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网络用户与网络信息服务》围绕“网络信息环境”“网络用户”“图书馆”三大关键词探讨三者的特点及相互的联系,为图书馆及图书馆员的发展转型绘就宏伟的蓝图。该书在组织框架上结构清晰,章节之间联系紧密,在内容上依托飞速发展的互联网,准确把握图书馆及图书馆员的现状,高瞻远瞩地指出未来的图书馆不仅需要主动嵌入用户的科研全过程,不断完善学科服务体系,还应直接参与科研创新过程。最后,笔者对该书的理念与内容提出三点追问。
关键词:网络信息环境;网络用户;图书馆
引言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国内外如图书馆、档案馆与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纷纷关门,通过线上平台向用户提供网络服务,网络服务平台显得尤为重要。而图书馆作为传播知识的中心,更应该在突发事件中主动发挥作用,利用网络平台向读者提供相应的服务,那么在网络平台上采取什么服务策略、向用户提供什么服务内容、如何实现高效的服务成果等都是图书馆亟需解决的问题。由初景利主编的《网络用户与网络信息服务》基于网络信息环境演变的背景,以图书馆的网络信息服务为主线,为图书馆服务与图书馆员角色定位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该著作虽成书于疫情之前,但其中传达的“以用户为中心”“用户在哪里,服务就在哪里”的图书馆服务理念对于当前严峻形势下图书馆如何开展网络信息服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初景利是我国当代图书情报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目前担任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系主任,多年从事方向为图书情报领域、网络信息服务、智库理论及编辑出版领域的研究、教学与实践,共出版专著6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余篇。笔者有幸在线上与线下都聆听过初景利教授的学术讲座,他总是能准确抓住目前图情领域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并用简单朴实的语言向观众解释,平易近人、幽默风趣。此书的作者还包括初景利教授已经毕业的硕士研究生、部分毕业和在读的博士生,1-2人分别负责一章节,共计12章节。《网络用户与网络信息服务》结构清晰、相互联系纵观《网络用户与网络信息服务》的行文思路与写作逻辑,笔者认为该书的关键词为“网络信息环境”“网络用户”“图书馆”(本文所指图书馆为高校图书馆或专业图书馆等研究型图书馆),其中网络信息环境对用户信息需求与行为、对图书馆资源建设、服务模式和馆员技能分别产生了影响,“以用户为中心”为用户服务是图书馆的使命,用户的需求与行为模式是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建设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图书馆根据不同类型用户要求扩展功能、重新构建服务体系,反过来也会影响用户对图书馆的重新认知(如图),网络信息环境对应第二章,用户对应第三章,图书馆对应四~十一章,三者相互紧密联系,第一章是全书的理念提炼,第十二章则是未来展望与全书总结,“总-分-总”的写作结构层次分明,内容涵盖范围广泛,便于了解图情领域中的许多研究方向及其研究进展。第一章“数字化网络化与图书馆服务的战略转型”是对全书内容的提纲挈领,明确指出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性质、服务、馆员需要从认知上到功能上进行根本性转变,为后面的章节讨论奠定基础;第二章“网络信息环境分析”认为当前的网络环境是以数字化、知识化为标志的泛在知识环境及其四大特征,指出图书馆在新网络环境下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以及图书馆如重构服务体系;第三章“网络环境下用户信息需求与行为”分析了信息环境下普通用户、网络一代、科研教学用户四种用户类型的信息需求,揭露用户信息需求的影响因素和用户信息行为的六个表现与模式;从“网络信息保障”(第四章)、“开放获取资源与服务”(第五章)、“网络用户信息素质教育”(第六章)、“网络参考咨询服务”(第七章)、“面向科研群体的网络化服务”(第八章)、“学术资源的搜索发现服务”(第九章)、“学科知识服务”(第十章)到“移动、泛在、智能与智慧服务”(第十一章)等7个章节主要聚焦于信息环境下图书馆可提供丰富多样的网络服务。第十二章“网络信息服务的趋势与变革”则畅想未来图书馆的网络信息服务将会在什么因素影响下产生怎样的变革,图书馆的核心功能将会发生什么变化,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趋势又是什么。瞄准形势、高瞻远瞩互联网从出现、渗透到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极大地改变人们对图书馆的认知与依赖,各类搜索引擎、社交媒体平台、知识类移动APP等产生对图书馆的传统服务产生巨大冲击,以往人们通过去图书馆借阅书籍获取信息与知识,但目前人们主要通过手机或电脑的键盘操作满足信息需求,图书馆不再是最重要的信息来源,去图书馆借阅书籍的读者数量日趋下降。笔者记得去扬州市图书馆参观时,虽然图书馆装修精致,运用高科技产品,但是到馆读者人数并不多,整个图书馆显得冷冷清清;笔者的母校图书馆更像是一个自习场所,同学们将图书馆的阅览区当做作业区,借阅区的人数屈指可数。网络信息环境的大背景在改变用户获取信息的心理需求与行为方式的同时也在改变图书馆的性质、核心功能、服务体系和图书馆员职能,图书馆该何去何从,如何面对互联网带来的挑战与机遇,《网络用户与网络信息服务》基于当前图书馆面临的窘境,指出图书馆门可罗雀的关键问题所在,即“图书馆的大楼再宏伟、空间再清晰、设施再先进、图书馆员素质再优秀,如果不能高度重视网络用户的需求,不能提供网络信息服务,那图书馆的价值和作用必然受到严重质疑”,即图书馆应进行服务战略转型,将服务对象从到馆用户扩大到网络用户,将占据主导地位的线下服务转移到在线服务平台,这从侧面体现出的理念是图书馆应重新定位自己在网络环境下的角色与功能。因此,该书对图书馆性质进行重新认识与解读,如很多读者包括部分图书馆管理员认为图书只是一个藏书的建筑物,而作者表明“从图书馆的完整意义上讲,图书馆不仅仅是物理的建筑,更是体现为不到馆用户提供服务的能力”;经典图书馆学著作认为中介性是图书馆的本质属性,作者大胆提出“中介性”是传统图书馆时代的产物,已经无法适应今天发展迅速的数字图书馆以及知识服务的需求,图书馆应冲破“中介”角色限制,“向上延伸到数字出版领域,通过机构知识库、开放获取、自出版、预印本等出版活动,深度介入出版领域,发挥图书馆在出版中的作用,国外称之为‘图书馆出版’,为用户提供全谱段的信息交流和学术研究环境;向下则从文献获取、信息服务、延伸到情报研究、科技咨询、个性化服务、精准服务、科技智库、知识服务等”,简而言之,作者认为未来的图书馆不仅要应主动嵌入用户的科研全过程,不断完善学科服务体系,还应直接参与科研创新过程。作者对图书馆功能的要求在一定层面上是与图书馆员技能要求相匹配的,作者直接揭示图书馆员的新型服务技能应包括出版服务能力、情报分析能力、智库服务能力和智能(智慧)服务能力,这与苏新宁教授来母校提出的“未来图书馆馆员定位”(成为数据分析专家、新的信息技术的熟练使用者、成为网络资源百事通)是不谋而合的。图书馆员不应该只是呆在图书馆里从事图书采访、分类、编目、流通、参考咨询等传统服务,而是紧跟时代发展趋势,将“以用户服务中心”作为服务宗旨,融入师生科研、教学与管理过程。综上,《网络用户与网络信息服务》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