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女随喜功德超过胜光王
当时,帝释天见到了麻风女供施的整个过程,不知她转生到了哪里,于是前去问佛。佛说:“她生到了兜率天。”一时间,大家都知道了这件事。胜光王(波斯匿王)也听说了,于是来到佛前,顶礼佛足,退到一边坐下。佛便为国王说法,开示道理令他欢喜,之后默然而住。 这时胜光王起身,整理衣服,合掌恭敬,向佛说道:“愿佛陀及诸位比丘僧众,为圣者迦叶的缘故,在七天28之内,受我微供。”佛陀默许。国王知道佛陀已经接受,便礼佛足,告辞而去。回来以后,当天晚上就令人制作种种精妙饮食。第二天一早,又敷设床座,准备好净水及牙木等。同时让人去告诉佛陀:“饮食已经置办好了,愿佛知时。”
用斋时间一到,佛陀与僧众都来到皇宫,坐定以后,胜光王亲自行堂。 当时,有一位以行乞为生的贫女来到这里,坐在世尊及诸位长老对面。她心里充满了清净信心,深深生起恭敬,心想:“这位胜光王,也是由往昔所积累的福德力才成为这样拥有荣华富贵的君王,又遇到释迦佛这样殊胜的福田,如今仍然积累这般广大的福德资粮,实在是太稀有了!”她完完全全是发自内心随喜,因此获得了无量福德。 国王亲自供养僧众饮食以后,又亲手供养净水和牙木等,之后坐在低处听法。 佛陀对贫女的事清清楚楚。所以到了回向时,佛问胜光王:“你今天供斋的善根福德,是回向给你自己,还是回向给比你获得福德更大的人呢?” 胜光王想:“佛陀今天是受我的供养,怎么会有人比我获得的福德大呢?”想完以后就说:“谁的善根大,就回向给谁吧。” 于是世尊先念那位贫女的名字作了回向。连续五六天都是如此。 为此,胜光王十分不悦,手托着下巴,心想:“世尊受我的供养,却念贫女的名字回向……”便与诸位大臣商议对策。国王问:“如何才能使世尊不这样作回向呢?” 大臣们献计献策:“明天可以加倍准备饮食,世尊和他的眷属前来应供时,让他们行堂的人,一份倒进钵里,一份溢到器具外面,这样饮食落地以后,如果那些乞女来要拾取,我们就连赶带打,这样定会有效。” 第二天,果不其然,当食物溢出落地时,贫女就跑来捡拾。行堂的人不让,贫女说:“国王的财富这么多,饮食也无穷,像我们这样的苦难者,为何不让捡呢?留在地上不也就坏烂了吗?”但她还是遭到阻拦和殴打,这样便生起散乱甚至嗔恨之心,结果清净的随喜善根便摧毁了。当天,佛陀念了国王的名字进行回向。
●胜光王得王位之因缘 在回向的时候,佛陀说了一偈:“严备象马车步乘,于此国城自在食,王今不见缘何得,因施无盐米膏力。”意思是,国王你有象马车步四兵,在此国家里饮食随意,但国王你知道吗,这一切都是你往昔对圣者供养一个无盐食团的果报。这就是在殊胜福田前,作小小供养而得大果的公案。 这种公案很多,前段时间讲曼茶罗时讲到的“我乳轮王”,也是因为供养佛陀七颗豌豆,而得到了王位。这里讲的波斯匿王的往昔因缘,《毗奈耶经》里是这样记载的: 在久远以前,某聚落中有一长者,娶妻后生了一个儿子。儿子长大以后,父亲到外面做生意,但很快将本钱都耗尽了。 丈夫出门之后,妻子又生了一个儿子。为了家里的衣食,便让大儿子到邻居长者家里打工做农活。 后来有一次要到节日了,母亲知道,邻居家明天要供养沙门婆罗门以及宾客,肯定没有人给儿子做吃的。因为担心儿子挨饿,于是就拿着家里仅剩的一个无盐食团,带到儿子那里。 这时正好有一位独觉来到面前。儿子见他身心寂静、威仪调伏,便想:“因为我往昔从未供养这样的福田,所以今生才受这般痛苦。如果他能接受我的无盐食团,我一定供养。” 独觉观知他的心念,便将钵伸向他,并说:“你要布施的话,可以放到钵里。”他立即生起无比欢喜与恭敬,以极为珍重之心,把那个食团放进钵里。 以这个果报,他连续六次作天王,连续六次作此人间的国王,以它的余报,今生在这里作波斯匿王。现在那个业的果报已经尽了,所以佛陀才说了上面的偈颂。 因此,大家千万不要轻视小善,看似很小很小的善事,果报也可能超乎想象。供养、随喜,都是如此。尤其是像这个贫女的随喜,能做到这样的随喜,修行上肯定会有很大的进步。 恭录自《前行广释》第课那个时候,你就会经常梦见上师、本尊、护法来加持你。希望外面的居士们,千万不要因为暂时的因缘,离开佛教的集体。
常常讲“我供养了什么什么”,功德就耗尽了。
只是多闻而不实修的话,对自心是毫无益处的
供养咒的功德非常大:能遣除违缘;能将供品变成无数,等等。
普贤云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