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传染性黏液瘤Myxomatosis

复方卡力孜然酊效果怎么样 http://m.39.net/pf/a_4447658.html

介绍

兔传染性黏液瘤(Myxomatosis)是一种由粘液瘤病毒(Myxomavirus)所引发的猛烈疾病,主要感染对象为兔子且对人类、其他家禽家畜无害。最初在年于南美洲与加州、墨西哥等地区被发现,传染媒介主要是附着在壁虱、蚊子叮咬传播,也会透过母体的血液传染给幼兔。感染兔子会有眼结膜炎、皮肤下产生充满黏液与胶质状的肿块,呈现狮子头状外观。病畜于感染后的几天至两周内就会死亡,致死率接近%,目前并无有效的治疗法。

病原

黏液瘤病毒是痘病毒(poxvirus)家族的一员且被分类为兔痘病毒属(leporipoxvirus),是一种遗传物质为双股螺旋DNA的大型病毒。黏液瘤病毒在蚊虫叮咬宿主后从真皮组织侵入淋巴系统中,直接感染淋巴细胞并在细胞质间复制。和其他的痘病毒一样,黏液瘤病毒也会编码许多蛋白质与宿主的许多重要蛋白质结合,如介白质素(interleukin)、肿瘤凋亡因子(TNF)、趋化因子(chemokines)等,并介入调节宿主的免疫反应。在抑止宿主的体细胞的凋亡后,病毒就会开始大量复制至淋巴系统与侵入各组织中造成病征。

自然界中分离出的黏液瘤病毒有南美洲型、加州型等多种型态,加州型毒株会造成致死性疾病及快速死亡。因其对兔子专一性感染的特点,黏液瘤病毒也被当作生物控制(Biologicalcontrol)的一种手段,公元年南美洲型的黏液瘤病毒曾被澳洲政府用于控制外来种欧洲兔子的族群数量,散布于野外后兔子族群致死率高达99.9%,之后也相继被英国与爱尔兰等欧洲国家利用,但残存的野兔族群已渐渐产生抗性,死亡率逐渐下降。

传播途径及症状

黏液瘤病毒在美国、欧洲及澳洲等地区为地方性的流行,传染媒介主要是附着在壁虱、蚊子、跳蚤等节肢动物口器部位透过叮咬传播,也会透过母体的血液传染给幼兔。一般潜伏期为3-7天,最长可达14天,感染初期有发烧、眼结膜炎、口鼻部及肛门生殖器附近肿胀等症状,且兔子常在临床症状出现后48小时内死亡。后期会在眼、鼻、口、耳周边的黏膜与皮肤下方产生充满黏液与胶质状的肿块,呈现狮子头状外观。此外还会形成侵犯皮肤细胞的纤维瘤(cutaneousfibroma),病畜于感染后的几天至两周内就会死亡,致死率接近%。由于脸部肿胀产生的分泌物内含大量病毒,因此直接接触这些分泌物也可能造成本病传播。

图一感染多发性黏液瘤病毒症(Myxomatosis)的兔子呈现面部肿胀。(图片来源:N.JamesMacLachlanandEdwardJ.Dubovi,)

治疗及预防

本病治疗效果不彰,感染兔子建议安乐死。预防措施为避免兔子被蚊虫及跳蚤叮咬,注意畜舍的干净卫生,定时喷洒杀虫剂杜绝传播病媒。

参考文献

1.Kerretal.MonitoringthespreadofmyxomavirusinrabbitOryctolaguscuniculuspopulationsonthesoutherntablelandsofNewSouthWales,Australia.II.Selectionofastrainofvirusforrelease.Epidemiol.Infect..:-.

2.KerrBest.Myxomavirusinrabbits.Rev.sci.tech.Off.Int.Epiz..17(1):-.

3.Barlowetal.ConfirmationofmyxomatosisinaEuropeanbrownhareinGreatBritain.VeterinaryRecord..75-76.

4.N.JamesMacLachlanandEdwardJ.Dubovi.FennersVeterinaryVirology.5thEdition..

本文作者

张凯淳

百卫动物临床检验实验室张凯淳硕士

●荣誉之战!筑梦.前行-第四届中国临床兽医病例大赛火热征集中!

●直播预告

张海霞主讲《关于自发性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的诊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eiyao.com/mfym/61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