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除海绵窦岩斜区哑铃型复发三叉神经鞘瘤

患者41岁,中年男性,因“右侧三叉神经鞘瘤术后两年余,发现肿瘤复发2个月”入院。

现病史:患者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伴肢体活动不利,医院就诊,行头颅MRI:提示右侧CPA区肿瘤;年9月于河北省保定市行乙状窦后入路-颅内肿瘤切除术(具体不详,自诉有残留);术后病理:提示三叉神经鞘瘤。术后出现右侧面部麻木、右耳听力下降明显、右侧咀嚼功能障碍等;自诉术后右侧结膜角膜炎症表现,后出现角膜白色絮状改变、视力明显下降;后定期复查,神经功能障碍有所好转。年5月复查发现肿瘤复发。

查体:神清,精神可,言语流利,高级智能检查正常。右眼视力明显下降,角膜表面局部白色絮状改变;左眼视力视野正常。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光反射存在。右侧面部浅感觉减退,左侧浅感觉正常。右耳听力下降明显,左耳听力粗测正常。四肢肌张力不高,四肢肌力V级。病理征阴性,脑膜刺激征阴性。

辅助检查:头颅MRI(-6-19外院):右侧后颅窝术后改变。右侧海绵窦-岩斜区哑铃型肿瘤,形态不规则、边界尚清,大小约2.7*3*5.5cm,呈混杂长T1、长T2信号,中间可见条索状间隔,增强扫描后周边瘤壁和中间条索状间隔明显强化,囊变坏死区未强化。肿瘤前方侵入海绵窦、推挤压迫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血管局部变形,右侧颞叶受压变形;后方肿瘤跨岩尖突入后颅窝,累及右侧环池和CPA区,推挤压迫脑干,脑干和四脑室明显变形、移位。双侧基底节和放射冠区见多发陈旧性梗塞。幕上脑室对称正常。

入院诊断:右侧海绵窦-岩斜区哑铃型复发三叉神经鞘瘤,右侧CPA三叉神经鞘瘤术后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全麻下行中颅底硬膜外入路-右侧海绵窦-岩斜区哑铃型复发三叉神经鞘瘤切除术。手术过程顺利,全切肿瘤。

患者术后恢复良好,体温正常。查体:神清,精神可,言语流利,高级智能检查正常。右侧瞳孔较前减小,对光反射减弱,角膜表面局部白色絮状改变;视力下降,眼球活动正常。左眼视力视野正常。右侧面部浅感觉减退,左侧浅感觉正常。右侧睁眼稍困难,可自行睁开。右耳听力下降明显,左耳听力粗测正常。四肢肌张力不高,四肢肌力V级。手术切口愈合良好。术后一周复查头颅MRI:提示肿瘤切除彻底,未见明显异常。病理结果提示:神经鞘瘤。

点评:三叉神经鞘瘤是源于三叉神经的良性肿瘤,由于三叉神经的走行特点,肿瘤可能起源于后颅窝三叉神经根、Meckel腔内的三叉神经节、海绵窦壁或海绵窦远端的三叉神经分支,导致肿瘤呈现出不同的生长方式和发生部位,也要求手术根据肿瘤特点采取不同的入路选择。本例患者初次手术时肿瘤主要起源于后颅窝硬膜内的三叉神经根部,因此表现为CPA区的硬膜下肿瘤,外院手术时选择了乙状窦后入路。而二次肿瘤复发,肿瘤主要起源于海绵窦壁的神经分支和Meckel腔的三叉神经节,因此表现为海绵窦-岩斜区的哑铃型肿瘤,这种类型的肿瘤位于海绵窦壁的硬膜间,中颅底硬膜外入路是最佳选择;在硬膜外操作,既能很好保护颞叶脑组织,又可以降低海绵窦外侧壁切开导致的眼球运动神经损伤风险,充分降低了手术并发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eiyao.com/mfzs/95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