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结核等胞内菌致机体感染的免疫逃逸机制一直不甚明了。胞内菌感染使全球逾10亿人处于感染风险中,由于缺乏有效的疫苗,只能对胞内菌感染患者如麻风、结核等早诊断、早治疗。虽然有效,但由于需要长期服药,导致患者依从性差,耐药现象时有发生,因此亟需探讨新的治疗策略。
近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张福仁课题组在CellDiscovery期刊发表了题为:Theimmune-suppressivelandscapeinlepromatousleprosyrevealedbysingle-cellRNAsequencing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通过单细胞RNA测序技术,系统揭示了麻风菌感染人体的免疫逃逸机制。
张福仁课题组一直致力于以麻风为模型探讨胞内菌感染的免疫逃逸机制,在10余年科研攻关中,先后发现了宿主固有及获得性免疫缺陷致麻风发生的免疫遗传学机制。
该研究以麻风菌感染人体所致瘤型临床表型为研究对象,发现患者皮损中APOE基因相关的巨噬细胞免疫抑制,导致病原菌在巨噬胞内大量增殖;发现免疫检查点受体TIGIT和LAG3导致的CD8+T细胞耗竭,导致机体无法启动有效的免疫反应以清除病原菌;进一步研究证实,患者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增多,是麻风菌逃逸宿主免疫应答的另一个重要机制。本研究免疫抑制相关分子靶点的发现,为探讨胞内菌感染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山东第一医医院副研究员糜自豪和王真真为本文第一作者,张福仁教授和刘红教授为本文通讯作者。
论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