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是全球最具危害的传染性疾病,每年新发患者约一千万人,每年死亡近二百万人。结核杆菌作为结核病的病原体,主要在空气里传播,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人体,在肺部引起疾病又称为肺结核,我国古代又称为痨病(痨即消耗的意思)。结核病在发达和非洲国家常常联系着艾滋病或HIV感染,称为白色瘟疫得耐药结核病又多在印度、东亚和我国。疫苗常常被作为控制传染病的有效工具,天花被消灭、脊髓灰质炎被控制、乙肝发病率大幅度降低,疫苗功不可没,结核病防治也有疫苗,被称为卡介苗(BCG)。
近代疫苗研制中使用活的结核杆菌直接作为疫苗,其毒性达到太大,而使用灭活后的死结核杆菌又没有效果。年法国医生卡美特和兽医介兰从结核病人喝的奶中发现了一株结核杆菌,他们将这株结核杆菌在含有牛胆汁的马铃薯培养基上进行培养,每隔三个星期将新长出的菌株移到新的培养基上,经过了多代的培养,历经13年的时间获得了一株毒性很低的结核杆菌。他们用这株低毒性的结核杆菌作为疫苗接种在人身上,不会引起结核病,但能起到保护人们不得结核病。为了纪念这两位科学家,人们将这株低毒性的结核杆菌命名为卡介苗。年卡介苗被世界卫生组织纳入扩大免疫规划中婴儿接种程序,每年有约一亿儿童接种BCG。
卡介苗通过几十年的接种使用,人们发现婴幼儿接种卡介苗可以预防婴幼儿结核性脑膜炎和播散性结核,但不能预防结核病;婴幼儿接种卡介苗后随时间的延长保护效果降低;成年人接种卡介苗基本无保护效果。由于卡介苗对不人群的防护效果不同,而各国的结核病疫情程度不同,各国采取了各不相同的免疫政策:1、仅在出生时接种卡介苗(WHO推荐);2、在儿童期接种1剂卡介苗;3、复种/加强接种卡介苗;4、不常规接种。欧美等低结核感染率的发达国家采取是不常规接种卡介苗政策,我国是结核高发地区采取了在出生时接种卡介苗的政策。
卡介苗被认为是最安全的疫苗,但也是反应最强烈的免疫原,是诱发皮肤反应的唯一常用疫苗。大多接种者往往出现疤痕,这也是过去接种卡介苗的一种有用的迹象。卡介苗引起的局部或区域淋巴腺病多由于接种技术错误,将卡介苗接种过深于皮下层;全身性卡介苗病是一种罕见的、易识别的卡介苗接种后果,见于严重免疫缺陷患儿。
结核病作为的危害人类公共卫生安全的传染性疾病已被各国所认知,WHO计划将于年在全球消除结核病,这将对新型疫苗、新型治疗药物和新型防治策略的出现和使用寄予更多的期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