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创造一个没有麻风的世界安龙县麻

供稿:张将石洋

走进安龙县招堤街道办事处大海子村,这里四面环山,山势险峻,悬崖峭壁犹如刀斧劈过,山坡笔直陡峭,而在大山的怀抱中,却有一个多亩的坝子坐落其间,让人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里,收治着一个特殊的群体——来自全国各地的麻风病患者。上世纪70年代高峰时,在这里生活的麻风病人多达余人。张丽娇的爷爷张光禄、父亲张焕波和她本人一门三代不间断投身于这些病患的医治。几十年间,一些患者治愈出院,回到亲人身边,逐渐被社会接纳;一些年岁已高,又无亲无故的,在大海子走完一生;一些与本地人组建家庭,繁衍后代。到现在,大海子麻风院还居住着98个麻风患者,张丽娇以及20名医务工作者和管理人员照顾着他们的生活起居,为他们看病治疗。

麻风治疗引路人

张丽娇的爷爷张光禄曾是一名卫生兵,年从部队转业后,主动要求去最艰苦、别人最不愿意去的地方,走近一种人人谈之色变的疾病——麻风病。张光禄不怕艰苦,不怕被传染,把麻风病人当亲人,用自己的所学之长,从山洞里救出一群被歧视的麻风患者,关心治疗他们,建立了兴仁麻风村。年,按照当时省民政厅和卫生厅的要求,将兴仁麻风村迁入安龙海子麻风村,合并成安龙麻风院。于是,张光禄带着多名麻风病患者,人背马驼,翻山越岭大迁移,来到安龙麻风院。从此,张光禄带领麻风患者们修路、挖井、盖房、种田种地,定期帮助他们治疗,周而复始的从事着治疗——劳动——休息这样的单调生活。就这样,这个卫生兵在此与麻风疾病战斗一辈子,视每名患者为亲人,帮助治愈的人回归社会,并帮助其融入社会,帮助在麻风院过世的老人料理后事。据介绍,很多人患上麻风病后,受到亲人和寨邻排挤和歧视,甚至连水井都派人把守,不让麻风患者靠近和饮用。一些麻风患者迫于无奈,跑到深山或洞穴里居住生活。每当听说哪里有麻风患者,张光禄都会跋山涉水去将他找到,如果是早期,当地人不是太排挤,就定期给他送药治疗,要是患病严重,周围群众歧视得厉害,难以继续在当地生活的,就将他们接到大海子来居住治疗。据不完全统计,经张光禄治愈的麻风患者上千人,很多治愈的麻风患者都称他为活神医,给他们创造了一片蓝天。

在张丽娇的印象中,爷爷什么病都会治,因为麻风患者平时有个伤风感冒、肚子疼痛、头痛脑热之类的疾病,医院是不接收的,只能由麻风病院治疗。

当时农村信息闭塞,很多人对不了解麻风病,对传染防控更是知之甚少,所以谈到麻风病为之色变。很多亲人知道张光禄从事麻风病治疗后,对他避而远之。就连外出考察交流,拿着麻风病院开具的介绍信去住旅店,旅店都不让住。这一情况直到上世纪80年代,国家普及麻风病可防可控可治的知识,将麻风病院更名成疗养院后才有所好转。即便是这样,张光禄也没有退却反而迎难而上,坚持救治麻风病人。其子女从小耳濡目染父亲的从善从医,三个儿女都主动报考卫校,毕业后全部回到麻风院参与治疗麻风病。

父传子受,“麻二代”继续战斗在麻风防治第一线

年,张丽娇的父亲张焕波19岁卫校毕业后,分配到安龙皮防站(皮肤疾病防预治疗卫生站)工作,主要负责麻风病的社会防治、筛查和诊断治疗。经常肩上挎着一个药箱,开始一天的走访工作。以前安龙县经济落后,很多乡村不通路,他就靠两条腿,跑完安龙所有的乡镇,去到每一位麻风患者家。尽管条件艰苦,皮防站还是在年争取到了民政部门支持,建立了麻风病实验室。当时的实验室非常简陋,只有一些显微镜和试剂片。为了确诊一例患者,张焕波经常要来回跑患者家三四趟,去取患者组织来进行化验,尽管麻烦,但他用严谨的工作作风,细致对比,细心判断,几十年如一日,从没有误诊过一例。从三联化疗开始,张焕波每到周末都要到患者家里,为他们送去化疗药物。从最初的两腿走路,到自行车再到摩托车,见证了安龙农村的发展变迁,也见证了张焕波对病人的付出。每当送药到病人家,张焕波都会与患者拉家常,关心他们的生产生活,问他们粮食够不够吃,吃药后有什么反应,有没有受到亲戚邻居的歧视等等。要是碰上天气好的周末,张焕波还会带上女儿张丽娇一起去给患者送药,让她从小懂得关心关爱麻风病人。据初步统计,张焕波确诊治愈的患者达多例,帮助他们回归社会,回归家庭。

只为创造一个没有麻风的世界“麻三代”整装出发

有人传承手艺,传播文化,而张丽娇传承的是一种战胜麻风疾病的信念,为创造一个没有麻风病的世界,她带着爷爷的期盼,从父亲手里接过接力棒,继续投身麻风病的医治工作。

也许是上天冥冥之中的注定,年张丽娇从安顺职业技术学院毕业换了几份工作,辗转几个地方与年4月考入安龙疗养院,从事对麻风患者的护理工作。,她最终还是接过爷爷和父亲的接力棒,继续与麻风病魔作斗争。

据张丽娇介绍,现在在疗养院居住的患者平均年龄都在60岁以上,很多患者都是因未及时得到治疗,导致现在身体畸残,有的双手手掌、双脚脚掌已经失去活动能力,连基本的生活都不能自理;有的患有冠心病、肺气肿等多种疾病,走路都困难。作为一名护理人员,除了帮助他们做治疗,还要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这98名麻风病患者,基本都是被亲人遗弃的,已在此生活20年以上,每月领着元左右的低保,,除去生活开支,所剩无几;有的虽然是退休干部,有退休工资,由于患过麻风病,就算想找雇工,也雇不到护工,只能由医务人员来承担。张丽娇说,在安龙疗养院,她与病人既是医患关系,更是陪护关系。在她心里,早已把这群麻风患者当成爷爷奶奶,叔叔阿姨,甚至自己的亲人。

当笔者在疗养院走访时,看到张丽娇一会忙着给手脚不便的孙奶奶送药,一会搀扶患肺气肿的唐爷爷出来晒太阳,一会推瘫痪的李大爷出来转转,一会帮刘奶奶折衣服、叠被子,忙得不亦乐乎。据张丽娇说,前段时间下雨太长了,门都出不了,湿度太大。今天趁出太阳,推他们出来转转,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一些新来的医务人员,见到病人们还有点恐惧,可能是受爷爷和父亲的影响,只有小张不怕,不但给她们普及麻风病知识,还陪他们聊天拉家常,给他们讲解外面世界的变化。而对一些身体残疾轻的,指导他们开展生产生活,生猪养殖,增加他们家庭经济的收入,抚育子女上学。

在疗养院,因为居住进来的麻风病人住进来的时间长,没有外出,几乎与世隔绝,很多病人经常沉默寡言,为了增加他们生活中的乐趣,张丽娇和同事们教麻风病人下棋、打牌、打乒乓球等,加强病人与病人之间的交流,和谐邻里关系,为麻风人带来无限的乐趣。很多麻风病人闲暇时间坐在一起聊天、看电视、下棋等等,不光给麻风病人治病,还要给他们带来快乐,创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快乐蓝天。

就是张丽娇这样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的人,带着爷爷的遗愿、父亲的嘱托来到安龙疗养院,进行一种接力,带着一份传承,为麻风患者医治,帮助这些深受麻风折磨的病人,战胜疾病。她希望在她这一代人的不懈努力下,消灭掉麻风疾病,创造一个没有麻风的世界。

热点回顾

医疗资源“沉下去”服务水平“提上来”——贵州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三年提升计划”

重点服务老年人!贵州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年内实现60%!

医保可报销!全省首台Versa-HD型医用直线医院

深化医改,凯里改出“获得感”和“幸福感”

编辑:田皓宇石磊

觉得不错,请点赞↓↓↓

赞赏

长按







































北京正规看白癜风医院
北京治白癜风的儿童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eiyao.com/mfzz/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