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疾控中心公布了
全国新冠病毒疫苗预防接种
不良反应监测信息概况
小伙伴们
一起来看一下吧~
报告原文
全国新冠病毒疫苗预防接种
不良反应监测信息概况
(截至年4月30日)
年12月15日至年4月30日,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2.65亿剂次,报告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例,报告发生率为11.86/10万剂次。
在不良反应中,一般反应例,占不良反应总数的82.96%,报告发生率为9.84/10万剂次,其中高热(≥38.6°C)例、红肿(直径≥2.6厘米)例、硬结(直径≥2.6厘米)例。
异常反应例,占不良反应总数的17.04%,报告发生率为2.02/10万剂次;其中报告前3位的反应分别为过敏性皮疹例、血管性水肿例、急性严重过敏反应75例;在异常反应中,严重病例例,报告发生率为0.07/10万剂次。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年5月28日
图源:图虫创意-
热点问题汇总
一、什么是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包括哪些情形?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个体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或事件。
按照发生的原因,AEFI最终可分为五类,包括不良反应、疫苗质量事故、接种事故、偶合症、心因性反应。
①疫苗不良反应
指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与受种者个体差异有关的、且与预防接种目的无关或者意外的反应,包括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一般反应主要指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一过性反应,例如发热、局部红肿、硬结等症状。异常反应主要指造成受种者的组织器官或功能损害的不良反应,罕见发生,如急性严重过敏反应等。
②心因性反应
指在接种疫苗后,因受种者心理因素发生的反应,主要是接种疫苗时的心理压力、焦虑等所致,无器质性损害,与疫苗本身的特性无关。有的是“晕针”样表现,有的是“癔症”样表现。群体性预防接种活动时可出现群体心因性反应。
③偶合症(偶合反应)
指疫苗接种过程中,受种者正好处在一个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发病的前期,疫苗接种后巧合发病。因此,偶合症(偶合反应)不是疫苗接种引起的,与疫苗无关,也不属于接种后的不良反应。疫苗接种后的偶合症有时不能立即做出判断,报告后也需要疾控机构核实或调查等。
二、接种疫苗后为什么少数人可能发生不良反应?疫苗接种后,在诱导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对特定疾病的保护力的同时,由于疫苗本身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受种者个体之间的差异,有少数受种者在接种后可能会发生不良反应。
图源:摄图网-
三、发生异常反应后,个人通常需要采取哪些措施?如果怀疑为接种疫苗后异常反应,医院进行诊治,并向接种门诊、医疗机构或疾控机构咨询、报告。对需要调查、诊断或鉴定的,受种者应当按照要求提供既往病史、就诊病历等相关资料,配合后续相关工作。
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不良反应主要有哪些?从前期新冠病毒疫苗临床试验研究结果、紧急使用期间和附条件上市后大规模人群使用收集到的信息看,我国新冠病毒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新冠病毒疫苗不良反应中的一般反应,主要表现为接种部位红肿、硬结、疼痛等局部反应,发热、乏力、头痛等全身反应,是一过性的、轻微的机体反应,通常不需要治疗。从前期新冠病毒疫苗临床试验研究结果、紧急使用期间和附条件上市后大规模人群使用收集到的信息看,我国新冠病毒疫苗常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与已广泛应用的其他疫苗基本类似,绝大多数为一般反应。
新冠病毒疫苗不良反应中的异常反应,主要指造成受种者的器官或功能损害的相关反应,常表现为急性严重过敏性反应等,极少发生,需要及时就诊治疗。
图源:图虫创意-
看完之后
大家是不是可以更放心的
一起苗苗苗苗啦~
不过最近,很多小伙伴在后台留言说
自己预约不到疫苗也打不通接种点的电话
大家也不要着急,耐心等一等
小编也帮大家收集了一部分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到苗信息
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天气很热,大家也不要着急上火哦
给医护人员多一份关爱和包容
另外,由于我们的发文时间是固定的
一些到苗信息无法实时在推文中呈现
大家可以在福州本地宝后台
查询相关的到苗信息
各个社卫的到苗信息实时更新中
点击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