增殖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殖病~异常增多(又称丙种球蛋白)
单克隆细胞增生:理化性质单一、无活性和正常免疫功能(又称副蛋白、M蛋白)
M蛋白通过肾小球滤过从尿排出轻链~尿本周蛋白
多发性骨髓瘤(MM)~单株浆细胞异常增生
特征:骨质破坏(骨痛、骨折)、贫血(粒细胞、血小板减少)、感染、肾功能损害、预后不良(感染、肾功能损害常为此病死因)
免疫学特征:血清中大量M蛋白或有本周蛋白尿、骨髓中有大量不成熟浆细胞(>15%)、组织活检有浆细胞瘤、正常Ig水平升高(IgG最常见>50%、IgA次之、
IgD最少、E和M罕见)
巨球蛋白血症~分泌IgM的浆细胞恶性增值为病理基础
特征:肝、脾、淋巴结肿大、不明原因贫血、有中枢/周围神经系统症状、有雷诺现象、视力障碍
免疫学特征:血清中单克隆IgM增加、>10g/L、红细胞正色素贫血(白细胞、血小板减少)、骨髓有淋巴细胞样浆细胞浸润、血粘度增加、本周蛋白尿(常为k链)
免疫球蛋白异常增生免疫检测
血清区带电泳是M蛋白的一种定性试验(乙酸纤维素膜、琼脂糖电泳两种方法)
M区带见于γ区或β区
IgG~γ区为主
IgA~γ1与β区为主
IgM~β2或γ区
IgD~β或γ区
尿中轻链蛋白检测
本周蛋白在PH5.0、加热至40~60℃出现沉淀、继续加热至90~℃溶解——凝溶蛋白
免疫缺陷病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分为~B细胞免疫缺陷、T细胞免疫缺陷、联合细胞免疫缺陷、吞噬细胞免疫缺陷、补体免疫缺陷(遗传因素、先天性免疫系统发育不良)
特点:反复、严重。持续感染
原发性B细胞免疫缺陷病
常见:性联无丙种球蛋白血症、IgA、IgG缺陷、IgM增多的免疫球蛋白缺陷病
原发性T细胞免疫缺陷病
常见: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特发性CD4*减少症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又称艾滋病
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侵犯和破坏CD4*T细胞使机体免疫功能损
HIV属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
发病机制:HIV直接/间接损害、CD4*T细胞,导致细胞免疫缺陷,最后B细胞免疫同时受损,其他免疫也受损,免疫功能低下、促发并发感和肿瘤发生
免疫学特点:CD4*T细胞受HIV感染、CD4*T细胞受损、破坏、进行性细胞免疫缺损~进而体液缺损
HIV感染并发症: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和卡波西肉瘤
AIDS实验室检测
AIDS免疫检测:病毒标志、免疫标志、相关标志
免疫标志主要是检测HIV抗体、T细胞亚群(CD4、CD8)为常用,先用ELISA初筛试验(连续查3次),阳性者再用免疫印迹法做确诊试验
肿瘤免疫及其免疫检测
AFP~胚胎期重要血清成分(肝癌、生殖系统胚胎瘤、消化道肿瘤肝转移、妊娠)
>对原发性肝癌有诊断价值
CEA~糖蛋白、广谱肿瘤标志物
PSA~糖蛋白、>4作为前列腺癌诊断标准
CA~卵巢癌、子宫内膜癌
CA~消化道相关抗原、胰腺癌与结、直肠癌的标志物
CA~正常<28、30~50%乳腺患者升高;检测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最佳指标
移植免疫及其检测
引起排斥反应的靶抗原~为移植抗原或组织相容性抗原
MHC1类和MHC2类与移植免疫的关系较密切(HLA-DR对移植排斥最重要、HLA-C无明显作用)
排斥反应的类型
超急性排斥反应~ABO血型不符、受者体内由HLA抗体、移植物保存/处理不当
急性排斥反应~同种排斥最常见(多发生移植后数周~1年内)
慢性排斥反应~影响移植器官长期存活
免疫学检测
体液免疫水平检测:ABO血型、HLA抗体、抗组织细胞抗体、血管内皮细胞抗体、冷凝集素
细胞免疫水平检测:T细胞、CD4细胞亚群、CD8细胞亚群、CD4/CD8、T细胞转化试验检测致敏T细胞、NK细胞活性测定、细胞因子检测
血清肌酐、IL-2R同时增高~对急性移植排斥反应具有诊断意义
骨髓移植时发生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是移植排斥反应的特殊类型
补体水平检测:排斥发生时,补体消耗增加、含量减少
说明:资料整理自网络,可能知识点存在遗漏或不正确,请以教材为准
医学谷考试系统包含最全检验职称(初、中、高级)、输血职称(初中级、高级)和微生物职称(初中级,高级),是你备战的不二选择!
检验职称考试
模拟考试、历年真题、考前押题
去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