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国际蛛网膜下腔动脉瘤试验(ISAT)的结果发表以来,血管内治疗已在许多中心成为颅内动脉瘤的一线治疗,而小型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年破裂率为0.36%,这就导致其治疗目前仍存在争议。微小动脉瘤和小型动脉瘤的治疗常常是具有挑战性的,特别是破裂动脉瘤,因其治疗方式受限,往往更具挑战性。WovenEndobridge(WEB;MicroVention)作为一种囊内扰流装置,它的使用已经被证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分叉动脉瘤治疗方法。WEB治疗过程中不需要系统性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所以WEB更适合破裂宽颈动脉瘤的治疗。自年以来,WEB不断升级,从最初的双层版本逐渐演变为单层(SL-WEB)和单层球形版本。最近,与新的更小的输送导管(VIA17;MicroVention)相兼容的第五代WEB,已经在美国之外的地区上市,该新型WEB便于治疗更小和更远端的动脉瘤。WEB器械已在许多临床实践研究中(GCP)进行了评估,但当时还未包括更小的第五代器械。本文章的目的是报道使用第五代WEB装置治疗小型和微小型颅内动脉瘤的随访结果。
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神经介入放射科-NEURI脑血管中心的J-BGirot团队在年9月至年3月间治疗的所有颅内动脉瘤患者。
入选标准所有试图使用SL3或SL3.5WEB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包括破裂或未破裂的动脉瘤患者。
适应症在大多数宽颈动脉瘤病例中,WEB做为首选的治疗方案。宽颈动脉瘤的定义为宽高比小于或等于1.2的动脉瘤。
抗血小板治疗未破裂动脉瘤患者在介入治疗前24小时需要给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乙酰水杨酸mg和替格瑞洛90mg)。动脉瘤破裂的患者未接受抗血小板治疗。
研究结果有26例动脉瘤(约占总数的90%)成功植入WEB。有2例患者,在解脱前的VascoCT上,即使应用SL3WEB(最小的WEB)也被认为太大,会导致WEB突入载瘤动脉。有1个前交通动脉瘤患者,动脉瘤角度不允许WEB合适的置入。这3例患者均成功使用弹簧圈进行治疗。在成功使用WEB治疗的患者中,无围手术期破裂报告。有4例患者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其中3例为术中血栓栓塞。在这3名患者中,2名患者在动脉内注射阿昔单抗后,血管实现了完全再通。第3名患者由于软脑膜侧支循环良好,本研究决定不进行任何血管内治疗,术后也未观察到任何神经功能缺失。
随访21枚动脉瘤至少有一次DSA复查,平均随访时间为10.9个月,完全闭塞率71%(15/21),充分闭塞率90%(19/21)。只有2例需要再治疗。
讨论90%的治疗获得了技术上的成功。既往研究指出仅使用弹簧圈治疗较小的动脉瘤难度明显增加。因为动脉瘤囊内能给微导管正确放置的空间更小,导致弹簧圈突入载瘤动脉和导致动脉瘤破裂的风险增加。支架辅助技术因为术后必须行抗血小板治疗,导致其在破裂使用相对受限。而WEB适用于宽颈破裂小动脉瘤,这似乎会成为一种可行的替代治疗。
研究结论第五代WEB治疗破裂和未破裂的小型和微小颅内动脉瘤似乎是一种技术上可行、中期随访闭塞率满意的、并发症发生率也在可接受范围内的方法。然而,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以评价WEB的长期疗效。
瘤内扰流装置WEB治疗动脉瘤
动脉瘤内扰流装置WEB17和WEB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分析:操作安全和可行性的分析瘤内扰流装置(WEB)治疗颈内动脉动脉瘤的初步经验组稿
张颖影副教授
医院
编译
陈平伯医师
哈尔滨医院史怀璋教授团队
审校
陈骅副教授
医院
终审
许奕教授
海军医院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