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风疹分别是有由麻疹、风疹病毒引起的两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在冬春季发病和流行,均易在人群密集的中、小学及幼儿园等处引起暴发。接种疫苗是最好的预防措施。为阻断麻疹、风疹病毒的传播,根据《赣州市麻疹成分疫苗查漏补种活动技术方案》,我县决定于3月份在全县范围内针对年1月1日—年6月30日出生儿童开展麻风/麻腮风疫苗免费查漏补种。
范围及对象:全县所有8月龄-14岁的儿童(年1月至年6月出生儿童)中未按照国家免疫程序完成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者。
补种时间:年3月1日~3月31日。请家长自查孩子是否接种含麻疹成分疫苗。一岁半以前完成一针,一岁半以后完成第二针,含麻制剂即可,比如麻疹,麻风,麻腮,麻腮风。没有完成的请抓紧时间前来接种。不清楚者可到就近预防接种单位咨询。
补种地点:各乡镇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
疫苗接种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麻疹疫苗接种下列情况为禁忌症:
1、已知对该疫苗所含任何成分,包括明胶等辅料及抗生素(硫酸庆大霉素和硫酸卡那霉素)过敏者。
2、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
3、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
4、患脑病、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
接种后注意事项:
1、给宝宝接种疫苗后,不要马上离开,建议在接种机构观察半小时。
2、麻疹疫苗是减毒活疫苗,副作用轻,个别宝宝在接种后六至十天可能出现发热,红肿,皮疹等情况,但一般持续时间较短,不会影响精神和食欲,也不需要特殊处理。
3、如果宝宝在体温超过38.5℃度,或出现其它不良反应,医院就诊。
下列情况考虑缓种麻疹疫苗
1、3个月内接种过免疫球蛋白者。
2、近期注射过减毒活疫苗者,间隔1个月后进行补种。
3、查漏补种期间有发热等症状者,症状消除恢复健康后进行补种。
麻疹宣传知识问答
问题1:麻疹是什么?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出疹性传染病,俗称“出痧子”。麻疹的传染性极强,严重威胁健康。其潜伏期一般为7~21天,多为9~14天。发病早期症状有发热、结膜炎、流涕、咳嗽等,常见并发症有中耳炎、喉气管支气管炎、肺炎,罕见并发症有腹泻和脑炎等。
问题2:麻疹怎么传染?
麻疹病毒大量存在于发病初期病人的口、鼻、眼、咽分泌物及痰、尿、血中,通过病人打喷嚏、咳嗽等途径将会有大量的麻疹病毒排除体外存在于空气中,易感者吸人后即可感染。急性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出疹前后5天(即出疹前后10天)都具有传染性,以前驱期末传染性最强,恢复期患者不携带病毒。患者的口、鼻、咽、眼的分泌物均含有病毒,并随飞沫排出体外,故呼吸道飞沫为主要传播途径。
问题3:麻疹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麻疹从暴露的潜伏期到前驱症状出现,主要是卡他症状持续平均2~4天。
典型的麻疹首先表现为发热,体温达39~40℃,可伴有流涕、喷嚏、咳嗽、流泪、畏光,眼结膜炎等症状。在发热2~5天后出现皮疹,为玫瑰色丘疹,自耳后、发际、前额、面、颈部开始自上而下波及躯干和四肢、手掌足底。皮疹出齐后,依出疹顺序逐渐隐退,色变暗,有色素沉着及糠皮样脱屑,2~3周消退。疹退同时体温也下降到正常,病情自愈。
麻疹常见的并发症有肺炎、喉炎、中耳炎、脑炎,其中以肺炎常见。并发症是引起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严重危害儿童健康。
问题4:如何应对麻疹?
目前尚无治疗麻疹的特效药,一旦患上麻疹,只能对症治疗。在疾病期间注意卧床休息,高热时可适当使用退热剂,但应避免急骤降温,尤其是在出疹期,注意皮肤、眼睛、鼻腔、口腔的清洁,多喝水,饮食上给予易消化和营养丰富的食物,尤其是注意补充维生素A,同时注意积极预防肺炎、喉炎、心肌炎等并发症。
问题5:麻疹要如何防控?
1、接种疫苗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措施。目前我国麻疹类疫苗免疫程序为8月龄接种麻疹-风疹联合疫苗,18月龄接种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未感染过麻疹、且既往无含麻疹成分疫苗免疫史或麻疹疫苗免疫史不详的其他人群,推荐接种1剂麻疹-风疹联合疫苗。发现麻疹疫情后,患者周围密切接触者应按照卫生防疫人员的建议,及时接种麻疹疫苗。
2、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抗病能力,维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打喷嚏或咳嗽时应掩着口鼻,并妥善清理口鼻排出的分泌物;保持双手清洁,双手被呼吸系统分泌物弄污后(如打喷嚏后)要立即洗手。
3、如果出现发热、红色皮疹、咳嗽等症状时,医院诊治。去医院就诊时应戴上口罩。
4、隔离患者。在流行期间,确诊者应隔离到出疹后5日,并发肺炎或喉炎应延长到出疹后10日。易感者接触麻疹后应检疫观察3周。幼儿园、中小学应当加强晨午检制度,及早发现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5、患者应根据医嘱住院或居家隔离治疗或休息,避免将疾病传染给其他无免疫力的人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