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第一篇1

《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第一篇(1)》

这篇文章,先从咱们办公室拿到体检报告说起吧。这年头,身体健康绝对是件值得炫耀的事儿。然而,每年拿到体检报告,却总会被这样那样的小问题困扰。恰好最近几个月中,看了好几本相关方面的书;又恰好,现象级影片《我不是药神》风靡。所以不管算不算蹭热度,就只是浅浅而谈。

一、幽门螺杆菌:长着鞭毛的小不点,人类最早的“宠物”之一

好像从去年开始,体检中增加了幽门螺杆菌测试这一项。结果就是,大家拿到报告,发现周围好多人都是阳性。百度一查,好家伙,这个幽门螺杆菌是一级致癌物啊!而且还会传染!这已经不是一个传染俩的问题了,根本就是全家遭殃嘛!得,医院看消化内科,吃药再复检,誓要将这个大隐患彻底清除才安心。那么,我们今天就先从这个幽门螺杆菌开始吧。

(以下部分摘自《肠子的小心思》,因为这本书讲得实在太好,我就直接引用过来啦)

幽门螺杆菌:人类最早的“宠物”

索尔·海尔达(ThorHeyerdahl)是一个安静又想法坚定的男人。他观测洋流和风向,着迷于老式钓鱼钩和树皮做的衣服。所有的这一切都让他深信不疑,波利尼西亚的第一代住民应该是很久以前从南美和东南亚迁移而至的水手,按照他的理论,这些水手可以乘着木筏顺着洋流漂到这里。那时候所有人都觉得这是天方夜谭,就凭一个简陋的小木筏怎么可能航行公里横渡太平洋?索尔·海尔达没有花这个精力去和别人雄辩,他直接来到南美,按照古时的样子自己仿建了一只木筏,带了几只椰子和罐装菠萝就出海了,他要去波利尼西亚!4个月后,他用行动证明了他的理论——他真的到了波利尼西亚。

30年后,另一位科学家也开始了一段同样令人激动的征途,只不过他的征途不在大海中,而是在一个小小的实验室里。就在这个实验室里,巴里·马歇尔(BarryMarshall)勇敢地把试管里的液体一饮而尽,他的同事罗宾·瓦伦(RobinWarren)作为见证人紧张地记录着这一壮举。几天以后,巴里·马歇尔用行动证明了他的理论——他得了胃炎。

又过了30年,来自柏林和爱尔兰的科学家把这两个来自不同研究领域的男人联系到了一起:马歇尔吞下的病菌里藏着波利尼西亚第一批移民的信息。这次没有人需要乘着木筏漂洋过海,也没有人需要喝下什么药水儿,科学家们学聪明了,他们跟几个生活在荒原的原住民还有几个新几内亚的高地人要了点胃里的东西作样本。

好了,现在开始才是我要讲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推翻固有认知的狂热的研究者、长着鞭毛的小不点还有一只饿狠了的大猫的故事。

全世界有一半的人胃里都有幽门螺杆菌。这个观点其实提出来还不是很久,而且刚提出来的时候,周围一片嘲笑声。怎么可能会有生物想要生活在这样一个致命的环境里呢?在这样一个充满破坏性极强的胃酸和消化酶的袋囊里?幽门螺杆菌却并不这么认为,因为它设计了两大生存战略。

第一,它可以生产出强碱的代谢物,中和掉周围的胃酸。第二,它可以钻进胃黏膜下面,胃黏膜本来的作用就是保护胃壁免受胃酸侵蚀,躲在胃黏膜下面便可以高枕无忧。胃黏膜本来是凝胶状的,但是幽门螺杆菌有办法液化胃黏膜,然后它就可以转动长长的鞭毛柔软地滑进去了。

马歇尔和瓦伦认为幽门螺杆菌是引起胃炎和胃溃疡的罪魁祸首。在此之前,学术界一致的观点是,这种胃病都是身心失调(比如焦虑)或者是胃酸分泌不调造成的。而那时人们对细菌致病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伤口感染、发烧和感冒上。所以马歇尔和瓦伦不但要证明幽门螺杆菌可以在胃里存活下来,还要证明这个微小的细菌导致的疾病可远远不像普通伤口感染那么简单。

于是身体健康的马歇尔做了个科学壮举,喝下了含有幽门螺杆菌的液体,如愿导致了胃炎。从他服用抗生素治好了胃炎,从而证明这是细菌惹的祸,到他的发现被科学界接受,经过了将近十年的时间。而今天,幽门螺杆菌测试已经成了胃病检查的常规项目。做测试的时候,医生会要求病人喝下一种特殊的液体,然后向一个仪器里吹气。如果胃里有幽门螺杆菌的话,它会分解掉液体里的一种化学成分,分解后产生的气体会随呼吸被呼出体外,然后通过仪器被检测到。对于病人来说,就是喝东西、等待、呼气,挺轻松的一个测试。

让马歇尔和瓦伦都没有想到的是,他们不仅找到了胃炎的成因,还找到了人类最古老的“宠物”之一。幽门螺杆菌已经寄居在我们体内五万多年了,这五万年里我们进化,它们也一起跟着进化。随着我们祖先不停地迁移,它也跟着一起迁移,并且发展出了新的种类。目前为止,幽门螺杆菌一共有三个非洲品种、两个亚洲品种和一个欧洲品种。两个人种之间隔得越远、交叉越少,他们胃里的幽门螺杆菌差异就越大。

随着奴隶贸易的兴起,非洲品种的幽门螺杆菌来到了美洲。而同住在印度北部的佛教徒和穆斯林,体内却住着两个不同的品种。在工业国家,每个家族往往有自己家族的幽门螺杆菌,而在交往比较密集的社会里,比如非洲国家,同一地区大家胃里的幽门螺杆菌都是一样的。

并不是每一个有幽门螺杆菌的人都会得胃病(在德国大约1/3的人都有幽门螺杆菌),但是大部分的胃病都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这是因为不同的幽门螺杆菌,它的危险程度也不一样。危险型的幽门螺杆菌有两个主要的特征:一个是“CagA”基因,负责产细胞毒素,这类菌株长有一个微小的针管,可以把毒素注射进细胞;另一个是“VacA”基因,负责产空泡毒素,它可以引起胃细胞形成空泡,使细胞坏死。如果你胃里的幽门螺杆菌有这两个基因里的一种,或者两种都有,那你得胃病的概率就比较大。其他不带这两个基因的幽门螺杆菌都没什么好担心的。

就算是再相似,每个人的幽门螺杆菌总还是有点不一样,因为这些细菌会根据不同的宿主来适应变化。利用这一特性很容易就能跟踪判断到底是谁把谁给传染了。大型猫科动物体内有一种只属于它们的螺杆菌类型(Helicobacteracinonychis)。这种螺杆菌与人体内的幽门螺杆菌非常相似,这不仅让人遐想联翩:这以前到底是谁把谁给吃了,才会互相交换了细菌?是我们的祖先先吃了老虎,还是老虎先吃了我们的祖先?

通过分析基因图谱,科学家发现,有几个基因是帮助螺杆菌牢牢依附在人的胃里的,这几个基因猫科动物体内的螺杆菌虽有,但是都没被激活;反过来猫科动物体内活跃的基因在人体内也同样活跃。由此可以推断,果然是我们被吃了!我们的祖先身葬虎口的时候,老虎也把他肚子里的螺杆菌一并吃了进去。搬进老虎肚子的螺杆菌也很随遇而安,调整适应了下新的宿主然后就常住下了。由于我们的祖先,老虎也染上了螺杆菌,这样看也算是报仇雪恨了。

说了这么多,幽门螺杆菌到底在我们的体内想干什么?它到底是好的还是坏的?

幽门螺杆菌是大坏蛋

因为幽门螺杆菌在胃黏膜下栖息建窝,在那里搅来搅去,导致胃黏膜这个保护屏障变得脆弱,结果就是富有攻击性的胃酸不只是把食物消化掉了,还顺带着把自己家的细胞也消化掉了一点点。要是这些细菌还是带小毒针或者有空泡毒素的品种,胃细胞还要再遭受额外的摧残。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里,差不多有1/5的人胃壁上都有小的损伤,而大约3/4的胃溃疡和几乎所有小肠里的溃疡都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服用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杀死病菌,胃部的问题也会随之消失。如果不愿意服用抗生素,还有一个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是服用萝卜硫素(Sulforaphane),这是一种从西蓝花里萃取出来的植物活性物质,它可以抑制住幽门螺杆菌用来中和胃酸的酶。如果你想尝试一下用萝卜硫素来治疗的话,记得一定要选质量好的产品,而且在服医院复检一次,看看幽门螺杆菌是不是真的已经消失。

什么事一成了慢性的就变得很烦人。就像被虫子叮了个包,如果一直痒个不停,很快你就会失去耐心,宁愿把皮抓破了也要挠个痛快。胃细胞里发生的无非也就是类似的事:慢性炎症下细胞长期受刺激,烦都快烦死了,最后这些细胞干脆把自己解体了,一了百了。对于老年人来说,慢性炎症会导致胃口越来越差。

损耗掉的细胞会被由胃里的干细胞制造出来的新鲜细胞迅速补充上。但如果需要补充的细胞太多,干细胞负荷过重,忙中出错产个癌细胞也是有可能的。差不多1%的幽门螺杆菌携带者会患上胃癌,1%的概率听上去还挺低的,但是请想想,全世界差不多有一半的人口都是幽门螺杆菌的携带者,即使是1%也已经多到可怕了!相比较而言,没有染上幽门螺杆菌的人患胃癌的概率要低近40倍。

由于发现了幽门螺杆菌和胃炎、溃疡和癌症之间的关联,马歇尔和瓦伦于年被授予了诺贝尔奖。从喝下实验室的细菌试剂到喝下诺贝尔奖的庆功酒,中间经历了整整20年的时间。

而发现幽门螺杆菌与帕金森病之间的关联,则花了更长的时间。虽然20世纪60年代医生们就已经判定帕金森患者多伴有胃部的并发症,但是他们完全没有把这两个病联系起来,也是,胃炎和手抖差得是有点远了。直到有人对关岛上居住的各个组群做了个调查实验后,才给帕金森病的研究指了条明路。

关岛上的某些地区帕金森病暴发率奇高。患者的症状主要为手抖不止,表情呆滞,行动缓慢。经过调查,科学家发现这些帕金森高发地区的居民都很爱吃一种铁树籽。这个铁树籽含有一种神经毒素,而幽门螺杆菌也能释放一种和这个毒素几乎一样的物质。都不用给小白鼠感染活体的幽门螺杆菌,单单给它们摄入细菌的萃取物,就已经能在它们身上观察到与爱吃铁树籽的关岛患者身上类似的症状。当然不是每种幽门螺杆菌都会生产这种毒素,但是如果它能产,那肯定不是什么好事。

总而言之,幽门螺杆菌不但会降低胃黏膜的保护力,刺激、破坏胃细胞,还会释放毒素造成全身的伤害。为什么五万年了,我们的身体却没有进化出什么防它的良招?免疫系统又怎么能容忍得下它这样为所欲为呢?

幽门螺杆菌是好同志

在针对幽门螺杆菌最大型的一个实验里,科学家得到了如下结论:幽门螺杆菌,尤其是那些带着小毒针的危险品种,其实对我们的身体也有不少好处。通过对多个实验对象长达12年的观察,科学家发现,虽然危险品种的宿主患胃癌的可能性提高了一些,但是他们得肺癌和中风的概率却大大降低了,确切地说,与其他参加的实验对象相比差不多要降低了一半。

其实在这个实验之前,各家都已经在猜测了,觉得身体既然可以容忍这个细菌这么长时间,那它总得有些什么优点。在拿小白鼠试验的时候就已经发现,幽门螺杆菌可以保护幼鼠免遭哮喘折磨。一旦给幼鼠喂食了抗生素,这层保护就消失了,幼鼠们又会患上哮喘。这种保护功能在成年鼠的身上也能观测到,只不过效果没有幼鼠那么明显。虽然人和小白鼠不一样,但是这个试验的结果很符合工业国家人们身体素质发展的普遍趋势: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口比例在下降,但同时患有哮喘、过敏、糖尿病和神经性皮炎的人口比例在上升。当然,这个趋势还远远不足以证明幽门螺杆菌就是哮喘病的克星,但是它可能在里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于是科学家提出了一个假设:幽门螺杆菌可以帮助舒缓免疫系统。幽门螺杆菌附在胃壁上,刺激了调节性T细胞的生成。调节性T细胞是一群具有负调节机体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当免疫系统突然反应过度、小题大做的时候,它的作用就是拍拍免疫系统的肩膀,跟它说:“你去歇一会儿,这里我来吧。”这就是它被叫作“调节”细胞的原因。

小剧场

[免疫系统出场]面对花粉突然失控:“谁让你钻进我的肺里的,你给我走!走啊!”

[作为免疫系统失控的代价,它的主人一把眼泪,一把鼻涕,过敏到不能自已]

[调节性T细胞出场]轻轻安抚免疫系统:“好了啦,花粉又不是故意的,它也不想钻进来嘛。只是它在寻找可以授粉的花朵时迷了路啊,找不到花朵,结果来了这里,它也很难过的,你就谅解一下啦。”

请原谅我自行脑补了一个琼瑶剧本出来……但是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啦。身体里这种调节细胞越多,免疫系统就越稳定、放松。

如果一只小白鼠的体内受幽门螺杆菌刺激扩充了很多调节T细胞,那甚至不用做别的,只要把这些细胞转移到另一只小鼠身上,就已经可以治愈它的哮喘了。这种方法可要比用迷你喷雾剂给小白鼠喷哮喘药来得轻松多了!

除了哮喘以外,幽门螺杆菌的携带者患湿疹的概率也要低很多,差不多能低1/3。也许之所以当今越来越多的人得了肠炎、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者其他慢性炎症,就是因为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把这个和我们共同生活了几万年的小伙伴给抛弃了。

幽门螺杆菌让人又爱又恨

幽门螺杆菌有很多能力,也有很多不同的面,所以很难简单地概括它到底是好还是坏。最关键的还是要看它在每个人的体内都担当了什么样的角色:是释放了有毒物质伤害我们的身体,还是间接保护了我们的身体?然后还要看我们的身体对它又是什么态度:是觉得长期受它折磨,还是已经拿它当自己人,为它为自己都准备了充足的胃黏膜?除此以外,镇痛剂、烟草、酒精、咖啡或者长期压力也会刺激到胃黏膜,它们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胃部问题的最终出现,甚至会不会是因为我们胃里的“宠物”不能适应现代生活的刺激?

世界卫生组织强烈建议重视胃病,出现胃部问题时一定要好好地咨询医生,彻底找到致病根源。如果家族有胃癌、特定的淋巴癌或帕金森病史的话,幽门螺杆菌还是清除掉比较好。

索尔·海尔达年在意大利过世,终年88岁。还记得他提出的波利尼西亚移居的理论吗?如果再多活几年的话,他就能看见自己的理论是如何被幽门螺杆菌证明的了:幽门螺杆菌的两种亚洲品种先后两拨占领了新大陆,而且确实是通过东南亚航线传播出去的。尽管南美水手移民的理论在这里没法被证实,但是谁知道以后我们又会发现什么细菌,让我们又想起索尔·海尔达的波利尼西亚群岛了呢?

看完这些,是不是觉得幽门螺杆菌也不是那么太面目可憎了?有时候,或许“存在即合理”是有点儿意义的,万物相生相克,大自然如此神奇,而我们的医学还太年轻,还是要对自然心存敬畏之心。

第二部分男士们可绕道(但是了解一下也不是什么坏事),女士们请进

二、宫颈糜烂,前世今生的瞎扯淡

说到宫颈糜烂,我记得我还是少女的时候,满屏的电视广告就让我对这个名词有了印象,当然还有利普刀(LEEP)也是印象深刻,似乎就跟倚天剑屠龙刀斩妖除魔无往不利一样,宫颈糜烂只要用这个LEEP刀切上一切,就能瞬间治愈。其实,宫颈糜烂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然而,整个妇产科学界,对于这一问题的认识,都经历了一个不算短的转变过程。

医学是一个处于不断探索的行业

先举两个例子。

一个是母乳喂养的问题,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提倡母乳喂养到4个月就要开始添加辅食,否则会有营养不良问题。而现在的观点是,纯母乳喂养可以坚持到6个月再添加辅食。

另一个是关于婴儿睡觉姿势的问题。上世纪80年代,中国母亲刚和国际接上轨,一窝蜂学习老美,让孩子趴着睡觉,说这样不会把后脑勺睡扁,也有充足的大勺子用于容纳,让大脑有地方纵情生长,这样睡出来的孩子聪明。到了90年代呢,又说孩子侧睡最好。最近,儿科学会又开始提倡仰睡,这样可以最大限度降低新生儿窒息的死亡率。所以很难说,下一个十年又会出来什么样的理论。

医学就是这样一个处于不断探索的行业,充满了诸多的神秘和不可预知,它甚至不能完全称为一门科学,只是经验的积累和不断的验证。今天认为正确的知识,多少年过后,可能一半以上都是错误的。

宫颈糜烂还是人心糜烂

关于“宫颈糜烂”,西方学者早已废弃这一术语,而称其为“宫颈柱状上皮异位(columnarectopy)”,并认为这不是病理改变,而是宫颈正常的生理变化之一。在国内,较早的教科书还把“宫颈糜烂”列为慢性宫颈炎的症状之一,按照病变面积占据整个宫颈的比例,具体将宫颈糜烂分为轻、中、重度,并且详细讲述它的诊断和各种治疗方法。年,《妇产科学》教材全面修订,取消“宫颈糜烂”这个病名,以“宫颈柱状上皮异位”这一生理现象进行解释。年八年制第2版《妇产科学》教材,将宫颈外口处呈细颗粒状的红色区,称为“宫颈糜烂样改变”。

随着医学界对宫颈病理生理认识的提高,“宫颈糜烂”这一术语不再恰当,它并不代表女性宫颈这一重要部位真的出现了腐败和溃烂,而是成年女性再正常不过的一种生理现象。

医生需要一辈子不断地学习和更新知识,由于中国医生的培训制度和再教育体系都不十分健全,不少医生的知识更新缓慢,一辈子吃老本。虽然教材修订了,整个学界的诊断和治疗观念都在改变,但还是有很多临床医生躲进诊室自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每天仍在病历手册上进行“宫颈糜烂”的诊断,并且持之以恒地进行着几百年不动摇的宣教和治疗。

还有非常小的一部分医生被猪油蒙了心,他们不是不懂,而是明知故犯。对于有“宫颈糜烂样改变”的病人,来一个宰一个,动辄推荐“最先进”的治疗方式,游说病人彻底治愈宫颈糜烂,预防宫颈癌。整个检查加治疗的费用少则几千元,多则上万元。

医院和医生的敛财手段尤其低劣,来了“宫颈糜烂”病人,不是帮病人进行最基本的宫颈细胞学筛查,除外宫颈病变和宫颈癌,解除顾虑,打消疑念,而是上来就侮辱病人个人生活不检点,说什么性生活过度,没有注意个人性卫生,或者纵欲过度,愣是把宫颈给磨烂了。

紧接着,他们吓唬病人说糜烂已经重度,再不治疗变成宫颈癌就晚了,更有甚者,还让爱人进入诊室,亲自观摩自己老婆屏幕下被放大了好几倍的宫颈。男人只见过妻子蜜桃成熟一般的粉红色外阴,何曾见过糜烂样改变的宫颈,在外行人眼里,那简直就是一团血红烂肉。这景象顿时吓得丈夫双腿发软,目瞪口呆,妻子虽然委屈害怕,浑身筛糠,却是百口莫辩。于是,吃药、打针、输液、上药、冲洗、光疗、微波、激光、冷冻,怎么着你也得选上几样,来上几个疗程。

最可怕的是个别医生利欲熏心,完全不分青红皂白,也根本不管病人是否生育过,来了就说你糜烂,连最基本的细胞学涂片都不给你做,对着糜烂血红的宫颈就是拍照,然后对着这些“超级恶心人”,并且专门用来吓唬你的相片,看图说话一般的指着你的“罪恶”宫颈,让你痛下决心,掏钱治疗。

这类医生更可恶的地方在于,他们并不推荐国际上常用并且技术成熟的物理治疗方法,例如微波、激光、冷冻和电熨等,而是直接给你推荐LEEP刀,还说这是全世界最先进的“微创”治疗方法,交完钱就给你做,做完就能自己走路回家,不需要休息就能上班,啥都不耽误。结果,只为了自己口袋里的提成多一些,愣是从良家妇女好端端的宫颈上切下几块肉来,才善罢甘休。

要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您昧着良心全为赚钱,将医生这一高尚职业全当谋生手段的一种,LEEP也就LEEP了,可您倒是手底下轻着点儿啊!简单比划一下,赚到钱,达到目的就行了呗,有的医生还真实在,真把人家的健康宫颈当成癌前病变来切,还真往深里切、往狠里切。

白天切完了,您倒是钱财装进腰包下班走了,结果病人晚上大出血,只能往急诊跑。这种满裤子是血的可怜女性,一问医院刚刚做了LEEP刀,再问为什么做LEEP刀,无他,没有癌前病变,更没有癌,甚至连宫颈涂片都没做,仅仅是因为宫颈糜烂。

早在19世纪末,伟大的医学教育家奥斯勒就预言,如果医生只顾着追求自己的利益,把一份崇高神圣的使命糟蹋成一门卑劣的生意,将他们的同胞当成众多交易的工具,一心只想着致富,他们定可以如愿以偿。

医者父母心,却总有将这天使一般的行业当作赚钱工具的害群之马。作为病人,如果你连最基本的医学常识都不了解,对属于自己的女性身体一无所知,那么,你连对话和讨价还价的能力都没有,除了任人宰割,你拿什么来保护自己呢?钱财被骗走了,可以再挣,毕竟是身外之物。身体受了伤,流了血,还有创伤重愈的机会。可怕的是,一些过度医疗在女性身体刻下的深深刀痕,影响深远,甚至成为终生的苦痛。

倚天屠龙LEEP刀的危害

宫颈,是子宫下方最森严的守卫,是扎紧的麻袋口。如果未生育女性随随便便用LEEP刀切了宫颈,一不小心还切得狠,那极有可能造成后天宫颈机能不全。简而言之,就是麻袋口松啦,扎不紧啦!平常生活是没有什么多大影响,可是一旦怀孕就槽糕透顶,随着月份的增大,胎儿和羊水囊越来越重,宫颈如果这时候没办法严密守卫,那么宫颈先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无痛性短缩和扩张,之后,胎囊从松弛的宫颈口外突进阴道,因为局部压力极度不均衡,发生破水,破水后羊膜腔内压力骤减,诱发宫缩甚至胎盘局部剥离,最终导致胎儿流产。

当然,现代医学的发展,也有相对的办法来处理这个问题,就是宫颈环扎术,简单点说,就是既然麻袋口松了,那医生就用一条布带子样的特殊缝线,对宫颈内口进行缝合,不让胎儿流出去。但是,请注意,但是,修补缝扎后的宫颈,始终不如上帝造人时候给予的那般精妙,也不是借助一根缝线,就能帮助所有宫颈机能不全的病人安然保胎到足月的。

女人,如果对自己的身体一无所知,怎么才能对自己好呢?

宫颈癌基础知识ABC

首先,先强调一点,“宫颈糜烂”和宫颈癌并没有直接关系,生殖道持续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才是导致宫颈癌的主要原因。可见,到底会不会得宫颈癌,不是看宫颈是否糜烂,或者糜烂是否严重,而是看有无高危型HPV病毒的持续感染。

是不是感染了高危型HPV,就一定会得宫颈癌呢?当然不是。据估计,大多数女性在一生中,可能会感染一次HPV,幸运的是,她们中的大多数,能够依靠自身的免疫系统将病毒彻底清除。只有持续多年的高危型HPV感染,才会引起细胞学发生异常改变。这种病变通常是缓慢和渐进式的,先是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1级,之后是CIN2和CIN3,一般需要十年以上,才会进展到浸润性宫颈癌。

癌症,常被人类称为不治之症,但是宫颈癌,是明显有别于身体其他部位肿瘤的。

宫颈位于阴道的顶端,该生理解剖部位不像深藏在盆腔的子宫,也不像需要B超、X线或者CT才能看到的心脏、肺脏和肝脏,它非常容易通过医生的阴道检查,得以暴露和直视。定期进行宫颈脱落细胞的细胞学筛查,及时发现非常早期的癌前病变,通过现有医疗技术,能够彻底治愈癌前病变,从而防止宫颈癌的发生。

近年来,随着广大女性健康保健意识的提高,以及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大声疾呼,很多成年女性都知道,需要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也知道妇科检查时,必须进行宫颈的细胞学涂片。

近年来的情况则更好,健康女性也会主动挂号,要求进行防癌检查。但是,也有些不恰当的观念。例如,很多女性不知道,做宫颈涂片之前3天,需要禁止性生活,停止一切阴道用药和阴道冲洗;健康女性不需要过于频繁地做宫颈癌筛查;不能在短时间内,在不同的医疗单位进行频繁复查;不能一次防癌检查正常,就认为自己可以终生不得宫颈癌。

所以,已经开始性生活的女性,不要再纠结于自己是不是有宫颈糜烂了,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吧。美国癌症协会年5月更新了宫颈癌筛查指南,建议有性生活的女性,从21岁开始进行宫颈癌筛查;21~29岁只需每3年进行一次细胞学筛查,不需检测HPV;30~65岁首推每5年进行一次细胞学和HPV的联合筛查,或者每3年进行一次细胞学筛查;既往筛查正常的65岁以上女性,可不再筛查。

虽然说宫颈的糜烂样改变不再是病,但是有不适症状的宫颈糜烂,如性生活后出血、血性白带、长期白带增多伴有异味,等等,还是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治疗。一般来说,宫颈急性炎症,阴道使用栓剂药物就足够了,一般不需要进行阴道冲洗,不需要口服用药,更不需要输液打点滴。宫颈长期存在慢性炎症,引起以上不适症状,药物治疗无效的,才需要适当考虑激光或者冷冻等物理治疗方法。

至于过度医疗,女性朋友们要瞪大眼睛,遇到以下情况,一定要捂住自己的荷包,保护好自己的身体,谨防上当:

(1)说你宫颈糜烂,却不给你做宫颈细胞学涂片,上来就要给你照阴道镜的;

(2)照了阴道镜还不取活检,在没有任何宫颈病变证据的情况下,就以宫颈糜烂为由,劝说你进行各种昂贵治疗的;

(3)LEEP刀是用于治疗宫颈癌前病变的,而且至少是通过活检诊断为CIN2或者以上的高度病变,才需考虑。对于没有症状的宫颈糜烂、纳氏囊肿、宫颈肥大,或者经过阴道镜活检病理证实仅为CIN1的低度病变,不需要做LEEP;

(4)宫颈锥切术适用于宫颈癌前病变在CIN2?3以上的高度病变,除此之外,都有过度治疗之嫌;

(5)目前国际上仍然没有能够明确治疗HPV病毒的药物,清除病毒主要靠女性生殖道的自身免疫力,如果医生向您推荐价格昂贵并声称有特效的药物或者高级保健品,都需要谨慎对待;

(6)凡是动辄使用以下医学词汇为您进行病情解释的医生,例如在没有任何宫颈细胞学检查或者活检报告的情况下,就说你的宫颈糜烂要癌变,会导致不孕症,或者是性生活过度造成的,不是庸医,就是奔着你口袋里的银两在用劲儿,是早已丧失道德的职业大忽悠。宫颈有糜烂,不等于有癌前病变;宫颈光滑如初,也不代表没有癌前病变。

有性生活的女性,不要再纠结自己的宫颈是否糜烂,是否光滑,做到以下几点,才能最大限度的保护自己,远离宫颈癌。

(1)洁身自好,尽量保持一对一的性伴侣关系,减少感染高危型HPV的风险;

(2)对于不稳定性伴侣,即使自己已经放置避孕环,或者正在口服避孕药进行避孕,仍应全程使用安全套,进行性传播疾病的防护,安全套对HPV病毒不能起到百分百的防护,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感染风险;

(3)保持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不吸烟,不熬夜,增强自身抵抗力,这样,即使感染HPV,您仍然有一半以上的机会,利用自身强大的免疫系统清除掉致癌病毒;

(4)有条件的话,女孩子可以在青春期进行宫颈癌疫苗的接种,但是需要知道,宫颈癌只对特定的高危型HPV具有保护作用,即使接种疫苗,也不是一劳永逸,仍然需要像未接种者一样,定期进行宫颈细胞学筛查。及时发现和治疗癌前病变,才是避免宫颈癌的最佳办法。

未完待续~

主要参考书目:

《肠子的小心思》

《只有医生知道》

最后,强调一下,注意看标题,纯属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是非对错个人相信。

时光笔墨

赞赏

长按







































白癜风专家郑华国
哪儿治疗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eiyao.com/lxmf/2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