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中国的新冠疫苗未出现严重不良反

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m.39.net/pf/a_6983854.html
12月1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重点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焦雅辉和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主任医师王华庆介绍了关于新冠疫苗不良反应处置、监测及报告相关情况。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焦雅辉

焦雅辉介绍说,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途径,通过接种疫苗对人体产生保护作用,但是也有个别的人在接种疫苗以后,会对这种外来抗原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但是有两个情况需要区分。

一种情况叫不良反应,是指合格的疫苗经过规范的接种以后,产生的跟接种目的没有关系或者意外发生的一些损害的反应,包括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所有的药品,包括疫苗都会产生不良反应,但这是在允许范围之内的。

另一种情况叫偶合反应,是指接种者在接种的时候,恰巧处于其他一些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发病前期的状态,然后在接种的时候,碰巧这个疾病也同时发病了。这种情况的出现跟疫苗的接种没有关系,并且跟疫苗质量也没有关系,它不属于不良反应,叫做偶合反应。

焦雅辉指出,从前期中国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观察到的常见不良反应,跟国外不完全一样,中国的新冠疫苗没有出现那么严重的不良反应。具体来说,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头痛发热,接种部位局部出现红晕或硬块,咳嗽、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等等。

焦雅辉表示,为了做好这次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安全保障工作,国家卫健委在全国采取了几个措施:第一个措施是要求这次的接种点,包括接种单位、临时接种点,同时要符合两方面的条件,一方面要符合接种的条件,另一方面要具备医疗救治条件。对于接种单位以及参与医疗救治的医务人员都进行技术培训,要培训合格以后,才能够上岗。确保这些人一方面掌握接种技术操作规范,另外对于常见的不良反应,能够快速识别、快速处置。

第二个措施,国家卫健委要求各地把接种单位划分为若干个区域,然医院划分到若干个责任区,医院负责责任区内若干个接种单位的医疗保障工作。医院要派出有经验的急诊急救人员,也要携带必要的抢救设备和药品,在接种点提供驻点保障,一旦发生情况,能够及时处置。当发生还要继续处置的严重异常反应时,一方面要有救护车快速转运,医院要开通绿色通道,提供多学科的诊疗,尽最大努力来确保这些接种群众的生命安全。

焦雅辉提醒说,各位接种者在接种过程当中一定要实事求是地向医务人员如实反馈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包括有什么样的基础疾病,现在是不是正在处于疾病的发病期,有没有过敏史,是不是过敏体质等。据以往的经验来看,不良反应往往都会在接种后30分钟内出现,所以接种者都要在接种以后在接种点停留观察30分钟。30分钟以后没有问题可以回家,而回家以后出现了不良反应相关症状,也要及时就医。同时各位接种者也要注意饮食、休息,保持接种部位的清洁、干燥,让身体机能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

此外,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主任医师王华庆介绍说,关于疫苗不良反应如何监测和报告,国家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法规制度,包括在疫苗管理法当中,还有预防接种疑似不良反应监测方案当中,还有涉及到异常反应的鉴定办法当中都有相关规定。在疫苗管理法和监测方案中都明确了,医疗单位、接种单位、疾控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以及疫苗的生产企业都是责任报告单位,在这些单位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也都是责任报告人。

关于疫苗接种后要报告哪些内容和什么样的疾病,接种多长时间可能出现的一些跟疫苗有关的情况,王华庆表示,在监测方案中都有明确的规定。报告之后,还会根据情况启动调查程序,并做出诊断和鉴定。

王华庆表示,中国疾控中心已经建立了涉及疫苗异常反应的监测系统,这些监测系统通过各报告单位、报告人报告上来的数据定期分析,如果出现重要事件时,疾控中心会进行及时分析,来评估疫苗接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王华庆强调,国家关于疫苗不良反应监测系统规范地开展,在年疫苗接种工作规范颁布以后开始。经历15年,监测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在年和年的时候,世界卫生组织曾经对中国疫苗监管进行过评估,在这两次评估当中,相关指标都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

来源:红星新闻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eiyao.com/mfzs/56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