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讲记middot普贤菩萨

北京皮炎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403/8811353.html
《大乘妙法莲华经讲记》普贤菩萨劝发品第二十八(2)印广门清法师主讲这是讲给佛听,其实是讲给修行人听。『当知普贤神通之力』,凡是能够听闻到普贤菩萨陀罗尼咒的人,他就能得到普贤佛力加持。这是第二次提醒。在娑婆世界,凡是能受持《法华经》的人,都应作此念。『此念』即是我已得普贤菩萨佛力加持,无复任何的顾虑和恐惧。皆是普贤威神之力:我们能够遇到《法华经》,能够读懂《法华经》、能够弘扬、流通、受持《法华经》,这种力量当下就是普贤神力。懂得观世音菩萨,你就是观世音菩萨;懂得阿弥陀佛,你就是阿弥陀佛;懂得普贤行,你就是普贤行。这是我们真心本来面目的特征。你看什么、听什么、信什么,你当下即是什么。诸佛菩萨出世就是讲经说法,最终归于《法华经》《楞严经》。诸佛本愿就是要众生跟自己一样自在解脱,秘诀就在于「善用其心」,你这个心用好了没有?这段经文我们可以参考一下藕益大师的解释,为什么讲受持《法华经》的人『皆是普贤威神之力』?藕益大师讲:「因在自根」。「自根」——普贤、《法华经》是我们的根,就在这里。这句话解释得妙极了!「因在自根」。为什么?因为我们就是普贤,就是《法华经》,这是真的。缘在普贤,缘在阿弥陀,缘在释迦牟尼。我们自己就是缘,我们自己就是释迦牟尼,就是阿弥陀;而显现出肉团形相的那个所谓的阿弥陀、所谓的观世音、所谓的释迦牟尼,他是来「开权显实」,是我们自己来教化自己。所显现的佛相、菩萨相都是缘,因为我们众生本来就是实,本来就是因,本来就是佛缘,所以「佛种从缘起」,从现相而入。这个『开』的功德在于化身佛,可如果我们不是佛,他来『开』什么?来「开玩笑」,没有『开』的价值。因为我们本来是佛,所以他来开发;因为有因,才有缘来开;以缘开因,以「权」来开「实」,开「权」就显「实」,叫「开实」。所以藕益大师这两句话是一针见血,把话说绝了!好好悟进去,你拍案叫绝。「因在自根,缘在普贤」!这就是《法华经》,是发心的经。然后由此继续观照,叫作「观及万法,其体绝待」。这就是「一真法界」的「一」,由观自、观普贤然后再进一步观及一切万法之本体,没有相对,没有二,是唯一。「如实不虚,万法融摄」。「如实不虚」这就是越观越真,怎么样都假不了。不是当成口头禅,不是当成官腔。有道无道自己知道,你刻骨铭心、深信不疑,万法万相皆由当人当下一念所变现。当万法归真以后,我再往外看一看,你又会体会到「万法融摄」——万法相互之间互相圆融,互相摄受。科学家牛顿虽然说出了万有引力,可是他没有办法解释为什么。在佛法来讲,是不是轻而易举就能明白?因为万法都是「我」一个念之所变现,万有引力,不漏一法,没有哪一法跟你没有吸引力。连你最讨厌的老鼠药、牛屎狗粪都跟你在互相吸引。「万法融摄」,这就是法界,以此我们明白什么叫「一真法界」。皆是普贤威神之力:『普贤』二字,它是对一真法界、十法界森罗万相相互之间的关系、这个本质特征的一个概括。我们的一念心『普』于一切万法,『贤』于一切万法——『贤』包含解脱智慧之义。若有受持、读诵、正忆念、解其义趣,如说修行,当知是人行普贤行:注意,讲经、听经、受持、读诵,这是一条龙啊。见道、修道、证道,在『受』之前不见道,你不可能接受;见道以后,你持也持,不持也持,你没有办法不持。这就是「菩提不退」。能受、能持,即为「自利」。『读』,在「自利」的同时还要「利他」,『读』可以观照为解、行、证,不断提升我们的境界。到了『诵』,已经到了自在、通达,圆融、圆满、圆通这种境界。『诵』还有表达通利之义,是表一种解脱。正忆念,解其义趣,如说修行:是对『受持读诵』的具体的、分别的解释。『受持读诵』是笼统而言,下面的作具体的分别。『正忆念』就是随文入观,我们要被《法华经》「牵着鼻子走」,随着它的境界往内观照。『解其义趣』,我们再牵着《法华经》的鼻子走,互相牵,来与我们当人当下、一切的万法相互对照、观照。『如说修行』就是在『正忆念』、在解、在观的同时转境界,心能转境。所以这四句话是整个修行的次第——见道、修道、证道。当然这种次第,强调一下,是时时、事事、处处,否则你这个修行不如说。当知是人,行普贤行:果真做到如此,你就是普贤菩萨,你即是在『行普贤行』。所以千法万法,唯有『如来藏』心地法门。刻骨铭心见『如来藏』之法理法义,才能够做到普贤行,才能够做到念念在道。于无量无边诸佛所,深种善根:这是进一步解释什么叫『普贤行』。对十法界一切万法——从诸佛菩萨、天人鬼众,旁及山河大地、风云雨雾、大小多少、香甜苦辣,我们所能耳闻目睹身受一切的万法——我们刻骨铭心、深信不疑皆是我当人当下一念而已,这叫『于诸佛所深种善根』。从数量上来讲,无量无边、不漏一法;从质量上来看,这个深穷三际,无边无际,唯有『一心三藏』能够达到这种境界。为诸如来手摩其头:这里的『手摩其头』,与上面『普贤行』、『无量佛所种善根』解释相同。一切的万法都是你,以此转变你的心态,这叫『灌顶』。《楞严经》就是『灌顶章句』,「法华三昧」即是『灌顶章句』,是以法理法义开我们的智慧,灌我们的顶。佛在诸大法会开讲之前往往手摩菩萨之顶,其意在于告诉你:安心,我马上要传大法了。是安慰而已,并不是摩顶就把你摩开了智慧。若但书写,是人命终,当生忉利天上:你仅仅书写一遍《法华经》,来世就生在忉利天。在〈劝持品〉讲,外面进来一个人,你让半个座:来,坐到这儿听经。这一点点功德,来世就能生忉利天,可见弘扬《妙法莲华经》何等不可思议!注意,这是讲人天福报,涉及不到「一念信解」的问题,信解了你就开智慧,那是后面的功德。八万四千天女,作众伎乐,而来迎之:天人有性别之分,男尊女卑。『八万四千』也是不定数。当一个天子,福报很大。上上胜下下,天女载歌载舞来迎接。其人即著七宝冠:『七宝冠』是富贵的象征。有一些人说:师父啊!不瞒你讲,我什么都能放下,就是、就是……讲不下去了。就是男女生活放不下。我说你这个人真没有出息!咬咬牙几十年不就过去了?到天上好看的老婆多得很。佛当年就是这样度他的弟弟——孙陀罗难陀。当然我们真正明白这个道理,你还不是横下一条心,一不做二不休,成佛再说吧!因为人天福报不究竟呐!即使想一想天堂的生活,我们都应该看破放下,都应该生惭愧心。于婇女中,娱乐快乐:这是把人天福报写到极点。想一想,天上人间有没有比这个再快乐的了?那么多人就热热闹闹,无忧无虑。因为在天上不用担心地震,也不用担心那个什么瘟疫、干旱、水涝。我过去从来没有感觉到今年这样热,就像在烤火一样,还没有进入暑天竟然这样。在这么热的天,我们能在这里开着空调听经,这是不是前世修来的大福报啊?在那水害地区的众生,是不是很苦啊?我们应该感恩呐!下面跟着来一个『何况』——这是佛惯用的手法。『何况受持、读诵、正忆念、解其义趣,如说修行。』这是一种圆满的修行次第,已经进入真修行。当一个人见道以后,从此根本不需要人教,他知道该怎么做,他进入「无功用道」。不修圆顿大法,他提心吊胆;假修行人在里面玩忽所以,他得到了一点境界已经是飘飘然。但是对于见道、明白『一心三藏』道理的人,一直到成佛,中间不打闲岔。在《楞严经》所讲,中间没有『诸委曲相』。若有人受持、读诵、解其义趣,是人命终,为千佛授手,令不恐怖,不堕恶趣:也就是说,已经见道、明心见性之人,『是人命终』——这里我们不要理解为是人死了以后,死了以后是个鬼,诸部经典都是讲成佛、成菩萨、成阿罗汉都是活着成就——这里的『命终』就是讲明心见性之人,我们的这个法身慧命已经圆满。『终』解释为究竟、圆满。不能像有些人解释《阿弥陀经》:哦,『临命终』,我们快断气的时候,大家来给我助念、送往生啊。这是佛法的悲哀!叫「平时不烧香,临死抱佛足」。你抱得怎么样?能不能抱住说不准。更何况绝大多数人你到临死的时候有没有人来给你助念还是个问号。那个时候你后悔不及。千佛授手:这个『千佛授手』是表无量佛授手,你愿意到哪一个佛土去——你一念「我到药师佛」,「我到大通智胜佛」或者「我到多宝佛」;那么多佛都在天涯海角吗?在哪里?都在你心里。你想哪一尊佛,你的心当下就是在哪一尊佛土,不可思议。无量法界就在我们当下一念,就在这个讲经堂,看你懂不懂。好好看一看大通智胜佛那一段,通过佛力加持,在地球人的空间,突然现出天人国土?平时看不到。那么通过多宝佛的神力加持,在一个特定的时空点让我们大开眼界。平时到了傍晚,那个大街上人和鬼混在一起,但谁也不会撞谁。那么白天的时候虽然看不见鬼,鬼在不在?他在不在这里?都在。那天人在不在啊?二十七层天的在不在?阿罗汉、辟支佛的天在不在?统统都在同一个空间。这个空间没大没小,就这么怪,就这么妙。好好作这些观照,非常非常有意义,就能开我们的智慧。你可不要傻呆呆地认为非要到临终的时候『千佛授手』,怎么一个人也没有授手啊?这个时候你要明白,你想什么佛你就是什么佛,你想阿弥陀佛你就在极乐世界国土。你这念一出,这里一片明亮,因为我们现在即已经证到了这分佛土。师父这也是方便说。真正到了中阴身期间,不存在你想不想,你这个时候想不想的那个念六种意识心已经没有了,它做不了主了。你在肉团身期间所证得的比量功德当下现量现前。令不恐怖,不堕恶趣:明白了是非好坏都是我,可是我们在现量境界上要面对无量法界——天堂地狱、饿鬼畜生、诸佛国土都在我们面前。我们在中阴身期间的功德也是不动而至啊!所以在这个时候,没有正知正见的人无所适从,他不知道该往哪里去;即使他看到了那些所谓天堂,还不一定真实,他心里没有底。即使好的境界现前也抵挡不住糟糕的境界,冤亲债主跟他吵闹不休。但是明白道理的人他不害怕,即使恐怖境界现前,即使恶趣现前,你不会恐怖,不会堕恶趣。为什么?你的气氛不一样。即往兜率天上,弥勒菩萨所:佛法不离世间法。虽然是『千佛授手』,但是你还有乡土观念。因为你留恋本乡土,那好吧,你就往生兜率天上,这是我们娑婆国土。因为弥勒菩萨是未来佛,将来陪弥勒菩萨去龙华三会广度众生。『兜率天』上弥勒菩萨的住所叫弥勒内宫。『兜率天』是凡夫天的国土。在这凡夫天有一个内宫是常寂光净土,就是弥勒内宫。弥勒菩萨有三十二相,大菩萨众,所共围绕:因为他是未来佛,他已经成就了妙觉菩萨的果位,已经成就了三十二种大人相,他仅仅是在那里考察,观察四千年,看他下世的时候怎么样像释迦牟尼佛那样安排他的那一段佛法——肉身住世、正法、像法、末法有个什么计划,他也在那里调理。所以我们现在在这受持《法华经》,是不是弥勒菩萨在调理啊?既是释迦牟尼佛计划中的事情,又是弥勒菩萨将来变化中的事情。古佛、今佛、未来佛,一脉相承。所以普贤菩萨,不仅护持现在佛释迦牟尼佛,还护持未来佛弥勒菩萨。提醒一下,可能不少人或者到弥勒菩萨那里去,当然也有些人到极乐世界或者其它世界,等弥勒佛来的时候我们再来嘛,不是一样?我们都能各如所愿。有百千万亿天女眷属,而于中生:到了弥勒内宫,你可不要打妄想:哎呀!比忉利天的美女还要多!这可不是美女,这都是菩萨修行,他是示现天女之相。这种『眷属』是菩萨眷属,而不是儿女情长的那种「眷属」。有如是等功德利益:就好像我们有时读《阿弥陀经》,『如是功德庄严、如是功德庄严……』,每读一次,这个念都要飞快地观照一次:『如是等』就是『阿弥陀佛』,就是『诸法空相』,就是『如是我闻』,就是「性相一如、理事不二」「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都提醒我们作『一心三藏』这个观照。一念观照足矣,一定要观,有观必有得。观是功,境界的提升是得,就怕你不观。即观即得,不断提升品位。修行人「相见无杂言,互勉念佛声」。吃饭、穿衣、走路,你都是「如是等大米、如是等馒头、如是等路……」都在观照。佛不可能从头到尾大家一起『如是等、如是等』。他要讲许多话,所以忙里偷闲提醒你一句『如是等』。他不可能通篇经文都『如是等』呐!他把话匣子打开以后,总是来提醒你一下,我怎么样讲都是个『如是等』,这样讲是『如是等』,那样讲是『如是等』,再这样那样翻来覆去讲还是『如是等』;除了『如是等』还是『如是等』。一会儿讲到天上,一会儿讲到地下,一会儿讲到海龙宫,一会儿讲到风,一会儿讲到雨,都是个『如是等』。这就是诸佛菩萨出口腔,就是『如是等』,就是『如是我闻』。所以佛在世的时候讲诸部经典开头没有『如是我闻』;临终遗嘱规定,把『如是我闻』作为每一部经的第一句话。所以小乘人明白这个道理以后:原来如此!怪不得佛在讲许多经典的时候老是讲『如是等如是等』啊!佛在把大乘金刚种子不知不觉就已经种在我们心里。到最后捅破一层窗户纸,原来如此。一心书:也就是要见道,因为见道的功德比仅仅书写的功德要大无量倍啊!弥勒净土是「常寂光净土」,是我们娑婆世界的佛土。那弥勒净土在兜率天,同时在不在灵鹫山呐?在不在这里?都在我们心中。就跟电视机频道一样,你心里开哪个频道,你就得哪个频道的因缘。一心书:你自己书写也好,花钱请别人书也好,书经是为了流通,是为了「利他」。在几千年、几百年前,乃至五六十年前,你写一本经书功德无量啊!在五六十年之前你要看一本经书,得到那些大的图书馆、藏经楼,不准带出来,只准在里面抄录。在几百年前,你要想出钱请人写一本书,几乎要花费你一半的家产,小户人家倾家荡产可以供养一本经书。所以这里又回到『受持、读诵、正忆念、如说修行』。这样的功德不可思议。世尊,我今以神通力故守护是经,于如来灭后,阎浮提内广令流布,使不断绝:广,是对整个国土,没有一个地方可以不受持《法华经》;不断绝,是从时间、从纵向上来看,过去现在未来不可以断绝;纵横交错,就表时时事事处处。要生惭愧心!现在哪里是这种局面呐?就是现在形成这种局面已经太晚太晚太晚!有多少人在奔走呼号啊?「依法不依人」。好好想一想这句话的重要性。只看你是不是弘扬《法华经》!唯有受持《法华经》,护持《法华经》,是从根本上护持正法。而且这里好玩,两个人做交易:你护持我的学生受持《法华经》,我也护持你的学生受持普贤十大愿王。佛法不离世间法,「无分别不妨分别」,体现出诸佛菩萨良苦用心。连世间的那种因缘法都得利用起来。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的本师,他良苦用心、慈悲用心到何种程度啊!能哄能骗能吓唬的手段统统使用上了。佛对任何经典没有这样的口气,这是从来没有的。像这样的话,佛反反复复讲。能够受持《法华经》的人,『当知是人』就是见佛;不能受持《法华经》的就是看到佛,他见佛了没有?那不是佛。他不认识什么是佛。许多人念佛念到最后,念到鬼道里去当一个土地老,当个城隍老爷。为什么?他把有形有相的那一个佛当成佛,不叫见佛。有些人问:你说你明心见性了,你看到佛两千五百年在灵山法会讲法了吗?你见到了能怎么样?即使见到了,你也是见鬼。「佛来佛斩,魔来魔斩」,真见佛,是「见不见之见」。明白了『如来藏』的道理,你看到这个西瓜,是不是见佛啊?这是真见。这个法妙啊!这个法太重要!没有哪一法不是我们的自性显露。天魔就是利用这种办法来戏弄人,就是利用众生的这种分别心来钻空子,叫『飞精附人』。为什么佛把自己讲的其它一切经典判为『戏论』?在《楞严经》是怎么讲的?『十方如来十二部经,清净妙理,如恒河沙,只益戏论』。就像一盆冷水啊,从头顶给你浇到脚后跟。在《法华经》叫『诸法戏论之粪』,就是怕你走火入魔。因为其它的经典都是讲善、讲美,让你对于丑对恶生起厌离心,对初上路的修行人必须做这种引导。「引导」是桥、是路,并不是最终目的,你不能一屁股就坐在那个桥上、坐在这个路上:我成佛了。所以在《法华经》里叫作『化城』,目的就是让你到达宝所。特别提出,你能够认可、受持《法华经》,就是见佛,就是明心见性,就是当下往生佛土。但见到了佛,注意:你还没有究竟成佛,见佛叫「分真即佛」;如果你破除了「四十二分无明」,你圆满成佛。受持《法华经》的人则为见佛,就是「华开莲现」——受持了《法华经》就是「华开」;「莲现」,你已经成为「分真即佛」。也叫『如是我闻』——『闻』就是「华开」,『我』就是「莲现」。『闻』到什么?『闻』到『如是』,「华开」了;「莲现」什么?「现」的还是『如是』。即如即是、即因即果、即念即佛。如从佛口,闻此经典:如同我当年释迦牟尼佛肉身示现亲自在给各位讲《法华经》。三世诸佛不打妄语,『如』就是『如』,不可以打任何折扣。明白了「法华三昧」,明白了法华真义,你就是从佛口亲自闻法。《法华经》就是如来全身。那么讲解《法华经》的人就是「如来报身」。『佛种从缘起』,无师不足以成道。当知是人,供养释迦牟尼佛:当,正当名分。你就是供养释迦牟尼佛,就是供养多宝佛,供养分身佛,供养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一供一切供。回顾一下《阿弥陀经》里的『常以清旦,各以衣裓,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有些人解释的可天真了:极乐世界的菩萨有神通,一大早供养了无量的佛土十万亿佛。用『圆顿大法』心地法门观照那个『供养』,我一念观照,十方法界森罗万相、千变万化,无非当人当下这一念,就是供养十万亿佛。你现在在这里是不是当下供养十万亿佛啊?这都是佛金口玉言呐!「一念信解」也好,「一念信解」胜过无量劫修无量法门的功德的无量倍!是不是一念供养无量佛啊?受持《法华经》一句,生一念欢喜心,胜过以满虚空七宝供养诸佛菩萨阿罗汉。当知是人,佛赞善哉:是不是印证你成就了,给你授记了?为什么叫大家举手对号入座?就是根据佛的金口玉言给我们提供的标准答案。『当知是人为释迦牟尼佛手摩其头、当知是人为释迦牟尼佛衣之所覆……』,这是证明这些人已经大解脱。『衣』表保持、覆护之义,以佛的衣服把你保护起来,能把你推到六道轮回里吗?这三点每个人都能检验。第一种啊,比如现在到卡拉ok舞场,你们感不感兴趣?一点点都不感兴趣。对吃肉啊、喝酒啊、打麻将啊、吸毒啊……感不感兴趣?感到太无聊了!第二种呢,『不好外道经书手笔』。外道经书就不贪了,谁也不去看。『手笔』就是写毛笔字啊、画画啊,修行人感不感兴趣了?你写得再好、画得再好,我感到是无聊,都不重要。明心见性之人,当下身价百倍。你「一念信解」胜过修无量法门、无量经典无量功德。他那会画画、会写字、会指挥打仗的人不过是其中之一啊!即使无量法门,你又会打仗,又会画画,又会吟诗作对,又会唱歌跳舞、走钢丝……你就是全部具足了,都不如「一念信解」正法功德的无量分之一!哪是千倍、万倍、亿亿倍,你没有办法比。你要不要受持《法华经》?仅仅「一念信解」即如是功德,何况你还读诵、受持、供养,是不是?还要讲给他人听,那更不可思议!这是全性起修、一步登天!亦复不喜亲近其人:因为这些人我执特别重。但是你为了教化他,引导他,你不喜欢也装作喜欢——真不简单,怎么写得这么好啊?目的是要把他引导到正法。你甚至可以攀缘:教教我嘛!学一学嘛!你是为了接近他,可不是为了真正去学什么字画,没有那个必要。『不好』,『不亲近』,并没有叫你去整天斗他、骂他、训他。佛不度无缘之人,最多你没有办法度他,不就算了?如果高标准来讲,你应该想到是你自己道行不足;最低标准,你惹不起,躲得起他,你别管他。那高标准,你应该自己生惭愧心:「我德不服人,罪过在我」。有气质、有水平的人走到哪里哪需要开口讲多少话?眼睛看一看,嘴巴「嗯」一下,他就能解决问题。会修行的人哪里不是道场?你觉得我们这个道场乱七八糟,你可以离开嘛。你既然是个菩萨,是真修行,你在哪里不能教化众生呐?作为弟子、作为学生应该处处让师父宽心。那些菩萨见了佛都是问长问短,绝对没有哪个来讲:释迦牟尼,娑婆世界众生这么糟糕,你怎么搞的?有没有这样讲的?娑婆世界众生就是糟糕啊!都是来安师父的心。师父有理也有理,没有理也有理,就这么简单。师父就是有他的道理,这是你不能理解的,你要能理解了你就当师父了。为什么那么固执啊?有些话师父能讲出来,有些话师父还不能讲出来,讲出来又变成另外一种是非。亦复不喜亲近其人:你不亲近他就行,没有必要去咬牙切齿的,要想对他怎么样下手。及诸恶者,若屠儿、若畜猪羊鸡狗、若猎师:『畜』就是养猪、养羊、养鸡、养狗的人,更不用说杀鸡杀狗的人。『猎师』就是打猎的人。若炫卖女色:可以说为是妓女,或者为歌女,有的是卖艺不卖身,这都是有伤风化,腐蚀人们的精神生活。是人心意质直,有正忆念,有福德力。是人不为三毒所恼,亦不为嫉妒、我慢、邪慢、增上慢所恼:这就是师父刚才讲的这些话,我们对照起来检点自己。『质』,为人老实本分。『直』,讲话待人接物直来直去,不会拐弯抹角。不会拐弯抹角并不是讲你就可以粗鲁。用智慧,跟那个用心机装模作样是两回事。有正忆念:唯一之『正』,就是明白一切万法是怎么回事,这个人事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跟我是什么关系,这叫『正忆念』。一切的万法都是「我」,都是一个念变出来的;从第二义谛讲,他就是我前世的父母儿女。你有这个『正忆念』,不需要老师来教你,你就知道怎样对付。那些好为人师的人,你正忆念有没有?那你学佛这么长时间你学什么了?难道就是学了卖嘴皮?有道无道自己知道啊!你这样还想得到别人的认可?师父有时候被别人辱骂的时候,乃至被自己的弟子辱骂的时候,翻来覆去发信息我都是「阿弥陀佛!谢谢你的教诲!」我没有第二句话,没有去跟他争。你跟他争的话,一年三百六十六天你都争不完。一天一夜,二十五个小时你都没有办法完成这些问题。一边修自己的忍辱,一边给对方加持力,就跟常不轻菩萨一样,人家骂他打他,他说:「阿弥陀佛!你们都要成佛的」。打跑了,看看打不到了,再回过头来:「阿弥陀佛!你们都要成佛!」是不是总是这样?要做一个修行人很简单,并不复杂啊。我再三讲没有什么是是非非,他非要争个是是非非,你何苦来哉?哪有是非啊?是非是不是释迦牟尼啊?有福德力:一者,前世他已经明白佛法,今生今世来享人天福报,这是以道受乐;二者,这个人虽然前世没有明白,他今生今世明白了,也是以道受乐。这『福德力』自他不二。身心安乐是不是最大的福德?再也不会被烦恼所束缚。「依报随正报转」,他从此待人接物,种种的气质与凡夫不一样。你自己没有这个境界,没有这个心态,你再怎么样装都不像,人家看了讨厌、恶心。这个一定是自性流露,不需要你推销自己。任何人见你第一眼,就能被你摄受,这就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这是靠自己成就自己,不是靠别人来吹捧,也不是靠谁来给你加持。如果别人来加持,来给你介绍,往往还会适得其反,大家明白吗?修行就在成就这种功德,这是你自己的『福德力』。命自我立。这种『福德力』不是靠自己刻意地去做作——我会用心机、我会做生意、我会赚钱、我会写文章登报得到领导的信任,我会投机取巧、拍马屁、走后门来叫领导赏识……不需要。你形成了这种气质,天地鬼神对你都会另眼相待。这就在讲心地法门,你只管用好你这个心。你处处为别人着想,就能生生世世把自己置于安全地带。「为人果有良心,初一十五何须烧香点蜡?做事若昧天理,半夜三更须防铁链钢叉」。就是要修好我们的心,你自然得到天地鬼神之护法。当自己感到闷闷不乐,感到有某种疾病的时候,你赶快生忏悔心。你做了哪些错事,跟哪些人有怨结,你赶快回心转意,在心里默默地祈祷。你不要一天到晚忧心忡忡,一切都看不惯,这样只会起反作用。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修行人是最快乐的人,一天到晚快快乐乐,最起码你这些面部表情放松下来。你可以对着镜子放松,看到美了以后就保持这种状态,你的周边环境也会很快改变。天人鬼神有目共睹:「哎呀!这个人一下改得这么好啊!」你一定要相信别人,明白吗?你有一点点微小的进步,周边环境都会看得清清楚楚,所以调好自己的心。是人不为三毒所恼:『三毒』就是贪嗔痴三毒。不为自己的贪嗔痴所恼,也不为别人的贪嗔痴所恼,看到别人那么贪心,看到别人脾气那么大,看到别人那么愚痴,你也不要生烦恼,生慈悲心就可以。『亦复不为嫉妒、我慢、邪慢、增上慢所恼』。这里都是对自他双方而言。自己的『嫉妒、我慢、邪慢』和别人的『嫉妒、我慢、邪慢』,你不能说:你贡高我慢,我比你还要贡高我慢。《楞严经》讲那个『我慢』,讲得很有意思,叫慢水上流。本来水是往下流,但是慢水呢?它是往上。就说明你是贡高我慢多厉害。为什么说外道不能成就啊?他破不了我执,他讲我能怎么样,我能怎么样。佛讲「无我」,你只要想到一切人都是我,保持这种楞严大定,以此观照调整心态,你与万物圆融为一个本体,你得大自在。是人少欲知足:对周边的环境,他没有过多的奢求,到哪里都是随遇而安。这几天很热,大家睡不着觉。你们就是这个时候应该感恩,应该庆幸自己,你忍下来就是功德。没有哪一个人会白吃苦。老前辈在山洞里、草堆里,哪里不能修行啊?慈航净苑搞基建搞得一年多了,有时搞到晚上十二点钟,那个工地上咚咚哐哐、咚咚哐哐……不也都过来了?到了一定的时候,就是在旁边敲雷打鼓,你都要睡觉,不必把这些事情看得太重。有理也好,没有理也好,人家来冤枉你几句也好,正是成就你的时候。你拿钱都买不到这种机会,有什么烦恼可生?晚上睡不着觉无非听课时打打瞌睡,也没有关系的。我讲你在这里睡觉照样成就了,因为你是两个人在这听课,你里面那个电脑它会一字不漏地给你录下来,都是你的。在那讲经堂是猫啊、狗啊……照样来直窜的,还有四五岁的小龙男、八九岁的小龙女前后乱蹦的。这就是培养我们的定力。我们修的动中定,修的是烦恼即菩提。大乘佛法就是在这种环境中来适应我们自己。在佛当年那个六群比丘,到最后真相大白:最调皮捣蛋的迦留陀夷是十地菩萨再来;最坏的那个提婆达多是佛生生世世的老师。逆行菩萨,八地以上才有资格来做。你知道他是谁啊?千万不能错用了心。所以这个『知足』就涉及到我们怎样修忍辱的问题。你始终坚信这个世界上没有白吃的苦,没有白吃的亏。能吃苦能吃亏方为志士,方为贤人,吃不得亏、吃不得苦的人,心量很浅,他经不起一点点风浪,这种人不能成就。能修普贤之行:这个之行(xíng)、之行(héng),有些同修很执著,是到底念行(xíng)还是念行(héng)?大乘法「依义不依语」,你把它读什么都行。所以,读(héng)、读(xíng)、读(chéng)、读(dà)都没有关系,明白吗?你随便给它接一个音,你不读都没有关系,跟咒文不一样。咒文是「依音不依义」,经文是「依义不依语」,把道理搞明白就行。那『普贤之行』集中体现为十大愿王。佛又提出『后五百岁』。五个五百年,不提一、二,也不提三、四,偏偏盯着这个『后五百岁』,这是什么意思?在《楞严经》反复强调末法时代又是什么意思?不提正法,不提像法,偏偏咬住末法,值得我们深思啊!因为并不是我们这一代人才读《法华经》。第一个五百、第二个五百、第三个五百、第四个五百是不是都有人在读《法华经》啊?当然没有形成气氛而已啊,以佛的智慧他知道过去现在未来,是不是都在当下一念啊?那么我们想佛在两千五百年之前讲这个《法华经》的时候,他有没有看到我们今天在这里讲《法华经》啊?如果看不到的话他不能算佛。我告诉你,连鬼都能看到两千、几千年以后的事,鬼神都能看到。不要说两千五百年,二十五亿年以后佛都知道,第六尊佛、第九百尊佛、第一千尊佛怎么出世弘法佛统统都知道。这点事情算什么事情啊?过去讲这个五百年的时候没有感触、没有这么深,因为想起了自己发了这个大心、肩上有这个担子,越读觉得这里面大有文章。五个五百年,他偏偏只提我们现在,正法、像法、末法,他偏偏只提末法,而且是翻来覆去地提。佛也提,通过菩萨的嘴巴也在提。就跟那个镜头一样,就对准了我们现在,是不是?镜头对准了我们现在啊!我们肩上担子有多重?任重道远,我们要发大心。若有人见受持读诵法华经者:读诵受持《法华经》不是哪一个人,是指我们整个法华道场。你能够认真受持《法华经》的人『应作是念』。这个『应』既是应该,也是道交感应,也是『如是』。此人不久当诣道场:『当』是正当名分,『诣』就是到。『道场』,广义来讲,时时事事处处皆是『道场』;狭义讲特指成圆满之佛教化众生。『不久』,在〈法师品〉讲,就跟打井看见了湿泥巴一样,快有水了,以此比喻开始受持《法华经》的人,成佛已经指日可待。你即使一亿年、一百万亿年、一万万亿年是不是都是『不久』啊?因为我们从无始劫走到现在没有数字可计;当有了一个数字,哪怕是一千万万亿亿亿年,都是『不久』,都是指日可待。更何况我们还可以像龙女那样一步登天。就我们这一场法会,有些人可以证阿罗汉,有些人可以证十地菩萨乃至等觉菩萨。所以这个『不久』啊,长则几万亿亿亿亿年,短则几百亿年、几千年、几百年、几个月、几天、乃至当下。这个伸缩性是不是很大呀?当下。『如来藏』心地法门不可思议!只看你发心。从一秒钟到无量百千万亿大劫,只要有个数字都叫『不久』。相反地来讲,那些不能受持《法华经》的人,免开尊口,无从说起,不能用大概、可能、也许、差不多等这些糊里糊涂的话,那都是糊弄。他还没有入门啊!他还在门外啊!破诸魔众:广义而言,我们的心魔、外魔、周围的种种的障碍都叫魔众;狭义而言,特指在成佛前,破除「生相无明」之前,这个时候已经是等觉位菩萨,这是我们的主考官波旬魔王特种菩萨,给我们出考试卷,看你能不能过这个关。先叫魔女去勾引媚惑,然后魔兵魔将去舞刀弄枪,最后魔王亲自出马诱导,看你信心坚定不坚定,三关通过你成佛。这里的『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得圆满菩提,归无所得。转法轮、击法鼓、吹法螺、雨法雨:在〈序品〉已讲,这完全是成就究竟圆满之佛的气氛。『转法轮』,我们今天在这里是不是『转法轮』呐?把一个道理搞明白,破除我们的一个邪知见,就跟轮子一样把这个地压平了,把这个心转成了平等心、柔顺心。『击法鼓』是表示一种气氛和威力,一听到打鼓的声音,浑身是不是每个细胞都在胀开了?『吹法螺』是叫我们勇猛精进,像吹冲锋号一样。一吹号,要与我们自己的烦恼习气作战。『雨法雨』就是甘露雨,滋润我们各种真善美功德,不断地提升。当坐天人大众中,师子法座上:这就是佛示现庄严相,接受人天请法,我们不可以倒果为因。许多人说诸佛都是盘腿坐在那儿成佛的——那是佛呆子。成佛以后盘腿示现庄严相,而并不是说盘腿能够成佛。成佛一定要在众生中成就,在教化众生中你才能成佛。自利利他,这是菩萨之道。你坐在那里干什么?一个人打瞌睡你能成佛?以此来检点一下我们的心态。受持《法华经》的人再也不会为吃啊、住啊、穿呐去搞买卖赚钱,他不会打这些闲心思。连这个东西都是假的,何况身外之物。整个尽虚空遍法界都是我们一念所变现,我们要成就这样的大福报,怎么可能再为名闻利养去煞费苦心啊?所愿不虚:这个『所愿』就是成佛。能够做到于一切名闻利养而不贪著,他发愿要成佛,绝对不会虚过一场,而他自己也知道他就能成佛,而且已经成了「分真即佛」。『亦于现世得其福报』。他首先解除了对死亡的恐惧,解除了对「名闻利养」的执著,人到无求品自高。并不是说读了《法华经》,当了国家主席、国防部长,所以『现世福报』。当下感到自在快乐,你即使流浪街头都感觉自在快乐,要这样来检验自己。受到别人的诽谤、轻慢、中伤,你仍然感到快乐,因为帮你消了业障,因为成就了你的忍辱功德。如果对受持《法华经》的人信口开河:「哎呀,那是菩萨修行的法门,你有什么资格去受持?」小心你的果报。此人世世无眼。这还比不上在前面《譬喻品》那破口大骂,是不是?在弘扬《法华经》的道场,同修要互相尊重呐!若有供养赞叹之者,当于今世得现果报:恭敬、供养受持《法华经》的人,你今生今世就能得到实惠,要么得财产的果报,要么得健康长寿的果报,要么得开智慧的果报。若复见受持是经者,出其过恶,若实,若不实,此人现世得白癞病:『白癞病』是什么病?是麻风病,是红斑狼疮,很难看好的。特别讲了一点,对受持《法华经》的人,你讲他的过错,『若实若不实』,是不是有点欺人太甚啊?他就是真有这个过错也由不得你讲,你讲了你都要得现世报,何况不一定是你所认为的那样。菩萨教化众生可以用各种办法,你没有办法猜测人家的心态。所以明白这个道理,你宁可把自己舌头咬破了,都不要讲受持《法华经》人的坏话。是不是这个道理啊?你不管他是不是,你就是不能讲。即使破戒比丘,他戒坏见不坏。他再坏,他讲的这个《法华经》没有错,你指责他的过错,必然使许多人——因为许多人是「依人不依法」,可能你就就此葬送了许多人的法身慧命!更何况你讲的那些东西到底是不是真的,都不一定。就是真的,你都不能讲,你知道他是谁呀?在我们这个道场,讲白了,没有哪一个是专门来搞破坏的,无非是在某些问题上看法不一样,互相有误解而已。这点很重要啊!有些同修一再地拒绝师父的良苦用心。所以佛在这是不是把话讲绝了?他有问题他受果报,与你无关,你只管把他往好处想。若有轻笑之者:前面是讲他的坏话,这里是轻贱他。当世世牙齿疏缺:生生世世你的牙齿都不齐全,乱七八糟、破破烂烂的。丑唇平鼻:五官不端正,这个嘴唇要么就大,要么就薄,要么就豁,要么就下唇长、上唇短,这都是过去世中的业障。手脚缭戾:小儿麻痹症还有中风的人,样子很苦恼的,走路也是磕磕绊绊的。所以我们要抓住今生有利的条件好好修行,要不然你生生世世的苦恼苦不堪言呐!你知道来世会怎么样?现世那些人是不是很可怜?而且这些人还没有这个福报来听经闻法。对六根齐全、五官端正的人身,要懂得珍惜。要想生生世世五官六根更加完美,你要好好受持正法,「依报随着正报转」。要不然你怎么装都是假的,除非你专门去演戏培训。但那也是的,有人演戏演好人,他就变成好人了。我们比演戏要快,你只要把心态调整了,变成自性流露,比那种演出来的美还要美,还要真实。眼目角睐:对眼,还有的人斜眼。看到这些人,你不要轻慢他。他自尊心特别强,你稍微有点不恭敬他,他对你耿耿于怀,就是一个冤亲债主。所修行人就是为了让别人快乐,特别是对有缺陷的人,别人不恭敬他,我们要尊敬他,你就把他度过来了。你戏弄人家的短处,这就很麻烦。身体臭秽:这一定是穷光蛋,洗澡都洗不起,换衣服都换不起。恶疮脓血:身上长疮,流脓流血,这都是业障病。同样生活在一个空间,同样的饮食,有些人他怎么样调理都调理不好。水腹短气:有腹水啊。诸恶重病:有些大病、重病都是过去世的业障所致,这个时候我们更要生惭愧心,调整心态。远远看到你就要生欢喜心。就是跟你天涯相隔,你都要生欢喜心、生思念心,这是你的功德福报。当如敬佛:对于受持《法华经》的人,互相恭敬如佛,这是讲所有受持《法华经》的同修。有些同修过去皈依了某某师父,现在仍然要恭敬他们为师父,但是心里要变化,你要去度他,不要被他的境界所转。但是要用智慧来度,跪在那里度他:「师父啊,那个印广和尚讲了什么《过五关度六将证菩提》,我看了似懂非懂,我相信你一定能看得懂,什么时候我们一起看,你看看怎么回事?」你千万不要好为人师:「我现在是修大法,现在你要注意,你就是我的弟子,我是你的师父,你听我的!」你讲得再和气、再慈悲,他心里都起烦恼。你仍然以他的弟子的身份度他。《法华经》就是这么妙,每讲一品都有人当场证果。『时』,说了这一品时。这一品如果按照佛当年讲法的速度,半个小时完了。我们现在要解释啊!佛当年这么讲就是解释。恒河沙等无量无边菩萨,得百千万亿旋陀罗尼:前面解释了,就是「道种智、差别智」。这都是证道位的功德。那么这里『三千大千微尘等菩萨具普贤道』,能把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修行的圆满具足,被判为十地菩萨。那么前面『得百千万亿旋陀罗尼』,这是行位以上的菩萨。菩萨从空出有大行菩萨道,修证法界差别智,这是行位以上的菩萨。厉害不厉害?修行人没有离开讲经堂啊,听佛讲半个小时的一品经,当下成就行位菩萨、十地菩萨的功德。有些人真是敢想敢说:「哦,这些菩萨呀,他是菩萨来示现的。」言外之义,他本来就是十地菩萨,来装个样子,说通过听经半个小时证到十地菩萨。这种讲法真是可怕呀!你怎么这样看待《法华经》,看待佛啊?你这不是讲佛在戏弄我们?你不是糊弄我们?可不能这样想啊!还有的人讲:「哦,佛讲这个经可以嘛,你后来凡夫讲这个经怎么可以啊?」这又是在诽谤佛法。佛讲的是「依法不依人」,只看是什么法,不管谁讲。皆大欢喜,是解脱成就之法喜。受持佛语,作礼而去:『作礼而去』干什么?教化众生,从此以这个法,如普贤菩萨讲,广令流布,使不断绝。在每一片国土,每一个道场,每一个寺庙都必须流通《法华经》,否则不能叫『广』。「使不断绝」,时时、年复一年,就跟接力赛跑一样的,就是这一本《法华经》传世。当然其它经典能不能传世啊?也能。但是必须把『如是我闻』讲出《法华经》的法味。《法华经》《楞严经》就是讲一句『如是我闻』。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eiyao.com/mfzs/6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