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十种不常见的下葬方式印尼的风葬有点

夏天怎样治疗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478266.html

节目内容仅代表主持人或嘉宾个人观点,请大家理性讨论。

每个人都以相同的方式来到这个世上,但每个人离开的方式却不尽相同,丧葬文化可以说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最能体现世界各个民族的文化差异,除了较为常见的土葬及火葬,亚洲各地又有些什么安葬方式呢?1.水葬水葬是世界上比较古老的葬法,是将死者遗体投于江河湖海的安葬方式。水是人类生命之源,人们对水寄于无限美好的向往和遐想,在许多神话中,都把水和神、幸福、美好、不朽连在一起,所以在安葬死去的亲人时,人们很自然地联想到水葬。水葬在世界上大体有三种不同的方式:漂尸式、投河式、撒灰式。漂尸式:即将死尸置于专门制作的死亡船上,放入江河湖海,任其自然漂流,漂向哪里,哪里便是死者的美好归宿。民族英雄死亡时,就采用此种葬法,但在东方国家这种葬法却比较少见。投河式:即将死尸背到河边肢解后,投入河中,或将尸体用布匹包捆后,坠上大石块抛到河中,以供奉河神。撒灰式:即将火化后的骨灰撒入江河湖海。云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也有实行水葬的,四川大渡河沿岸的汉人对患麻风病而死的人,行水葬,藏族则对患传染病而死的人,用牛将尸体驮至江边,先由喇嘛念经敲鼓,超度亡灵。水葬台一般设在江边的一处高岸上或水葬台前的灌木丛林上,人死后,便被搬到了这江边的高岸上,然后把尸体投入江中水葬。水葬有全尸与分尸之别,有的把尸体捆成一团,装入木盆等物中抛入大江,有的把尸体碎裂,扔到江里,在喇嘛的祈祷声中,尸体被一块块解割下来,然后丢进滔滔江水里,鱼们便蜂拥而至,聚集到这水葬台前来抢食。在印度,水葬是将尸体焚化后的骨灰撒入恒河。一个虔诚的印度教徒总希望自己的遗体能焚化在恒河的岸边,他们认为在恒河岸边举行葬礼,死者的灵魂才能升入天堂。送葬人直接将遗体搁在河边的柴堆上,由死者的主要亲属点燃。另外,印度一些夭折的小孩,父母们有的也选择水葬,他们认为小孩不能火葬,只能水葬或者土葬,印度的亚姆纳河是印度的另一条神河,因此这里也是除恒河之外最容易被印度人选为水葬地点的河流。(恒河时有所闻见到的浮尸大多是穷困家庭的死者,这些家庭无力支付足够的费用为家人举行体面的火葬,只能简单焚烧后置入河中。)2.天葬天葬是藏族的一种传统丧葬方式,人死后把遗体拿到指定的地点让秃鹫(或者其他的鸟类、兽类等)吞食,天葬核心是灵魂不灭和轮回往复,死亡只是不灭的灵魂与陈旧的躯体的分离,是异次空间的不同转化。西藏人推崇天葬,是认为拿“皮囊”来喂食胡兀鹫,是最尊贵的布施,体现了大乘佛教波罗蜜的最高境界—舍身布施,而并非网络旅游指南中说的“天葬可以让灵魂上天堂”之类的谬传,藏传佛教里没有“人死了可以上天堂”的说法。出殡当天,家属将尸体送往天葬台,背尸人和送葬者均不得回头看,后交给天葬师处理,家人不得跟到天葬台。天葬师会将尸体放在天葬台上,司葬者烧起火堆,燃起“桑”烟,远处的秃鹰见到浓烟会自主性的飞过来,聚集于附近的山峦,等待啄食。天葬师将遗体骨肉剥离,骨头用石头砸碎,将尸体分解给秃鹰啄食,尸骨以食尽为吉祥,若有残余,则将其焚化。蒙古族的天葬仪式,则是将“死者的尸体面孔朝天,盖上一块写有经咒的布,放在荒郊野外,任狐狸、狼、食肉性禽吞食。三天后,亲属前来探视,如果尸体被鸟兽吃得干干净净,或所剩无几,意味着死者生前行善,灵魂归天。如果动得很少或原封未动,就被认为生前作恶,连鸟兽都不愿啄噬。这时,就请喇嘛诵经超度,直到骨肉进入鹰狼之腹,才认为算是尽到了对死者的心意。3.野葬野葬,算是天葬的一种,古代北方草原牧区的一种葬法,人死了以后,丧家给死者穿上新衣服、新靴子,用白布缠身,把尸体放置在勒勒车或马、骆驼上,用鞭抽打牲畜,不用人驾驭,让牠随心奔走,任意颠簸。到第三天丧家沿车辙去找尸体,如果尸体已经被飞禽野兽吃掉,就意味着亡者已经升上天堂。要是禽兽没吃,就要请喇嘛来念经,为其赎罪。有些草原野葬习俗略有不同,认为尸体在哪裡落地,哪裡就是吉祥的葬地。丧家用土块、石块把尸体围起来,第三天再去看尸体,如被禽兽吃了,就高兴地把尸骨和遗物掩埋;如没被吃,也是要请喇嘛念经。4.塔葬塔葬亦是藏族的葬仪风俗之一,是藏族中最为高贵、待遇与规格最高的一种葬式,又称灵塔葬,主要用于高僧活佛圆寂,最初起源于印度。相传佛陀释迦摩尼圆寂之后,其弟子火化佛陀遗体时获得了许多晶莹透亮的五色珠子——舍利子,这些佛陀的舍利子无比珍贵,视为珍宝,其弟子分别建了8座灵塔供奉,开佛教建塔供奉灵骨之始。但塔葬又分不同的规格和形式,主要有尸塔式、灰塔式、土塔式,其中尸塔式格局最高,只有达赖,班禅以及极少数有名望的大活佛、大土司和其他首领去世后使用,而且葬仪隆重,辖区的百姓必须参加,自愿送礼。灰塔式一般针对于德高望重的活佛,喇嘛使用;土塔式一般是把骨灰盛入木匣和瓦罐中,埋在家中楼下或山顶、净地,上面堆土,墓成塔形。5.风葬风葬又称“露天葬”,是一种风化的丧葬方式,它包括树葬、崖葬、洞葬等。印尼峇厘岛有一处天葬村(Trunyan),岛上充满原始的气息,村民们以万物为神,认为遗体并不可怕,只要心存正念就无须担心,因此会直接将遗体运送到天葬村。由于村子的位置遗世独立,因此居民只能透过竹船筏渡河前往,遗体被送过去后,不会有任何的处理,只是放在竹篱隔间中自然风化。等到尸体成为一具白骨,亲人会再回到岛上捡骨,将头骨放在“神树”下,这棵有千年历史的神树竟可以分解尸臭味,据说已经存在了多年,也是当地风葬习俗兴起的原因,而摆放尸体的竹篱隔间共有11间,作用是防止尸体被动物啃食,若是发生“客满”的状况,他们会依照放置时间,为新遗体空出位置。一般亲友不会祭拜逝去的人,只会在竹篱隔间外放上死者的照片、衣物,证明他长眠于此,尽管这种丧葬仪式简单安静,但并不是每位村民都能享有天葬待遇,而是只有男性和已婚女性才有的礼遇。当地村民相信,若是安葬了不符合资格的人,很可能会招来报应,引发地震或火山爆发等天灾。6.树葬树葬是一种古老的葬式类型之一,曾在中国东北、西南等少数民族聚集地区颇为常见,解放后,在上述少数民族地区仍可见到各种不同形式的树葬。从形式和木架结构的不同,大致可将树葬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悬尸于树:这种葬法在中国历史文献和民族学材料中都不乏其例,具体做法是先用破布或棕皮包裹遗体,放入竹筐,再请道公开路,将竹筐挂在山冲的树林中,让尸体自然腐烂。缚尸于树:此葬法是用藤条或绳索将死者直接捆缚于树上,这种葬法留下的资料不多。置尸于台:即在大树的两枝树杈上并排搭上小树条,上面再铺上树枝,建成一个小小的平台,然后将遗体置放在平台上。对树葬习俗的产生,有学者认为同各民族的游猎经济有关;有学者则认为是远古人类“巢居”生活在葬俗上的反映,他们基于灵魂不灭的观念,认为人们在生之时既然栖息于树上,死后到另一世界也同样要过树居生活。在印尼南苏拉威西省托拉雅县至今仍流行把死亡婴儿的遗体葬在树干上的传统,相传这样可以让死去的婴儿被大自然吸收。当地村民会把死去的婴儿用布料包好,然后在大树上挖洞,把婴儿的尸体放进洞里,接着人们会用棕榈树的鬚根把埋葬婴尸的树洞封起来,被凿洞的树会随时间癒合,当地人相信葬在树洞中的婴尸会被大自然吸收。不过,不是每个婴孩死后都能适用这种古老传统,只有开始长牙前的婴儿过世,才能用这种方式下葬。7.悬棺葬中国南方古代少数民族的葬式之一,属崖葬中的一种。在悬崖上凿数孔钉以木桩将棺木置其上;或将棺木一头置于崖穴中,另一头架于绝壁所钉木桩上,人在崖下可见棺木,故名。悬棺葬的置棺方式有以下几种:木桩架壑式:棺木架置于天然崖洞或在岩石裂隙所打的木桩之上。此种形式见于福建武夷山、湖南、四川等地,在湘西沅水两岸和川东长江三峡地区尤为常见。崖洞式(包括天然岩隙式):即利用临河峭壁上的天然洞穴或裂隙,略加修整(垒筑、填平)置棺其内。这种形式在各地悬棺葬中均有发现。横穴式:在临江崖壁上开凿长方式横龛,大小宽窄以容一具长约2米,高、宽约为0.5米左右的棺木为限,棺侧外露。这种置棺方式见于川南、川东长江三峡等地。方穴式:在临江崖壁上开凿宽约1.5米或稍小的方洞,或者利用天然洞穴加工成方洞,置棺其内。此种形式在川东南、湘西和鄂西等地常见。悬崖木桩式:在临江绝壁上开凿小方孔,打入木桩,然后架棺其上。这种形式多见于川南、湘西等地。崖缘式:在海边陡峭崖壁上常有突出的狭窄崖缘形成天然平台,棺木置放上面,此种形式在台湾和东南亚海岛地区较为常见。越南、泰国、印度和缅甸交界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及琉球群岛一些地方,也有崖葬习俗。8.洞葬高坡的苗人把洞葬叫作“把洞杜”三个字,据说,“把”是洞的意思,“洞杜”则是苗语的死人遗体,合起来的意思就是“洞里面的死人遗体”。夜幕降临后,几十个后生抬起棺木,全村人打着火把将亡灵送出村寨,按照古规,他们不许走有人走过的路,也不准许用砍刀开路,必须走一条陌生的路。几十个人抬着棺木前拉后推,将沉重的棺木送进半山上的亡灵洞中,然后一齐转身离开,任何人都不能回头再看一眼亡灵,而且从此任何人也不再走进这个亡灵安息地。冰葬冰葬原是北美爱斯基摩人的葬俗,在亚洲,韩国引进了由瑞典科学家研究发明的现代冰葬技术。工作人员会先将尸体藏于-18℃的冰格内,接着浸在温度为-℃的液体氮中,使尸身变干脆。其后,工作人员把尸体放入震动仪器内慢慢摇晃,令之碎裂成为粒状,再将碎粒送往特制的真空箱内处理。待当中水分完全被吸走后,有关物质将被移入一个金属分离器内,以便使碎粉与遗体遗留下来的体内金属零件如手术用的螺丝、补牙用的水银等分离,以达到尸体被净化的目的。最后放入以蜀黍粉或薯粉制成的有机棺材内盛载,并葬在墓地6至12个月,棺材会降解,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落叶归根,魂归大地。据说,中国打算引进冰葬技术,第一试点可能在武汉。9.沙葬沙葬,指将死者用麻袋装好,投入流沙中,使其慢慢陷进沙子里的葬法,在新疆沙漠区域盛行。由于气候关系,许多遗体进入沙子里面很快脱水,使得尸体不会腐烂,可以自然保存几百年甚至上千年。10.船棺葬船棺葬是中国南方古代一些少数民族的葬俗,因以船形棺为葬具,故名。船棺葬分露天葬和土葬两种,船棺露天葬流行于东南部古越人所在地,主要是福建及江西的武夷山区。福建崇安武夷山的船棺是独木舟形,史称“架壑船棺”、“仙船”、“舟船”等,曾流行于商周至西汉年间。近年考古发现,这种船棺分底盖两部分,均由整段木头刳成,上下套合。底部为船棺的主体,中为长方形盛尸处;盖作半圆形,内部刳空如船逢状。据文献记载,中国中南地区也有类似船棺葬:湖北称“敝艇”,湖南称“船”,广西称“沉香船”、“仙人舟”。船棺土葬系四川古代巴族的葬俗,流行于公元前4世纪末至公元前1世纪末。考古发现,四川巴县冬笋坝和昭化县宝轮院有船棺墓葬群,船棺体形硕大笨重,用整段楠木刳凿或用6块整板拼合而成,中部为盛尸处,上有木板为盖。在东南亚和太平洋一些岛屿也行此种葬俗,如越南海防等地发现有船棺墓,婆罗洲有船形棺。

精选回顾

爷爷三次死去两次复活!三位听众分享的诡异故事…

不要被名字骗了,这是一部超赞的恐怖片!

阴阳眼儿子说有个姐姐总跟着她!三位听众的诡异故事

他自己走的,不怪你…顺德女仔分享婴灵诡异故事

亚洲6个流传甚广的精怪!魔神仔上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eiyao.com/mfym/75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