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献血者日血液安全是如何保障的

前言

献血,让世界继续跳动——今天是第18个世界献血者日(WorldBloodDonorDay,WBDD),全球主会场活动在罗马隆重举行。今年WBDD活动主题旨在颂扬无偿献血者通过献血拯救他人生命、改善他人健康的奉献行为,呼吁更多人、特别是青年人定期参加无偿献血,为提升全球健康水平做出贡献。

血液不能人工制造或者用其它物质所代替,只有靠广大健康的、适龄的公民献血来获取;血液以及血液制品不仅可以拯救生命,也可以作为许多病原体的载体。因此,安全可靠的血源对公共健康至关重要。在第18个世界献血者日,让我们一起了解下,我国是如何保障用血安全的。

一、制度法规,保障用血安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为保证医疗临床用血需要和安全,保障献血者和用血者身体健康,我国自年10月1日起施行《献血法》,实行无偿献血制度,鼓励国家工作人员、现役军人和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率先献血。

WHO《血液筛查建议书》

建议书于年发布,建议对所有捐献的全血和单采血液在批准放行供临床使用或血液制品生产前,都必须经过输血传播感染筛查;强制要求对HIV、HBV、HCV和梅毒螺旋体进行筛查。

二、献血人群筛查,保障用血安全

通过筛选献血人群,从源头把控血源安全。献血者捐献血液的检测结果中,乙肝、丙肝、艾滋病任意一项血清学检测和核酸检测同时呈反应性,则永久性屏蔽。梅毒血清学检测双试剂呈反应性,则永久性屏蔽。

哪些情况暂不能献血:

近五年内输注过全血及血液成分者。

有糖尿病史、心血管疾病者、3个月内做过手术者、半个月内拔牙者、眼病等健康状况不佳或营养不良的人。

女性月经期前后三天,怀孕、流产后未满6个月,分娩、哺乳期未满一年。

感冒、急性胃肠炎病愈未满一周者,急性泌尿道感染病愈未满一月者,肺炎病愈未满三个月者。

某些传染病如痢疾病愈未满半年者,伤寒病愈未满一年者,布氏杆菌病愈未满二年者,疟疾病愈未满三年者。

较大手术后未满半年者,阑尾切除、疝修补术、扁桃体手术未满三月者。

皮肤局限性炎症愈合后未满一周者,广泛性炎症愈合后未满两周者。

哪些人群禁止献血:

性病、麻风病和艾滋病患者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肝炎病患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者,丙型肝炎抗体阳性者。

过敏性疾病及反复发作过敏患者,如经常性荨麻疹、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单纯性荨麻疹不在急性发作期间可献血)。

各种结核病患者,如肺结核、肾结核、淋巴结核及骨结核等。

心血管疾病患者,如各种心脏病、高血压、低血压、心肌炎以及血栓性静脉炎等。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以及支气管扩张肺功能不全。

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如较重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肠炎、急慢性肾炎以及慢性泌尿道感染、肾病综合征、慢性胰腺炎。

血液病患者,如贫血、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及各种出、凝血性疾病。

内分泌疾病或代谢障碍性疾病患者,如脑垂体及肾上腺疾病、甲亢、肢端肥大症、尿崩症及糖尿病。

器质性神经系统疾病或精神病患者,如脑炎、脑外伤后遗症、癫痫、精神分裂症、癔病、严重神经衰弱等。

寄生虫病及地方病患者,如黑热病、血吸虫病、丝虫病、钩虫病、囊虫病及肺吸虫病、克山病和大骨节病等。

各种恶性肿瘤及影响健康的良性肿瘤患者。

做过切除胃、肾、脾等重要内脏器官手术者。

慢性皮肤病患者,特别是传染性、过敏性及炎症性全身皮肤疾病,如黄癣、广泛性湿疹及全身性牛皮癣等。

有眼科疾病患者,如角膜炎、虹膜炎、视神经炎和眼底有变化的高度近视。

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胶原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肤炎、硬皮病等。

有吸毒史者。

三、实验室检测,保障用血安全

只有检测合格的血液方可放行供临床使用。血液采集后,实验室检测结果是血液放行与否的重要依据。我国采供血机构实行HIV、HBV和HCV感染标志物至少采用核酸和血清学试剂各进行1次检测,梅毒螺旋体感染标志物采用2个不同生产厂家的血清学检测试剂进行检测。将血清学检测结果和核酸检测结果相结合判定血液是否合格。两种方法学检测互为补充,共同保障用血安全。

图1:血清学及核酸检测结果判定流程

血清学检测是通过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免疫反应,检测HBsAg、HCVAb、HIVAg-Ab,对病原体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主要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hemiluminescentImmunoassay,CLIA)。血清学方法进行血源筛查是WHO公认的判断病原体感染的重要手段。然而,血清学检测有很大局限性,目前血清学检测HBV、HCV、HIV的平均“窗口期”较长;对一些复制水平低,以及基因突变造成表面抗原构象变化的隐匿性病毒,血清学检测试剂的抗体不能有效识别等,导致检测假阴性。

图2:HBV、HCV、HIV血清学和核酸检测方法“窗口期”对比

核酸检测技术(Nucleicacidtest,NAT)在分子生物学的基础上直接对病原体核酸(HBVDNA、HCVRNA、HIVRNA)进行检测,是血液中病原体存在的最直接证据。NAT技术能够显著缩短病毒检出的窗口期,且具备灵敏度与特异性高等优势。该技术在输血传染病检测领域的应用,显著降低了因输血感染病毒的风险,使输血安全得到了进一步保障。

圣湘生物不仅可以提供感染性病原体检测的定量、定性检测试剂,如新冠、乙肝、丙肝、结核、艾滋、甲乙流、CMV、EB等等,还可提供用于血液安全筛查以及患者传染病筛查的乙肝、丙肝、艾滋的联检试剂。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2型)核酸检测试剂盒,覆盖1型和2型HIV,灵敏度高、操作简便、节省实验室成本和空间、检测效率高、检测模式科学合理、领先于国际同行水平,已广泛应用于采供血机构和医疗机构,助力保障血液安全。

参考文献:1.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组织开展年世界献血者日宣传活动的通知[EB/OL].(-05-10).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eiyao.com/mfzs/92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