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这篇文章是娄绍昆老先生自己同时作为“医者”和“患者”通过艾条熏灸治愈了急性关节挫伤的故事,以叙事的方式描述了他从受伤到用艾条熏灸只一天就治愈的经过,亲身感受到了祖国医学的奇妙,并举一反三,总结出了诸多心得体会,值得一读。下边我们一起看看娄老的是怎么发现艾条熏蒸的神奇效果的。
自从我跟何黄淼老师学习针灸以后,用过各种针和灸的办法去治不同的疾病。针有强刺激的、弱刺激的,有留针的、有不留针的;灸有米粒灸、大点的豆灸,有直接灸的,还有隔姜灸的;也有针刺以后加灸,针刺时针柄加艾叶进行热灸的。但是用得最多的,还是用艾条熏灸,因为艾条熏灸方便,特别对一些关节痛、水肿、胃病、腹泻都有非常好的效果,熏灸时间通常为半个小时,但有一次我用艾条长期熏灸,治愈了自己的急性关节挫伤。
那是在年,我们家在大家的帮助下,在青山村的西面山坳里,建了一间平房。新屋落成的前一天,我在工地抬石头的时候,有一整块大石条突然滑下来压在我的脚背上,当时感觉麻了一下,然后整条腿就不能走了,痛得非常厉害。后来忍着疼痛一步一步走到附近的干娘家,花了不知多少的时间才爬上干娘家二楼——我弟弟阿六的房间。那时我经常住在干娘家,干娘家的阿六不仅是我兄弟,更是无话不说的朋友。当时,我的右脚背整个肿起来,又痛、又红,自觉右脚僵冷,胀痛得厉害,踝关节活动受制。阿六看我脚背这么红肿,医院,我没有答应。
中西医认识的区别根据《农村医师手册》的处理办法,应该用冷水浸泡,防止受伤部位的毛细血管出血而引起受伤组织的肿大。但是根据中医针灸理论来考虑,组织受伤后,气血运行不畅,假如用冷水处理受伤组织,日后就会导致“寒湿痹痛”。考虑到冷水浸泡可能会种下病根,我就决定用中医的办法来处理。当时想到的是两种方法:放血和用艾条熏灸。然而在受伤的时候马上放血,我还没有经验,而用艾条熏灸治关节炎我用过。说实话,艾灸治疗外伤到底有没有效,我还没有经验。如何去做呢?
我怎么做我想每一位现代中医师,一生里总会碰到这样的场合,面临着选择。中医和西医两种医学,对于具体病的观点不一样,双方都有道理,有不同的诊治方法。我是从业于中医针灸的,就应该坚定地站在中医针灸的立场医治我自己的病。根据“不通则痛”“不通则瘀”“不通则胀”“阴盛则寒”“寒则收引、凝滞”,我决定用艾条在自己身上熏灸,试试看到底有没有效果。
想好以后,我就请阿六同时点燃两支艾条,在我胀痛的脚背上熏灸,气味很大,干娘也送了些吃的过来,我的心态逐渐放开,不安情绪慢慢平复,但是脚的胀、痛、冷还是一样。阿六继续帮我熏灸1个多小时,艾条用了4根,右脚的胀痛似有减轻,我想应该继续熏下去,但是要熏多少根艾条呢?我没有经验,书上也没有讲。我想,既然有所好转,就继续熏灸吧!
我就在这样的情形下睡去。后来听阿六说,他与另外一个人替我交替熏灸,一直不停地熏灸到晚上9点多钟才停了下来。停下来的时候,他看见我已经睡得又沉又香,脸上已经没有了痛苦的表情。他们前前后后熏了5个多小时,艾条用了20多根,整个房间如云山雾海。
第二天早晨我从沉睡中醒来时,已经是大天亮了,没有感觉到右脚有什么不舒服。我把右脚前后左右上下转动,居然没有什么障碍,真是不可思议,太离奇了!我跳了起来,右脚一点痛感也没有了。我蹬蹬蹬地跑下楼,大声地呼喊着:“我好了!我好了!”
我真的好了,在这一天的建房劳动中跑来跑去,一点障碍也没有。艾条熏灸治疗未开放性外伤的神奇疗效在我自己的身上得到了验证。从那以后一直到现在,我的右脚活动自如,安然无恙。40年来,我也用这种方法治愈与减轻了不少类似患者的伤痛,这一疗法为我解决了不少的问题,让我建立了临床的自信。我想假如有一个感兴趣的医学家能够设计类似伤痛的实验模型进行专题研究,来解开“长时间艾条熏灸治愈未开放性外伤引起组织胀痛”的机制,那无疑会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
这种治疗方法,用现代医学来讲是不对的,用热熏的话会造成毛细血管难以愈合,反而会使伤情加重。但是,我的案例却说明用艾条熏灸是成功的。
后来我在各地讲课时说起这个案例,很多医生也模仿着治疗相关疾病,都取得了不错的疗效。
心得体会①在两难选择时,觉得中西医双方都有道理,如果你热爱中医的话,你可以用中医的办法去试,不然没这个机会。②生活不管多困难,但是不能失望,要想办法,人可以调动的资源总要比现有的资源多得多。
有个问题需要交代:如果这个患者经过一夜的熏灸,发现好得不多,或没什么改善,脚还是肿痛、麻木,这时如果用方药来治,应该用什么方法?请大家来思考一下。
一般人会想到,明显外伤造成了瘀血,气血不通,用方应该从活血、消肿、祛瘀、行气入手,假如有热,还要加清热凉血的药。这样的思路对不对?
我认为假如用传统中医的辨治思路大致也是如此,但是如果用经方方证对应、随证治之的思路就有不同。我们首先要了解全身的情况,除了局部的麻木、肿痛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症状,比如恶风、发热、口苦,其脉象有什么特点,有没有出汗,胃口有无影响,大便有无秘结。腹诊也是重点,小腹有没有瘀血停滞,有没有压痛,胸胁有没有苦满,心下有没有压痛,腹直肌有没有痉挛,胆区、脾区有没有叩痛,腹肌的状态、弹力如何。此外,还要看舌苔变化,舌头的颜色、大小,这些都要考虑。
然后找出适应方证,有可能是桂枝汤证,有可能是柴胡桂枝汤证,也有可能是大柴胡汤证。
还有个问题,如果经过一夜的治疗,没什么改变,其他症状也没有,那我们又应该怎么入手?如果全身其他症状都没有,我们就要考虑局部主症了,根据体质状态来使用活血化瘀药物,到底是桂枝茯苓丸,还是桃核承气汤,当然也不排除其他活血化瘀药。这是在没有整体症状,只考虑局部症状的情况下,才会使用活血化瘀的药方。
本文节选自《娄绍昆一方一针解《伤寒》》。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娄绍昆一方一针解(伤寒)》,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扫码购书)
内容简介
这部书稿,是由著名经方学者、临床家娄绍昆老先生在“中医书友会”的精品讲课录音整理而成。娄老以满腔的热情,把自己一生研习、实践《伤寒论》的心得、感悟和临床应用经方结合针灸的宝贵经验,通过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案例故事毫无保留地呈现出来。内容围绕《伤寒》、经方、针灸这个主题,紧贴临床实际,直面难点、疑点,大胆陈述观点,深入浅出,循循善诱,授人以渔。是一部学习和应用《伤寒》、经方的难得佳作。
END中医出版好书从不会埋没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娄绍昆一方一针解(伤寒)》。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小编-,欢迎投稿唠嗑。●娄绍昆:把我一生的感悟告诉你(上)●娄绍昆:把我一生的感悟告诉你(下)点阅读原文,一键下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