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公益日前夕,腾讯公益、腾讯新闻、企鹅号联合推出“出村记”系列策划,聚焦脱贫攻坚最后进程中的中国农村,通过内容+公益助推解决当地实际困难。本周推出云南凤仪镇“麻风村”的故事。
99公益日特别策划
摄影文字/杨露视频/梁新
编辑/黄松
出品/春城晚报腾讯公益腾讯新闻
点击观看视频:无亲无故、身体不便的麻风村老人,全靠政府补贴过活
黄草坝麻风康复村位于大理市凤仪镇14公里外的高山山洼,由一条隐蔽狭窄的土路与外界相连,这个隔离治疗麻风病人的主要场所曾被媒体称为“最后的麻风村”。
凤仪黄草坝麻风病疗养院始建于年,是大理市隔离治疗麻风病人的主要场所,现在住着的上了年纪的老人,大多是已经康复的麻风病村民们。这里虽离城不远,但上山途中有十多公里的土路,一但遇到下雨天,驱车也寸步难行。由于地处凤仪、宾川、祥云交界的山区,交通不便,房屋多数是五六十年代修建的茅草顶土坯房,多年来,房屋损坏严重、居住环境较差。
据村长介绍,上世纪50年代麻风村就已经存在,最多的时候有上百人,当时麻风病院共有名麻风病人,现在只剩下19人,目前健在的最老的老人已经在村子里生活了五六十年。
这些人来这里,除了在此进行康复治疗,更多的是因为患病后被家人抛弃。于是,这些离婚的、被儿女嫌弃的人,从不同的地方来到黄草坝,由没有血缘关系的陌生人,成了亲如一家的小集体。
很多老人来到这里以后就和家里断了联系,把这里当做自己的家,很珍惜彼此之间的情谊,平时见面除了打声招呼,还会互相送一些吃的。因为害怕后事无人料理,他们会自己为自己准备好棺材。
村子里的人没有干农活的能力,一直以来都是靠政府的补贴生活。早年间政府补贴生活费较少,一个月只有十一二块,肉只有几两,米面也很少。由于社会原因,村里的人不被允许到街上买东西,粮食都是以月为单位集体购买。山高路远,也没有其他交通方式,粮食全部都需要牲口驮进村里,运送一次需要10天左右。
如今90多岁的一位老人说,她已经记不得什么时间来的黄草坝,但是少说也在这里生活了50多年。老人回忆说,最早的疗养院是建在上面的地里,如今已经全部倒塌完了,没有留下什么痕迹。因于他们身体不方便,几乎无法种植其他庄稼,仅能在房前屋后种点小菜。从来到疗养院,就依靠着政府给的补贴生活。
原先村子里没有电,照明都是靠煤油灯,后来是发电机,经过多次反映,村里有了太阳能发电器材,通了电。
年,政府给老人们修了新房,生活费也逐年增加、还有了医疗保障,村民的生活算是实现了温饱。尽管如此,黄草坝村还是没有通信号,山路依旧难走。
如果想帮助这些被疾病困扰、家庭抛弃的麻风病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