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化棘皮瘤又称自愈性原发性鳞状细胞癌、皮脂性软疣、鳞状细胞假上皮瘤等,是一种少见的、生长很快的、可以自愈的皮肤良性肿瘤,在临床及病理上表现与鳞癌十分相似,但具有自行消退的特征;目前分为单发型、多发型及发疹型三型。
角化棘皮瘤的发病与长期日光暴晒、化学物质如焦油、沥青及足叶草脂的刺激、病毒感染及遗传因素有关;单发型多见于老年人,多发型多见于青年人;常无自觉症状;除了多发型以外,病程具有自限性,一般历经2~8周会慢慢消退,但也有长达3年以上不退者。
单发型最常见,主要见于面部,其次为上肢等暴露部位。皮疹为坚实圆顶形结节,皮色或淡红色,表面光滑,中央为充满角质栓的火山口状凹陷,基底无浸润。皮损发展快,病程短,数周可增至1cm,数月后有自行消退的可能性,遗留萎缩性瘢痕。
多发型较少见,可分为多发自发消退(Ferguson-Smith综合征)和多发不消退型。Ferguson-Smith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发病年龄常在20~30岁,男性较多见,可发生于全身各处。皮损较单发型者小,很少自然消退。
发疹型角化棘皮瘤罕见,皮疹由大量直径2~7mm半圆形丘疹组成,中央角化,正常肤色,有的呈条索状排列,可有剧烈瘙痒。持续数月后缓慢消退。患者常有瘢痕、睑外翻和面具样面容。
组织病理表现为表皮凹陷如火山口样,其中充以角栓,底部表皮增生呈条索状向真皮内不规则延伸,增生表皮内可见角化珠。火山口周围表皮呈唇样突出,有嗜酸性淡染胞质大的鳞状细胞伸向真皮,但未脱落入真皮。有核丝分裂象及鳞状旋涡。真皮内明显炎症反应。
角化棘皮瘤的治疗原则是局部治疗。
皮损较小者,可采用外用5%咪喹莫特乳膏,亦可采用CO2激光、液氮冷冻、光动力治疗。皮损较大者,可采用手术切除。
在预防方面,要劳逸适度,避免体能透支;避免日光暴晒、避免长期接触焦油及沥青等化学物质;不吃或少吃辛辣及肥甘油腻的食品;多吃蔬菜及水果。
角化棘皮瘤搞不定者,可到何成雄主任医师处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