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回耶稣在一个城里,有人满身长了大痲疯,看见祂,就俯伏在地,求祂说:『主若肯,必能叫我洁净了。』」
﹝文意注解﹞「有人满身长了大痲疯,」『满身长了』是医学用语,指疾病蔓延的程度,福音书中仅路加有此描述。
「俯伏在地,」这个谦卑俯伏的举动,表示他认识主的权柄。
「主若肯,必能叫我洁净了,」这话说出他一面认识自己的败坏,需要得着医治;另一面他也认识主的能力,可以叫他得着医治。
﹝灵意注解﹞「有人满身长了大痲疯,」根据旧约圣经的事例,『长大痲疯』与背叛权柄和不听从命令有关(参民十二1~10;王下五19~14),所以那个长大痲疯的,乃是豫表悖逆的百姓,就是以色列人(罗十21)。
在圣经里面,『大痲疯』豫表人污秽的罪:(1)它是从里面发出来的,表征罪是出于人的天性;(2)它是不易医治的,表征罪性难改;(3)它是容易传染的,表征罪具有传染性;(4)它会使人变作腥臭腐烂至死,表征罪的污秽可憎,结局悲惨可怕。
﹝话中之光﹞(一)我们人的肉体和天然本性,满了罪污,时常顶撞神,在神的眼中看,都是「长大痲疯的」。
(二)罪人得医治的条件乃是:(1)要认识自己的败坏;(2)向主俯伏,承认自己的罪;(3)相信主有医治的能力;(4)求主耶稣。
(三)我们必须先从自己的宝座上下来,带着谦卑的心来到主面前(「俯伏在地」),才能经历主的权能。
(四)许多时候我们相信主「必能」,但不敢相信主「肯」;信徒不但要相信主的能力,也要相信主的爱心。
(五)主的「能」是能力的问题,主的「肯」是旨意的问题;主的能力是受祂旨意所支配的。
「耶稣伸手摸他说:『我肯,你洁净了罢。』大痲疯立刻就离了他的身。」
﹝文意注解﹞「伸手摸他,」通常人不可接触痲疯病者,以免沾染不洁,但主耶稣反其道而行,是要把洁净带给对方。
「我肯,」原文『我是肯』或『我确实肯』,这话表明主不仅是有能力医治人,并且祂的心是『十分愿意』的。
﹝灵意注解﹞「伸手摸他,」主伸手摸他是身体直接的接触,象征主道成肉身来到犹太人中间,是犹太信徒所听见、所看见,亲眼看过,亲手摸过的(约壹一1)。
﹝话中之光﹞(一)主原可以只用一句话,就叫那长大痲疯的痊愈,但祂却「伸手摸他」,这是主爱的表现。主并非不能体恤我们的软弱(来四15);祂喜欢进到我们的感觉里面,与我们表同情。
(二)『摸,』在圣经里代表联合;主这位属天的大医生,乃是借着与我们联合,从我们的里面医治我们。
(三)主耶稣不只『能』(参可九23)医治病人,并且祂是「肯」医治。祂若不「肯」,则祂的『能』仍旧与我们无益;但祂的手是『能』,祂的心是「肯」。
(四)主说「我肯」;在主的心里有我们罪人的地位,祂并且也进到我们罪人的感觉里面,对我们的痛苦,感同身受。
(五)主不仅用口说我肯,并且用手摸他,表示主是完全的肯;人若没有得着主的救恩,原因不是主不肯,乃是人没有信心,不肯到主面前来。
(六)「你洁净了罢!」主的话中有能力,祂的话一出口,就必产生功效。
(七)主的工作大部分是用话语命令来成功的;我们若要与主同工,首先必须得着主的话。
「耶稣嘱咐他:『你切不可告诉人;只要去把身体给祭司察看,又要为你得了洁净,照摩西所吩咐的,献上礼物,对众人作证据。』」
﹝背景注解﹞按旧约的律法,痲疯病患得痊愈后,要去给祭司察看,经祭司认定已洁净后,他就可以献祭;既献了祭,就在众人面前有了见证,成了一件推不翻的事实了(利十四2~20)。
﹝文意注解﹞「你切不可告诉人,」这是因为主知道人心里所存的(约二25),祂不愿意人因着不良的动机而来跟随祂。
「去把身体给祭司察看,...照摩西所吩咐的,献上礼物,」这是因为当时还是过渡时期,还未正式进入恩典时代中(因主耶稣尚未钉死十字架、完成救赎大工),所以犹太信徒仍须按照旧约律法的规条行事。
「对众人作证据,」证明病者已经痊愈,可恢复与人正常交往。
﹝灵意注解﹞「照摩西所吩咐的,献上礼物,」这『礼物』乃是豫表基督,祂自己是罪人得以被神悦纳的凭据(参来九9,14,24~28)。
﹝话中之光﹞(一)属天的人不喜欢显扬(「不可告诉人」),而喜欢隐藏。
(二)主耶稣并非完全不顾律法上的义(太三15)。信徒不可借口属灵,而不理会在人面前作合理合法的见证(「对众人作证据」)。
(三)我们得救以后,要继续不断的借着献上基督,彰显基督,来讨神的喜悦。
(四)一个罪名远扬的人得救,若不在众人面前显出悔改的证据,他的见证就没有效力。
「但耶稣的名声越发传扬出去;有极多的人聚集来听道,也指望医治他们的病;」
﹝原文字义﹞「传扬」扩散;「聚集」陪伴,同行。
「耶稣却退到旷野去祷告。」
﹝话中之光﹞(一)当极多的人聚集来听主耶稣的道,并盼望从祂得医治时,主却退到旷野去祷告。这说出主的生活何等平衡均匀:祂一面有活在人面前帮助人的生活,另一面有祷告神活在神面前的生活。
(二)我们的生活也该一面学习关顾别人,服事别人;另一面更要常常祷告,和主交通。
「有一天耶稣教训人,有法利赛人和教法师在旁边坐着,他们是从加利利各乡村和犹太并耶路撒冷来的;主的能力与耶稣同在,使祂能医治病人。」
﹝背景注解﹞「法利赛人和教法师,」『法利赛人』是犹太教中最严谨的教派,自夸有高度圣洁的生活、对神敬虔、并具丰富的圣经知识。『教法师』乃文士的别称(参21节),指对旧约圣经具有解释并教导权威的人;文士大多数属于法利赛人,但并非所有的文士都是法利赛人。
「有人用褥子抬着一个瘫子,要抬进去放在耶稣面前,」
﹝原文字义﹞「抬着」携带,搬运,负荷。
﹝文意注解﹞「一个瘫子,」指四肢瘫痪不能自由行动的人。
﹝灵意注解﹞「瘫子,」知道如何行走,但却无力行走,故象征在宗教里面的人『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光景。
﹝话中之光﹞(一)我们应当常为软弱的信徒(「瘫子」)代祷,借着祷告把他们带到主面前;凡有信心的代祷,祂必垂听。
(二)人所注重的是身体的医治,主耶稣所注重的是灵魂的医治。我们应顾念灵魂过于身体,顾念那永存的过于暂时的(林后四16~18)。
(三)我们传福音时,也要用各种工具(如出租车、自用轿车等)把福音朋友带来(抬瘫子),使他们能享受福音的好处。
(四)宗教教导人为善,它的里面装满了道理,但却缺乏付诸实行的原动力(瘫子所代表的);在宗教里面,一切都是瘫痪的,是爬不起来的,因为宗教缺少生命和活力。
「却因人多,寻不出法子抬进去,就上了房顶,从瓦间把他连褥子缒到当中,正在耶稣面前。」
﹝原文字义﹞「褥子」卧榻,睡垫。
﹝背景注解﹞「上了房顶,从瓦间把他连褥子缒到当中,」典型的巴勒斯坦房子,乃为平顶,人可以从房外的石阶拾级而上。房顶通常是用树枝编成的席子横排在木梁上支撑着,在其上铺一层很厚的黏土,经石轮压过;这种房顶易于拆开。
﹝灵意注解﹞「褥子」是供瘫子躺在上面,它象征安息;这说出在宗教里面的人只有安息的外表,却没有安息的实际。
﹝话中之光﹞(一)当人觉得需要主耶稣而就近祂的时候,往往会遭遇障碍,而这障碍又常常是那些好似与主很接近的人;但我们千万不要因为人的拦阻而灰心,反而要有超越拦阻、排除万难的决心。
(二)我们要蒙主的恩典,应当不怕艰难,努力追求,必蒙主记念。
(三)他们越过人群的包围,把瘫子从房顶上缒下;这说出他们寻求主,是超越过人对主的包围──人为的组织、天然头脑的意见、对圣经的传统解释、对事奉上『奉行故事』的作法等等,而走『上面』的路,超脱的路,属天的路。这样,自然会蒙恩。
(四)我们的祷告要能拆通房顶,而达到天上宝座前;许多信徒的祷告,往往可有可无,透不过房顶,难怪没有功效。
「耶稣见他们的信心,就对瘫子说:『你的罪赦了。』」
﹝原文字义﹞「罪」罪行(复数)。
﹝文意注解﹞「他们的信心,」『他们』是指抬瘫子的人,可能也包括那个瘫子本人;无论如何,这也表示代祷的信心,相当有功效。
「你的罪赦了,」瘫子不能行走乃是外面的症状,实际上他的里面有罪乃是他的病因;主在这里点出罪恶的问题,一语道破一般人生病的症结所在。
﹝话中之光﹞(一)「耶稣见他们的信心,」信心是可以看见的。
(二)「他们的信心,」抬瘫子之人的信心,一面是『团体的信心』,一面又是『行动的信心』。
(三)当我们遭遇难处时,正是要我们显出信心的时候;活的信心,能够叫我们的主看见并且赞赏。
(四)罪是人基本的难处,凡被罪恶捆绑的人,虽有向善的心,却无行善的力量(参罗七18),故消除罪恶是人得医治的条件。
(五)疾病虽不一定是出于人犯罪的结果(约九1~3),但仍有此可能,故我们生病时应当到主面前求问,是否有甚么事得罪了主。
(六)他们的祷告是『病得医治』,但主的答应是『罪得赦免』,附带『病得医治』(参25节);主虽然不直接答应我们的祷告,但祂知道甚么是我们真实的需要。
(七)主先赦免他的罪,然后才医治他的病;我们寻求病得医治,必先对付我们的罪(参雅五16)。
「文士和法利赛人就议论说:『这说僭妄话的是谁?除了神以外,谁能赦罪呢?』」
﹝文意注解﹞「这说僭妄话的是谁?」犹太人认为,除了神自己之外,任何人都没有赦罪的权柄;『僭妄的话』意即说话越过本分,窃夺神所专有的赦罪权柄。
﹝灵意注解﹞「文士和法利赛人,」代表宗教界里有知识和地位的人士;他们只知定罪别人,却不知自己是在罪恶里。
﹝话中之光﹞(一)我们听道要存谦虚、温柔的心。人若存抵挡、敌对、寻隙的心态听道,纵使听主耶稣讲道,也不能受益,反而招损。
(二)文士们因为心里有老旧的观念,所以不能接受主耶稣的话;我们每一次来到主面前,应该倒空一切,才能领受主崭新的话语(参一53)。
「耶稣知道他们所议论的,就说:『你们心里议论的是甚么呢?」
﹝文意注解﹞「耶稣知道他们所议论的,」主是那察看人肺腑心肠的(启二23),祂知道人心里所存的意念。
「你们心里议论的是甚么呢?」意即『你们这样的议论是不应该的』;在主看来,他们是不该对主耶稣存不信和批判的意念。
﹝话中之光﹞(一)属灵的人能看透万事(林前二15),愿主赏给我们属灵的眼光。
(二)主不轻看我们心里的意念,所以应当求主保守我们的心怀意念,得以在祂面前蒙悦纳(诗十九14)。
「或说:“你的罪赦了。”或说:“你起来行走。”那一样容易呢?」
﹝文意注解﹞主在这里并未说『那一样难呢?』因为在祂并没有难成的事(耶卅二17)。『赦罪』是权柄的问题,『行走』是能力的问题。权柄和能力都是祂的(启十二10)。
从人的角度来看,宣布人的罪获神赦免,因为无从对证,所以比较容易;但叫瘫子起来行走,因其果效有目共睹,所以较难。
﹝话中之光﹞(一)人是看外表的后果──「行走」;主是看属灵的实际──『赦罪』。必须先求属灵的实际,再求外表的后果,才能避免人工、假冒;但也要以外表的后果来证实里面的实际,才不致落于空谈。
(二)「行走」是能力问题,『赦罪』是权柄问题。没有能力,权柄是空洞的;没有权柄,能力是不法的。
(三)人的难处不在于怎样『说』,乃在于凭甚么『说』;没有属灵的权柄,话中就没有属灵的能力。
「但要叫你们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权柄。』就对瘫子说:『我吩咐你起来,拿你的褥子回家去罢。』」
﹝文意注解﹞「但要叫你们知道,」意即用他们所看得见的事,叫他们明白所看不见的事。
「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权柄,」『人子』是指主耶稣,祂以人子自称,含有二意:(1)祂具有完全的人性;(2)祂就是先知但以理所豫言的弥赛亚(参但七13~14)。
主赦免人的罪,原只是祂和当事人(瘫子)之间的事,外人无从「知道」,但主在这里要藉人们所认为比较难的事,即瘫子的得医治,来显明祂有赦罪的权柄。
﹝话中之光﹞(一)人肉身上的病症,往往起因于心灵上有毛病;亦即许多人的生病,是因得罪了神,故须先解决罪的问题,病才能痊愈。
(二)瘫子的得医治,是因为罪得着赦免;而罪的得赦免,是因着信心(20节),不是因着行为。这说出注重行为的宗教,在神面前一无是处。
「那人当众人面前,立刻起来,拿着他所卧的褥子回家去,归荣耀与神。」
﹝文意注解﹞「那人当众人面前,立刻起来,」那人起来行走,证明他已得着医治;而他的得医治,又证明他的罪已蒙赦免。由此可见,主耶稣确实有赦罪的权柄(徒五31)。
﹝话中之光﹞(一)福音最大的原则是赦罪在先,行走在后;不是罪人走到主那里,乃是从主那里走出来。旧约是行而活,新约是活而行;前者是行为,后是是恩典。
(二)那人先前是由别人抬着来,现在是自己起来走路;我们在教会中服事幼稚的信徒,要服事到使他们能自己走路为止。
(三)所有蒙主拯救的人,都有力量管治自己的欲好(褥子),不作肉体的奴仆,而有在生命中作王的经验(罗五17)。
(四)先前是褥子『托住』他,现在是他『拿起』褥子;主生命的救恩,能使信的人从里面产生能力,作从前所不能作的事。
(五)主叫瘫子起来行走,可见主所说的,都是靠得住的;看得见的如果是实在的,则看不见的也是实在的。
(六)属灵的事,一面好像是人眼所看不见、人手所摸不着的,但另一面却能在信的人身上显为实际。
(七)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事,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看见过神;若我们在生活中常常遇见神,也就会不断地看见从来没有见过的事。
「众人都惊奇,也归荣耀与神,并且满心惧怕,说:『我们今日看见非常的事了。』」
﹝原文字义﹞「惊奇」害怕和惊讶。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