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干货检验主管技师考试资料

尿比密检查介绍

尿比密测定曾采用悬浮法和折射仪法,主要测定尿内固体物浓度随着10项尿液分析仪的问世,试带法测定尿比密得到广泛使用,其膜块中主要含有多聚电解质(甲乙烯酸酰马不酐)、酸碱指示剂及缓冲物,这是采用酸砖瓦指示剂法,其原时是根据经过多聚电解质的Pka改变与尿液离子浓度相关原理。麻剂条中的多聚电解质含有随尿标本中离大浓度则解离的酸性基团,离子越多,酸性基团解离子越多,而使膜尬中的PH改变,这种改变可由膜块中的酸碱性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显示出来,进而换算成尿液的比密值。

细胞因子的三个受体家族

(一)造血生长因子受体家族(HPR)

大部分细胞因子如IL-2、3、4、5、6、7、9等的受体均属于这一家族,其典型结构特点是含有Trp-Ser-X-Trp-Ser(W-S-X-W-S)的五联保守序列,与细胞因子结合功能密切相关。

(二)lg超家族

IL-1受体、M-CSF受体等属于这一家族,IL-6受体同时含有lg超家族和HPR家族两个结构区。这一超家族的特点是均在膜外区含有lg分子构型,每个lg样功能区由个左右的氨基酸组成,通过二硫键形成稳定的发夹样反平行的β片层折叠结构。

(三)干扰素受体超家族

干扰素α和β共用同一个受体,与干扰素γ受体的结构有类似之外,均含有一段个氨基酸的保守序列,其中4个半胱氨酸是共有的。

布鲁菌属的微生物学检查

急性期取血,慢性期取骨髓。将材料接种双相肝浸液培养基(一半为斜面,一半为液体)置37℃、5%~10%C02环境中培养。大多在4~7d形成菌落,若30d时仍无菌生长可报告为阴性。可通过菌落特点、涂片染色镜检、CO2的要求、H2S产生、染料抑菌试验及玻片凝集等确定型别。

病后1周后,可用试管凝集试验测定血清IgM抗体。抗体效价≧1:~1:为阳性,1:有诊断意义,但当大于或等于1:时应重复进行试管凝集试验,需要在37℃水浴16~20小时后观察结果。用乳胶凝集试验可在6分钟内判定结果。抗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针对布鲁菌感染者出现不完全抗体者,在病程中凝集效价出现增长者有诊断意义。对慢性患者可进行补体结合试验测IgG,一般以1:10为阳性诊断标准,一般发病三周后出现IgG抗体。将布鲁菌素0.1ml注入受试者前臂掌侧皮内24~48h观察结果。局部出现红肿,直径1~2cm为弱阳性,大于2cm~3cm者为阳性,大于3~6cm为强阳性。若红肿在4~6h内消退者为假阳性。皮试阳性可诊断慢性或曾患过布鲁菌病。

糖化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1.可鉴别糖尿病性高血糖及应激性高血糖,前者GHb水平多增高,后者正常。

新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增高,GHb不明显增多;

未控制的糖尿病病人,GHb升高可达10%~20%,糖尿病被控制和血糖浓度下降后,GHb缓慢下降,常需数周。

GHb测定反映测定前8周左右(2~3个月)病人血糖的总体变化,不能反映近期血糖水平,不能提供治疗的近期效果。

2.用于评定糖尿病的控制程度。

糖尿病控制不佳时GHb可升高至正常2倍以上,按美国糖尿病学会推荐糖尿病治疗中血糖控制标准为10%为严重病变,易发生糖尿病血管合并症。

尿液酮体检查介绍

尿中的酮体是三种不同成分的总成,它们是丙酮、乙酰乙酸和β-羟丁酸,他们是体内脂肪代谢的中间产物。正常情况下产生极少,用我们现行的常规方法检测不出,因此正常人通体定性试验为阴性。但在饥饿、各种原因引起的糖代谢发生障碍脂分解增加及糖尿病酸中毒时,因产生酮体速度大于组织利用速度,可出现酮血症,继而发生酮尿。

参考值

定性试验:阴性

临床意义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由于糖利用减少,分解脂肪产生酮体增加而引起酮症。未控制或治疗不当的糖尿病出现酸中毒或昏迷时,极有价值。应与低血糖、心脑疾病乳酸中毒或高血糖高渗透性糖尿病昏迷相区别。酮症酸中毒时尿酮体阳性,而后者尿酮体一般不增高,但应注意糖尿病酮症者肾功能严重损伤而肾阈值增高时,尿酮体亦可减少,甚至完全消失。

  

2.非糖尿病性酮症者:如感染性疾病肺炎、伤寒、败血症、结核等发热期,严重腹泻、呕吐、饥饿、禁食过久、全身麻酸后等均可出现酮尿,此种情况相当常见。妊娠妇女常因妊娠反应,呕吐、进食少,以致体脂降低解代谢明显增多,发生酮体症而致酮尿。

  

3.中毒:如氯仿、乙醚麻醉后、磷中毒等。

  

4.服用双胍类九糖药:如降糖灵等由于药物有抑制细胞呼吸的作用,可出现血糖已降,但酮尿阳性的现象。

  

尿酮体定性实验,常与糖尿病、妊娠、营养不良、慢性疾病有关。一般用“加号”多少表示,但仪器测定的结果常用半定量的方式表达,“加号”与半定量表达结果的关系。

麻风分枝杆菌的微生物学检测

  

主要是标本涂片染色显微镜检查。

  

显微镜检查可从患者鼻粘膜或皮损处取材,用抗酸性染色后检查。一般瘤型和界线类患者标本中可找到细菌在细胞内存在,有诊断意义。结核样型患者中很少找到细菌。欲提高检查的阳性率,也可以用金胺染色后以荧光显微镜检查。

  

麻风菌素试验对诊断没有重要意义,因与结核菌有交叉反应,但可用于麻风的分型和了解预后。方法是应用麻风结节经生理盐水提取制成麻风菌素作皮肤试验,取0.1ml注射于前臂皮内。

  

反应有两种:

一种为早期反应,出现于注射后3~4d,红肿直径5mm以上者为阳性,表明患者对麻风菌素敏感;另一种为后期反应,出现于3~4周,表明患者对麻风有免疫。

酸化甘油溶血试验介绍

  

酸化甘油溶血试验是检查当红细胞在甘油存在于低渗溶液氯化钠磷酸缓冲液时,红细胞悬液的吸光度降至50%的时间(AGLT50)的时间。

  

参考值

正常人AGLTs.

  

异常结果:

酸化甘油溶血试验结果呈阳性,即AGLT50小于s,常见于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25-s)、肾功能衰竭、慢性白血病、自身免疫性溶贫和妊娠妇女。

  

需要检查的人群:怀孕期妇女,肾功能异常的人群。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介绍

  

本试验测定红细胞对各种浓度低渗溶液的抵抗力。在低渗盐水中,水分透过细胞膜,使红细胞逐渐胀大破坏。红细胞的渗透性主要取决于红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表面积大而体积小者对渗盐溶液的抵抗力较大,反之则抵抗力较小(脆性增加)。球形红细胞表面积/体积比值减少,对低渗溶液特别敏感,脆性显著增加。

  

参考值

桑福德法:初溶(开始溶血):0.-0.(0.42%-0.46%)氯化钠溶液。

  

完全溶血:0.-0.(0.32%-0.34%)氯化钠溶液。

  

临床意义

异常现象:

(1)增高: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先天性溶血性黄疸(家族性溶血性黄疸)等。

  

(2)降低:镰状红细胞性贫血、阻塞性黄疸、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铅中毒、恶性贫血、脾切除术后、肝脏病。

  

需要检查人群:贫血,铅中毒,黄疸,肝脏异常的人群。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诊断

1.检验需测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量,网织红细胞计数。血涂片注意深染小球形红细胞的百分率及嗜多色性红细胞。骨髓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注意幼红细胞增生情况;有溶血危象时贫血可急剧加重;再生障碍危象时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消失,骨髓呈暂时性全面抑制。可作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及孵育后脆性试验、自溶试验及纠正试验、血清间应胆红素及尿胆原测定。有条件时作红细胞半寿期测定。

  

2.胆囊B型超声及(或)造影检查必要时可作检查。

往期精彩:

年医师资格考试报名缴费通知更新汇总!

医师现场审核正在进行中,朋友圈刷屏的小青蛙带您了解这些医师直播课!

咔哇医

赞赏

长按







































哪里能治疗白癜风
哪家白癜风好治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eiyao.com/mfzz/1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