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虽是个丑八怪,却一身本领很能干

注明:该文不代表本刊观点

来源

网络

编辑

玲子

审核

小也

蟾蜍全身都是宝

□韩德承

蟾蜍又名癞虾蟆、癞巴子、癞蛤蟆、蚧蛤蟆,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是一个“丑八怪”,混身长满了使人看了感到厌恶的大大小小的疙瘩,很多人都讨厌它。

民间有许多关于贬低癞蛤蟆的谚语,如“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痴心妄想”、“癞蛤蟆披鸡毛——充当漂亮鸟”、“癞蛤蟆爬脚背——不咬人隔应人”等等。

其实,癞蛤蟆属于“三有动物”,即:有益,有重要经济价值,有科学研究价值,受法律保护,不得私自大量捕杀。《法制日报》曾报道,浙江一农民抓只癞蛤蟆触犯法律,涉嫌非法狩猎罪被采取强制措施。

蟾是幸福的象征。不论是神话中的蟾,还是现实生活中的蟾,都确确实实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为人类作了很多好事。这种被人们所看不起的动物,是农作物害虫的天敌,据科学家们观察研究,在消灭农作物害虫方面,它要胜过漂亮的青蛙,它一夜吃掉的害虫,要比青蛙多好几倍。

蛤蟆在山东省菏泽市美丽富饶的县城郓城县,还有一个其他的意思。在郓城,“蛤蟆”是一道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早点。当然,这并不是真正的蛤蟆,而是一种外观上类似蛤蟆的油炸食品,它的口感非常醇香,色泽金黄。常常和油条与糖糕同时销售,外观上是一个伸着四条腿的面制品,但内部是一个鸡蛋,属炸制食品,类似于方便面。

关于蟾蜍的传说,有多个版本,其中就有这样一段神话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常山上有这么一块石头远远地望去,就像蛤蟆的样子,据说,是蟾蜍精变成的石头。当年这个蟾蜍精还在东海龙王的龙宫里负责巡海。由于孙悟空索要东海龙的定海神针,东海龙王觉得将自己的镇海之宝给了孙悟空非常的恼火,就将这个罪过安到了当天负责巡海的蟾蜍精身上,蟾蜍精被罚到常山化为了一块石头。在那里它白天经受风吹日晒雨淋,只有到了晚上,才可以幻化成原来蟾蜍精的样子,出来觅食苍蝇和蚊子。由于年景不好,有几年,当地流行瘟疫,老百姓没有钱买药吃,他们就来到了常山的蟾蜍石前祈求帮助。原来蟾蜍精懂得一些医学,也会炼一些仙丹,它就炼些仙丹给村民治病。蟾蜍精的义举深受村民的爱戴而离不开蟾蜍精,谁家有人患病,都找蟾蜍精求医寻药。时间很快过去了年,东海龙王突然想起了当年责罚蟾蜍精的事情,就派手下虾兵去打探现在蟾蜍精的情况。虾兵得知蟾蜍精为民治病的事情,就回到了东海龙宫禀报了龙王,龙王听后也非常的感动,打算让虾兵将蟾蜍精召回。但常山附近的老百姓已经离不开蟾蜍精。于是,龙王让虾兵给蟾蜍精捎去一粒还魂丹和一些银两。还魂丹可以解除蟾蜍精所受的惩罚,吃了它之后就不用受风吹日晒了。那些银两,是让虾兵在常山的东边帮助蟾蜍精修建一个道观,赐名“碧霞宫”。并且给了他一道神旨,封蛤蟆精为蟾蜍大仙,命他世世代代居住在常山,造福周围的百姓。这虽然只是个神话传说,但塑造了蟾蜍为民治病良好的形象。

民间还有月中有蟾蜍的传说,故把月宫唤作蟾宫。金朝诗人李俊民的《中秋》一诗中写道:“鲛室影寒珠有泪,蟾宫风散桂飘香”。

历史上,有许多文人墨客赋有吟咏蟾蜍的诗词。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在《古风其二·蟾蜍薄太清》诗中,有“蟾蜍薄太清,蚀此瑶台月,圆光亏中天,金魄遂沦没”的诗句。唐朝文学家施肩吾著有《长安春夜吟》:“露盘滴时河汉微,美人灯下裁春衣。蟾蜍东去鹊南飞,芸香省中郎不归。”南宋豪放派诗人刘克庄著有《戏效屏山书斋十咏》一首:“莫谓蟾蜍小,渊源在许中。曹溪一滴水,驾浪作南宗。”

蟾蜍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全身都是宝,干蟾、蟾酥、蟾衣、蟾头、蟾舌、蟾肝、蟾胆等均为药材,有的还是常用的紧缺药材。

干蟾:

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等的干燥全体,性寒,味辛,有毒,具有破症结、行水气、化毒、杀虫、定痛的功效,用于治疗疔疮、发背、阴疽瘰疬、恶疮、症瘕癖积、腹胀、水肿、小儿疳积、慢性气管炎等症。

临床报道,治疗白喉:取活蟾蜍约克,明矾约33克,同捣烂摊于纱布上,置于患者前颈,绷带固定,重症患者4~6小时更换1次,轻症6~10小时更换1次,一般重症更换5~6次,轻症3~4次即可见症状减轻或痊愈。

治疗慢性气管炎:取活蟾蜍去头、皮和内脏,焙干研末;另以猪胆汁浓缩液与面粉等量混和,装入胶囊,每次1.5克,每日3次,饭后送服,10天为一疗程,服药后止咳、祛痰、平喘的有效率达80%以上。

治疗炭疽病:用干蟾蜍1只,加水毫升,煎至毫升,冷却后顿服。

治疗恶性肿瘤:将蟾蜍晒干后烤酥研细末,面糊为丸,雄黄为衣,成人每次5~7丸,日服3次,饭后开水送下,对治疗胃癌、膀胱癌、肝癌皆有好转。

治腹水:取新鲜活蟾蜍杀死(内脏不去)后置瓦上烘干,研成细末,成人每日口服1次,每次2克,10次一疗程。

治麻风病:蟾蜍与苍耳草配合服用,具有一定疗效。

蟾酥:

又名蟾蜍眉脂、蛤蟆酥,为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耳后腺及皮肤腺分泌的白色浆液,采集后,先用铜筛滤净泥土及杂质,然后刮入圆形或棋子状的模型中晒干,前者称为“团酥”,后者称为“棋子酥”,亦有涂在玻璃板、瓷盘或竹箬(RUO)上晒干称为“片酥”。

用锡纸包碎块少许,烧之即溶为油状,以质明亮、紫红色、断面均一、沾水即泛白色者为佳品。其性温,味甘平,有毒,入胃、肾经,具有解毒消肿、强心、止痛的功效,可以治疗疔疮、痈疽、发背、瘰疬、慢性骨髓炎、咽喉肿痛、小儿疳积、心衰、风火虫蛀牙痛等症。

蟾酥内服多入丸、散,属2类毒性中药,最高用量为0.~0.03克,著名中成药六神丸、喉症丸、梅花点舌丹都含有蟾酥这味药,外用研末调敷或掺入膏药内贴于患处。

临床报道,以蟾酥4~8毫克装入胶囊中,饭后冷开水送服,日服2~3次,治疗心力衰竭,2~48小时内症状、体征有所改善;

治骨关节结核及慢性骨髓炎瘘孔,口服蟾酥,每日3次,每次5毫克,饭后服用,连服至瘘孔闭锁,同时,用0.1%的蟾酥液向瘘孔内每日滴入1次,3个月为1个疗程;

治恶性肿瘤,用2%蟾酥香油注射液,每天1~2次,每次2毫升。用20%的蟾酥软膏外敷,治皮肤癌显效。

特别提示:蟾酥属剧毒药物,所含的蟾蜍毒素通过兴奋迷走神经中枢或末梢,直接作用于心肌,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体力不支、头晕、心悸、胸闷、口唇及四肢麻木等症状,严重者会发生口唇青紫、抽搐,甚至出现循环、呼吸系统衰竭而导致死亡。

因此,使用蟾酥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含有蟾酥成分中成药时,不可超剂量或长久服用,以防中毒。如出现慢性中毒症状,应立即停药,用1%的盐水或高锰酸钾溶液洗胃,内服泻盐,对早期中毒呕吐者,不可止吐。如中毒症医院救治。蟾酥如误入眼中,可令眼部红肿胀痛,可用紫草汁冲洗、点眼,即可消肿止痛。

注意:孕妇忌服。

由于蟾酥货源较紧,加之价格不断攀升,有些药贩在加工蟾酥时,掺入淀粉、细泥沙或蛋白、松香等以加重份量,现教你五法巧辨掺伪蟾酥。

真品:

1,呈圆扁形团块状、饼状或片状,表面光亮,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茶褐色,如胶质状而有光泽。2,有韧性,手捻有柔软感。3,滴上清水后,可迅速泛起白色泡沫乳状液並隆起,用锡纸包碎块少许,烧之即溶为油状。4,闻之有股豆香味,微腥,嗅之令人打喷嚏,口尝之初始有点甜头,隨后有持久的麻辣感。5,断面滴上一滴碘酒会起化学变化,但不会变黑。

掺伪品:

1,质硬,表面粗糙,掺淀粉的伪品对光看时不透明,断面不呈胶质状。2,韧性较差,手捻无柔软感,掺细泥沙的手捻有沙粒感。3,沾水后先呈乳白色,过一会儿就变为黄色,且不隆起。4,闻之气微,无腥味,掺蛋白的有股蛋白气味。5,滴上碘酒会变成黑色。从以上特征可辨明蟾酥的真伪及是否掺伪。

蟾衣:

是蟾蜍自然脱下的角质衣膜。

孙思邈称:“蟾蜕(衣)除恶肿,神也。”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亦称:“蟾衣乃其蓄足五脏六腑之精气,吸纳天地阴阳之华宝,如若获之一,一切恶疾,未有不愈。”但据医圣张仲景医籍中称:“蟾皆拾,衣不现,奇也。”

几千年来,人们只知道蟾蜍能蜕衣,但始终拾不到蟾衣。近年来,科研人员通过观察终于发现,蟾蜍在盛夏暴热的夜晚,借雷鸣电闪可蜕衣一次,且边蜕边吃,蜕完吃尽,极难采获,故而难于应用于临床。

为获取蟾衣,多年来,各地先后开展人工养殖蟾蜍取得成功,养蟾取衣已变成现实,只要饲养者掌握了蟾蜍的蜕衣规律,利用特殊的蜕衣工具,可顺利地获得一张纯天然蟾衣。

蟾衣性凉,味腥,有微毒。据测定,含有蛋白质、氨基酸、蟾毒内酯、硒、铜、锌等多种微量元素,同时还含有蟾蜍苷元和蟾素精,具有扶正固本、攻坚破瘀、祛癌消肿的功效,对多种癌症、慢性肝病、慢性气管炎、腹水、疔毒疮痈等症有较好的疗效。

经上海交通大学量子医学检测,特别对癌症、肝硬化、疼痛诸症的治疗有效含量成份超8千量价以上(凡有8千量价以上有免疫功能成份);《中华医药全典》中载:蟾衣毒较轻,主要用于疮疡肿毒及小儿疳积,现代常用治肿瘤;《中草药大全》中介绍,蟾衣可治癌、白血病、淋巴瘤等。

蟾衣的功效己秛医界证实和认可,各地纷纷成立专门的蟾业研究中心,致力于蟾衣的生产、研究和开发利用,己开发研制出一批新型成药及注射剂,其临床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蟾皮:

又名蛤蚆皮、癞蟆皮,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等的皮。它所含的成分与蟾酥相似,还含有蟾蜍硫堇、蟾毒色胺、蟾蜍特尼定、蟾蜍灵、蟾蜍色素等,性凉,味辛,有微毒,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胀的功效,用于治疗痈疽,肿毒,瘰疬,肿瘤,疳积腹胀,慢性气管炎等症。

《纲目拾遗》载:蟾皮“贴大毒,能拔毒、收毒。”《浙江中药手册》亦载其:“为小儿五疳惊风药,又能和小便,消腹胀。”

临床报道,治疗慢性气管炎:取蟾皮研末,每次口服1克,每日2次,10天为一疗程。

治恶性肿瘤:用蟾皮0.4克,儿茶0.4克,元胡0.2克,共研细末压片,每次1克,日服1次,连服2周后,每次增加0.2~0.4克,3周为一疗程。对各型胃癌均有不同程度疗效,对溃疡癌变的疗效最好;用鲜蟾皮制成注射液作局部瘤体注射,同时口服魔芋煎剂,疗程共3个月,试治子宫颈癌达到临床痊愈。

治疗何杰金氏病:用鲜蟾皮贴敷脾区,症状能显著好转,体温恢复正常,周身淋巴结缩小,肿大肝脾缩小,血象有所改善。

蟾皮常煎汤或研末冲服,常用量为3~6克;亦可外用,敷贴于患处或研末调敷。

常用验方:治指头红肿生毒:活蟾一只生剥皮,将皮外面向患处包好,切不可将其皮里面着肉,否则难以揭下。

治痈疮:大蟾蜍一个,剥全身癞皮,盖贴疮口,于蟆皮上用针将皮刺数孔,以出毒气。

消肿退毒:干蟾皮不拘多少,研为末,金银花露调敷。

蟾头、蟾舌、蟾肝、蟾胆等亦可入药。

蟾头

能治小儿疳积。治小儿五疳,手足干瘦,腹胀筋起,鼻痒,昏沉多睡:蟾头二枚(涂酥炙焦黄),皂荚一分(先于水中浸七日后,以水洗净,剔去黑皮,涂酥炙令焦黄,去子),青黛一分(细研),硫黄一分(细研),麝香半分(细研),巴豆七枚(去皮、心,研,纸裹压去油)。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空心以粥饮下三丸,量儿大小,以意加减服之。(《圣惠方》蟾头丸)

治小儿奶疳,体瘦烦热,毛发干瘁,乳食减少:蟾头一枚(烧灰),蛇蜕皮灰一分,蝉壳一分(微炒,去足),麝香一钱,青黛半两,蜗牛子二七枚(炒微黄)。上药,都细研为散,每服,以粥饮调下半钱,日三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圣惠方》蟾头散)(以上摘自《中药大辞典》)

蟾舌:

治鱼脐疔:(癞)虾蟆舌一个,研烂,用红绢片摊贴,其根自出。蟾肚皮代绢妙。(《疮疡经验全书》蟾舌膏)。

蟾肝:

“治痈疽疔毒,取其(蟾蜍)肝敷之,数易亦愈。(《医林纂要》)”《随息居饮食谱》亦载:“凡小儿疮家疫疠,并宜食之,其(蟾蜍)肝尤良。”治麻疹出不透,或迟迟不能出齐,出后很快消失,发热不退或增高:癞虾蟆肝一至二个。水煎服,一至二次即可。(赣州《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

蟾胆:

剖腹取胆,洗净,鲜用。性寒,味苦,入肝经,具有镇咳祛痰、解毒散结的功效,用于治疗小儿失音不语、气管炎、早期淋巴结结核、鼻疔等症。

内服:开水冲服,3-6个。

外用:适量,捣烂搽;或鲜取汁滴。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是桃胶雪燕雪莲子三组合,每次一小包,就可以随时随地享受满满的胶原蛋白,点击点击阅读原文直接下单。

点个在看,暖意在心头~









































杭州治疗白癜风效果最好的医院
白癜风怎么诊断症狀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eiyao.com/mfzz/3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