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病一个古老的传染病

对麻风病的极端误解和惧怕,中国和世界各国非常相似,这从他们对麻风病的称谓上就能看出一斑。麻风病主要集中在南亚、东南亚、非洲和拉丁美洲。在中国,麻风病也称麻疯病、癞病,把麻风病和“疯”“癞”扯在一起。俗成“大麻风”,一个“大”字,很能说明问题。

麻风病

·《战国策》称之为“厉”

·《论语》称之为“癞”

·《黄帝内经》称之为“疯”

·《秦律》称之为“疬”

·《晋书》称之为“麻疯”

·唐代的孙思邈称之为“大风”。

·在西方,麻风病的英文名称是Leprosy,而该词来自希腊语“lepros”,意为“鳞状”。

·尔后经历了拉丁语和古法语的混合演变,形成中古英语“leprus”,最终固定为“leprosy”。

残酷的历史

欧洲各国处置麻风病人的方式十分残酷,和中国极为相似,不是烧死,就是活埋或淹死。中世纪的欧洲,如果不把麻风病人活埋、烧死和淹死,则要把他们赶出居民区,驱逐之前还要先举行送葬仪式!

流行病学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M.Leprae)引起的严重慢性消耗性的肉芽肿性疾病,表现为皮肤感觉障碍和外周神经增厚、破坏。

§麻风病人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传播途径有呼吸道、破损的皮肤与黏膜和密切接触等,以家庭传播为主。人类对麻风杆菌的易感性很不一致,一般儿童较成人易感,而病例多为20岁以上的成人,男性病例多于女性病例。麻风病主要集中在南亚、东南亚、非洲和拉丁美洲。

§麻风分枝杆菌在年由Hansen从麻风病人的小结节中分离出来,因此麻风病又称Hansen病。由麻风引起的医学上的并发症包括神经损伤、免疫反应和分枝杆菌的渗透。根据机体的免疫状态、病例变化和临床表现可将大多数患者分为瘤型和结核样型两型。少数患者处于两型之间的界线类和属非特异性炎症的未定类。瘤型和界线类病人传染性最强。

§在使用包括利福平的多药联合治疗可在3日后消除传染性。

人对麻风分枝杆菌有较强的抵抗力,主要是靠细胞免疫。根据患者对麻风杆菌感染的细胞免疫力不同,病变组织乃有不同的组织反应。据此而将麻风病变分为下述两型和两类:

1结核样型麻风

本型最常见,约占麻风患者的70%,因其病变与结核性肉芽肿相似,故称为结核样麻风。本型特点是病变局限化,病灶内含菌极少甚至难以发现。病变发展缓慢,传染性低。主要侵犯皮肤及神经,较少侵入内脏。

2瘤型麻风

本型约占麻风患者的20%,因皮肤病变常隆起于皮肤表面,故称瘤型。本型的特点是患者对麻风杆菌的细胞免疫缺陷,病灶内有大量的麻风杆菌,传染性强,除侵犯皮肤和神经外,还常侵及鼻粘膜、淋巴结、肝、脾以及睾丸。病变发展较快。

3界限类麻风

本型患者免疫反应介于瘤型和结核样型之间,病灶中同时有瘤型和结核样型病变,由于不同患者的免疫反应强弱不同,有时病变更偏向结核型或更偏向瘤型。在瘤型病变内有泡沫细胞和麻风菌。

4未定类麻风

本类是麻风病的早期改变,病变非特异性,只在皮肤血管周围或小神经周围有灶性淋巴细胞浸润。抗酸染色不易找到麻风菌。多数病例日后转变为结核样型。少数转变为瘤型。

看点

01

麻风病的检查与诊断

麻风杆菌属分枝杆菌,菌体呈短小棒状或稍弯曲,长约2~6μm,宽约0.2~0.6μm,抗酸染色呈红色,革兰氏染色阳性。麻风杆菌在0℃可活3~4周,强阳光照射2~3小时便丧失繁殖能力,煮沸8分钟可灭活。

麻风杆菌主要通过破溃的皮肤和粘膜(主要是鼻粘膜)排出体外,其它在乳汁、泪液、精液及阴道分泌物中,也有麻风杆菌,但菌量很少。麻风杆菌的人工培养,到目前还未获得公认的成功。

1、麻风杆菌涂片:取活动性皮损组织液涂片进行抗酸染色,结核样型(TT)多呈阴性,瘤型(LL)多呈阳性。主要从皮肤和粘膜上取材,必要时可作淋巴结穿刺查菌。

2、组织病理检查:组织病理TT主要表现为真皮小血管及神经周围有上皮样细胞浸润,抗酸染色常查不到抗酸杆菌;LL表现为真皮内含有泡沫细胞(即麻风细胞)肉芽肿,抗酸染色显示泡沫细胞内有大量的麻风杆菌,因不侵犯真皮浅层,故表皮与真皮间有一无浸润带。

3、体格检查:要系统全面,在自然光线下检查全身皮肤、神经和淋巴结等。检查神经时既要注意周围神经干的变化,又要注意感觉和运动功能的变化。神经功能检查,是测定神经未稍受累的情况,分为主观检查和客观检查法。

麻风病的诊断必须细致耐心,争取早期确诊,不漏诊,不误诊,早治早愈,不致时机使病情加重,造成畸形,残废,或使扩大传染,诊断主要根据病史,临床症状,细菌检查和组织病理等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得出结论,对个别一时难以确诊的病例,可以定期复诊和随访,或请有关科会诊,给予排除或确诊。

看点

02

预防

要控制和消灭麻风病,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贯彻“积极防治,控制传染”的原则,执行“边调查、边隔离、边治疗”的做法。未经治疗的结节型麻风患者的鼻涕中含有超过/ml的麻风分枝杆菌,通过鼻腔是主要的感染途径。发现和控制传染病源,切断传染途径,给予规则的药物治疗,同时提高周围自然人群的免疫力,才能有效的控制传染、消灭麻风病。鉴于目前对麻风病的预防,缺少有效的预防疫苗和理想的预防药物。因此,在防治方法上要应用各种方法早期发现病人,对发现的病人,应及时给予规则的联合化学药物治疗。对流行地区的儿童、患者家属以及麻风菌素及结核菌素反应均为阴性的密切接触者,可给予卡介苗接种,或给予有效的化学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

我国建国后,在相关地区建立了专门的麻风病防治专业机构及专业队伍。

在国境口岸发现的外国人患有麻风病时,国境卫生检疫机关应立即阻止其入境。入境后发现患有麻风病也应立即隔离检查,令其出境。

目前尚未发现麻风分枝杆菌的自然宿主。

看点

03

治疗

要早期、及时、足量、足程、规则治疗,可使健康恢复较快,减少畸形残废及出现复发。为了减少耐药性的产生,现在主张数种有效的抗麻风化学药物联合治疗。

赞赏

长按







































治疗白癜风一般要多少钱
北京治白癜风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eiyao.com/lxmf/2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