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皮针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心脾两虚型失

复方卡力孜然酊说明书 http://m.39.net/pf/a_4447651.html

编辑推荐语

采用头皮针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心脾两虚型失眠,以百会、囟会、神庭、印堂为主穴,配以头临泣和太阳穴辅之起到安神之效,针刺方式为左右、交叉进针,具体方法请品读全文。[摘要]目的:观察头皮针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及治疗依从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80例恶性肿瘤化疗后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每天睡前30min口服地西泮片5mg,观察组选取百会、囟会等穴行头皮针治疗(浅刺,每次留针时间40min,期间行针3次),两组均连续治疗3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分、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分及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体能状态评分(ZPS法),并根据两组失眠症状、睡眠深度、睡眠时间、晚间睡眠时间等指标变化判定临床疗效;同时观察两组治疗依从性。结果:治疗后两组PSQI、AIS和ZP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PSQI、AIS和ZP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依从率分别为95.0%、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5,P<0.05)。结论:头皮针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心脾两虚型失眠临床总有效率高,且患者治疗依从性好。睡眠是维持人类机体功能的基本生理活动,失眠是以入睡困难或睡眠维持困难为特征的病理性状态。WHO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失眠患病率约21.5%,而恶性肿瘤患者失眠患病率是一般人群的2倍以上。心脾两虚型失眠是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较为常见的失眠证型,主要原因是肿瘤患者多伴有烦躁、绝望等负面情绪,且治疗难度较大、病情易反复,消极情绪难以平复;此外化学药物攻伐力强,损伤心脾,长此以往思虑过度、劳伤心脾,致使心脾气血亏虚严重。而随着失眠病情的加重,患者的免疫功能明显衰退促使肿瘤病情持续进展形成恶性循环。目前,国内外对此类患者以药物治疗、音乐干预疗法、认知干预疗法为主。本研究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心脾两虚型失眠进行了头皮针治疗,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年1月至年6月收治的80例恶性肿瘤化疗后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40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36~65岁,平均(44.9±5.1)岁;病程4个月~3年,平均(14.4±4.8)个月。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42~67岁,平均(48.7±5.4)岁;病程5个月~2年,平均(14.4±4.8)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基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失眠的诊断标准。①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易醒、眠浅多梦、白天困倦等;②每周失眠次数≥3次,持续时间≥1个月;③睡眠障碍对生活、学习、工作等造成严重影响;④具有失眠症状并且极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eiyao.com/lxmf/34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