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抗疫战到现在已经打了一年半,从去年开始,一次一次疫情告急,又一次一次把风险地区清零。
每次大家都关心能不能摘口罩了?能不能聚集了?能不能出门游玩了?
现在其实可以确定地说,就像张文宏说的那样,到今年年底,口罩应该是摘不了了,因为比去年新冠病毒传播性更强的变异病毒已经传入国内。
01广州突然深陷疫情
变异病毒比去年更凶猛
昨天下午召开的广州防疫发布会上,广州市卫健委通报,截止30日,广州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5例,无症状感染者21例。
并且宣布自21日以来的感染者,均为传播速度极快的印度发现的新冠病毒变异株。
5月21日,广州荔湾区出现第一位本土新冠确诊病例,随后和荔湾区一家「又一间茶点轩」有关的“早茶感染链”已经增至11人。
专家们梳理了这条链条,发现这次疫情相比之前的新冠病毒还具有一个特点:传播速度更快更强。
02一顿早茶导致病毒疯狂传播值得我们重视的是,这波疫情的开端,是广州市荔湾区的两个老人之间的传染——
宋阿婆,74岁,离退人员,居住在鹤园小区东二巷,曾跟首个病例郭阿婆,在同一时间段,在又一间茶点轩(中山七路店)喝早茶。
宋阿婆被感染后,其一家四口也接连被感染。
这里有个重点——茶楼。
△一眼望去,光顾又一间茶点轩的多是老人家。图源:大众点评广东很多人都有喝早茶的习惯,而且一坐就是几个小时。跟老朋友们聊天,飞沫四溅。
若茶楼的顾客和工作人员,都没戴口罩,这家茶楼,可能会成为这次疫情的暴发点。
更要命的是,流调显示,茶楼的服务员,无症状感染者姚某回到茂名后,曾到过超市、宵夜档、市场、实验中学、汽车站等地方,人口密集。
从公开流调结果来看,位于荔湾区的“又一间茶点轩”或成本轮传播的中枢。
据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公布的信息,荔湾区74岁的确诊患者宋某某,此前曾与郭某同在荔湾区康王中路号“又一间茶点轩”(中山七路店)喝早茶。
而郭某是5月21日第一个被发现的本土病例。
郭某的丈夫——76岁的陆某23日被确诊为无症状感染者,次日确诊为新冠肺炎病例。
而宋某某这边,她11岁的孙子许某某确诊为新冠肺炎病例,她的儿媳雷某某确诊为无症状感染者,这三人同住一起。
随着她到侄女宋某明家做客,宋某明也被确诊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
而孙子许某某又传染给了他托管班的同学。
……
另据广东茂名市卫健委通报,5月25日,茂名市在对广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筛查中,发现了1例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姚某。姚某是广州荔湾区“又一间茶点轩”服务员,曾于5月19日上午为郭某所在餐桌送餐,期间未佩戴口罩,判定为其密切接触者。
据第一财经梳理,从“郭某——宋某某——雷某某——王某”仅仅在六天时间内,病毒就传了祖孙三代。
“广州已经很久没出现病例了,现在天气又热,大家确实有放松警惕的现象,扫码、出门戴口罩等,心里感觉可有可无。”家住荔湾区的刘女士告诉中国纪检监察报记者,出现病例后,周围戴口罩的人又显著变多了。
大家都不戴口罩,病毒一旦传播开来,不敢想象……
03对抗变异病毒
疫苗作用减弱但仍有用
可以告诉大家的是,面对异常强悍的印度变异株,疫苗虽然效果会减弱但仍然有用。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在5月20日在发布会上表示,初步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现有疫苗可以应对印度变异株,可以产生一定保护作用。
但是此次爆发的病毒是会不断突变的,且传播性更强,只有尽快提高全民接种率才能构建起国内的群体免疫屏障。
据国家卫健委消息,截至年5月29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6.2亿剂次。
大家及时接种疫苗,不仅可以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对整个社会来说,同样意义非凡。
04疫苗暂时接种不上
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
根据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我国新冠疫苗接种从1亿剂次到破2亿剂次用了25天,从2亿剂次到超过3亿剂次用了16天,从3亿剂次到突破4亿剂次用了9天,从4亿剂次到5亿剂次用了7天,从5亿剂次到6亿剂次仅仅用了5天。
本土疫情升级后,大家都慌了。很多市民连夜排队打疫苗,有的甚至凌晨3点就开始排队,6医院,当天的疫苗排号已经派发完毕。
但目前还有8亿多人还没接种,或者是还没接种完成。这种情况下,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呢?
首先,不要纠结到底打单针、双针还是三针?大家没有必要去挑选什么样子的疫苗,只要能打的上的,都是好的疫苗。
其次,那些聚集的地方能不去就不去;进到一些密闭空间的地方,一定要戴口罩,避免被感染。
外出就餐注意4点!1.就餐前,一定要洗手。
图来自中国疾控中心
2.在餐厅就餐时,要尽量避免面对面就坐,可以选择同向而坐,且相隔1米以上。
3.尽量缩短就餐时间,减少同行人员之间的交流。
4.如餐厅就餐人员较多,也可选择打包带走。
如果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第一时间不要去上班、聚餐、上学,医院就诊,到发热门诊筛查自己有没有感染,这个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希望大家记住。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千万不能掉以轻心,不能麻痹大意,要继续做好个人防护。
提醒大家牢记防护“五还要”:口罩还要戴、社交距离还要留、咳嗽喷嚏还要遮、双手还要经常洗、窗户还要尽量开。
一个好的方法技巧一定源于一个好的理论知识
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