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月28日是第65届“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暨第31届“中国麻风节”,今年的主题是“创造一个没有麻风的世界”。
疾控君带大家回顾
这古老传染病
在中华文明中的前世与今生。
麻风病的前世一麻风病在我国流行已有多年历史,
曾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我国史称“天谴、厉风、恶疾、癞病等。
殷商时期(公元前年)箕子漆身为厉以避杀身之祸的故事
公元前-年孔子记载有弟子“伯牛有恶疾”、“癞疾”
隋唐时代已有麻风病院的设立,名曰“厉人坊”
宋代苏东坡仿刘邦大风哥嘲其得麻风的朋友刘叙“大风起兮,眉飞扬,安得猛士兮,守鼻梁”
明代“陈寿因患癞不愈,服砒自杀,未死,反大呕而愈”
麻风病的今生一上世纪40年代之前,由于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麻风病被视为不治之症。但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上个世纪8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行联合化疗(MDT)治疗麻风病,该病已能够治愈。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各级政府和麻风病防治工作者的艰苦努力,麻风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累计免费查治麻风病人约50万名,全国90%的县(市)患病率已控制在10/10万以下。目前我国麻风病总体处于低流行水平,但分布不均衡,重点地区为西南省份的云南、四川和贵州。
如今,麻风病完全是一个可防可治的疾病,
消除麻风病的危害、关爱和帮助麻风病病人、
让其融入社会是目前的重要工作。
麻风病小知识
麻风病由麻风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病人是麻风的唯一传染源;麻风杆菌侵犯皮肤和周围神经,并损害周围神经功能,导致患者肢体畸残。麻风主要通过接触传播,特别是直接接触传播,主要通过破损的皮肤和呼吸道进入人体引起感染。
目前该病已经能够治愈,
但仍有部分病人由于延误最佳治疗期,
虽经治愈却遗留畸残。
易感人群
人群对麻风杆菌的易感性不一样,一般儿童较成人易感,男性较女性易感。
如何控制
控制和消灭麻风病,还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贯彻“积极防治,控制传染”的原则,执行“边调查、边隔离、边治疗”的做法,积极发现和控制传染病源,切断传染途径,同时提高周围自然人群的免疫力。由于交叉免疫,用于预防结核病的卡介苗对麻风病也有一定的效果,对流行地区的儿童、患者家属以及麻风菌素及结核菌素反应均为阴性的密切接触者可给予卡介苗接种,或给予有效的化学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
精彩回顾
供稿:结艾科柯然
欲了解更多
厦门一手健康资讯
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