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防严控杜绝蚊虫滋生,切断传播黑热病途

黑热病(Kala--azar)又称内脏利什曼病(VisceralLeishmaniasis),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虫所引起的经白蛉传播的慢性地方性传染病,传染源是患者和病犬,每年的5-8月为白蛉活动季节。

(传播途径)

(白蛉)

根据我县黑热病防治工作安排,年5月至9月我中心黑热病工作人员在洼地乡和雅都镇等历史病区乡开展白蛉监测、犬只监测、人群监测及健康教育等工作,累计检测犬只50头,检测人60人,布置白蛉监测点2个,现在白蛉监测5个月未发现白蛉,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余份,发放宣传礼品蚊香液盒,并且指导群众在白蛉活动季节正确使用消毒液、蚊帐和安全使用蚊香液,对于病犬要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传播疾病。

工作人员现场发放宣传资料

临床表现

潜伏期—般为3~6个月,最短仅10天左右,最长的达9年之久。

1.典型临床表现

(1)发病多缓慢,不规则发热,呈双峰热,中毒症状轻,初起可有胃肠道症状如食欲减退、腹痛腹泻等。可有类似感冒样症状。病程较长,可达数月,全身中毒症状不明显,有些患者发热数月仍能劳动。

(2)脾、肝及淋巴结肿大脾明显肿大,起病后半个月即可触及、质软,以后逐渐增大,半年后可达脐部甚至盆腔,质地硬。肝为轻至中度肿大,质地软;偶有黄疸、腹水。淋巴结为轻至中度肿大。

(3)贫血及营养不良在病程晚期可出现,有精神萎靡、头发稀疏、心悸、气短、面色苍白、水肿及皮肤粗糙,皮肤颜色可加深故称之为黑热病(kala—azar即印度语发热、皮肤黑之意)。可因血小板减少而有鼻出血、牙龈出血及皮肤出血点等。   在病程中症状缓解与加重可交替出现,一般病后1个月进入缓解期,体温下降,症状减轻,脾缩小,持续数周,以后又可复发,病程迁延数月。

2.特殊临床类型

(1)皮肤型黑热病多数患者有黑热病史,可发生在黑热病病程中,少数为无黑热病病史的原发患者。皮损主要是结节、丘疹和红斑,偶见褪色斑,表面光滑,不破溃很少自愈,结节可连成片类似瘤型麻风。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但面颊部多见。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大多数能照常工作及劳动,病程可长达10年之久。

(2)淋巴结型黑热病较少见,婴幼儿发病为主。多无黑热病病史,可与黑热病同时发生。表现为浅表淋巴结肿大,尤以腹股沟部多见,花生米大小,也可融合成大块状,较浅可移动,局部无红肿热痛。全身情况良好,肝脾多不肿大或轻度肿大。

如何预防黑热病

1.在流行区进行黑热病及防治的宣传,提高居民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

2.应用寄生虫学和血清免疫学方法查出感染内脏利什曼原虫的犬应及时杀灭。每年5~9月白蛉活动季节用有机磷杀剂喷洒住宅等处杀灭白蛉。

3.保护易感人群,加强防蛉措施,避免白蛉叮咬。









































北京中科专注治疗白癜风
北京中医院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eiyao.com/mfzz/2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