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瘤型麻风 >> 麻风疫苗 >> 可传染的肿瘤

可传染的肿瘤

先声明:人的肿瘤并不会传染。

目前在世界上的哺乳动物里只发现了两种可传染肿瘤,一种感染袋獾,一种感染狗。

岌岌可危的塔斯马尼亚恶魔

袋獾(Sarcophiliusharrisii)是现存最大的肉食性有袋动物,又被称为塔斯马尼亚恶魔(Tasmaniandevil)。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因为它虽然看起来很可爱,性情却很是凶猛,常常攻击比它大得多的动物,小恶魔也有底气这样好斗──它在哺乳动物中有着最强的咬合力。它们在被激怒时会发出刺耳的尖叫,并会放出臭气,刺鼻程度可与臭鼬比拟。在野外它们生活于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岛。

Source:NationalGeographic

然而小恶魔有自己的敌人:一种可传染的可怕脸部肿瘤,让袋獾种群岌岌可危。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一些袋獾脸上开始长肿瘤,随后整个塔斯马尼亚岛都可以看到长着面部肿瘤的袋獾。这些肿瘤不受控制地生长,覆盖口腔和眼睛,最后袋獾因为气道阻塞和进食困难而死去。这种疾病被称为devilfacialtumordisease(DFTD)。因为这种肿瘤肆虐,袋獾种群从14万只锐减到只有2万只,已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

这也是为什么在动物界里,袋獾的肿瘤率遥遥领先。

DatafromPMID

"隐身"的肿瘤细胞

令人奇怪的是,这些袋獾的肿瘤,长得都差不多,连基因组都出奇地一致。袋獾正常的体细胞有14条染色体,这些肿瘤细胞没有这么多条,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散落的染色体小片段。这样的同质性异同寻常,要知道肿瘤的异质性──不同人身上的肿瘤,同一人身上的不同肿瘤,同一个肿瘤内部的不同区域,都大不一样──是让人类肿瘤难以治疗的主要原因。

科学家们推断,袋獾这些肿瘤的形成方式和人类肿瘤不一样。人类肿瘤的形成是因为在长年累月的细胞复制过程中,DNA要么自发突变,要么因为有害的致癌刺激诱发突变,这些突变没法修复的话,逐渐累积,最终导致癌变。大部分的DNA突变都是随机的,因此不同肿瘤的DNA突变常常很不一样。袋獾种群的这种高度一致的肿瘤,不可能是细胞通过累积的DNA突变而发生癌变,倒是和细菌病毒的传染有点像。

事实上也是如此。袋獾的肿瘤细胞可以在嬉戏、打斗和求偶的过程中直接相互传染。不过这并不是因为肿瘤细胞里面有什么病毒,而是这些肿瘤细胞有些特殊:它们表面没有任何MHC(Majorhisto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eiyao.com/mfym/6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