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65届“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暨第31届“中国麻风节”。宣传主题为“创造一个没有麻风的世界”。
:世界防治麻风病日(也称国际麻风节)始于年,是法国慈善家佛勒豪律师为了广泛宣传麻风知识,消除人们对麻风的误解,改善麻风病人的生活待遇,唤起人们宽容地对待麻风病人,而在法国巴黎发起的。后来,世界卫生组织决定,以每年一月最后一个星期天作为国际麻风节。年11月27日,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决定,自年起国际麻风节也作为中国麻风节。
麻风病作为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流行历史悠久,分布广泛。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侵犯周围神经,导致周围神经的功能损害,多表现为肢体畸形。如:原发性畸形有手、足及角膜保护性感觉丧失,脱眉和睫毛脱落,爪形指、垂腕等;继发性畸形有手足皲裂、伤口和足底溃疡,手足指趾缺失、角膜溃疡和足骨破坏等。
麻风的病原体是麻风分枝杆菌(ML),简称为麻风杆菌或麻风菌,是挪威学者汉森(G.H.ArmauerHansen)于年发现的。麻风杆菌的发现也证实了麻风是一种慢性传染病,也是历史上第一次证实杆菌能够引起人类的疾病。
传染源:
到目前为止,公认的传染源是未经治疗的麻风患者,主要是多菌型患者,其中瘤型和界线类病人传染性最强。
传染途径:
皮肤和呼吸道是麻风杆菌侵入机体的主要途径,特别是有皮肤和粘膜破损时;其中呼吸道是麻风菌的主要入口。
易感人群:
人类对麻风杆菌的易感性很不一致,一般儿童较成人易感;少部分人对麻风菌易感,且易感程度也有差别,这种差别造成临床上各型麻风的表现。
麻风是一种与社会经济状况密切相关的疾病,属于热带病,主要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如非洲、南美洲和东南亚地区。我国麻风病人多数分布在北纬38度以南的东南沿海及长江流域。历经30年的防治,我国的麻风病防治工作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麻风患者年发现率逐年下降,麻风流行基本得到控制,现症病人也主要分布在云贵川等省份。
: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可以预防麻风病,但是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麻风病患者治愈后完全可以结婚、生子及参加一切社会活动。在“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来临之际,希望大家要正确认识麻风病,关爱麻风病人,共同携手,“创造一个没有麻风的世界”。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