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皮肤病性病防治院创始人张南教

医院订阅哦!

福建省皮肤病性病防治院前身为闽北基督教麻风协会,曾下辖福州、建瓯、南平、古田、仙游、莆田和罗源等地皮肤病院,爱国教育家陈芝美先生曾任协会会长。解放前夕张南博士怀着爱国热情,毅然放弃了国外优裕的生活条件和良好的工作环境,回到福州担任医务主任,年出任院长,并积极协助在全省新建和扩建了11所麻风病院和15个麻风病门诊部,形成了全省专业防治机构网络。

张南教授是我国最著名的麻风病学专家之一,为我国皮肤病学和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他业精识广,在国内同行中享有较高声望,他毕生热心为麻风病人服务,积极促进麻风防治事业的发展,赢得人们的普遍尊敬,是福建省麻风病防治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张南教授年11月出生于上海,年进上海圣约翰大学学习,年获学士学位,年毕业于圣约翰大学医学院(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前身),获医学博士学位。年赴印度参加国际麻风协会举办的麻风病防治训练班学习,先后到印度加尔各答热带大学麻风研究院和玛特拉斯、维多利亚、马来亚比溪等麻风病院进修。年6月张南教授,基于对祖国的热爱,放弃了国外优厚待遇,毅然回到即将解放的福州市,参加闽北基督教麻风协会工作,担任医务主任,医院内创办了本省首批麻风门诊部。年7月任福建省麻风病防治所所长,积极协助在全省新建和扩建了11所麻风病院和15个麻风病门诊部,形成了全省专业防治机构网络。年他首次在全省推广砜类药物大艾松、普洛明、苯丙砜及氨苯砜等治疗麻风病,治愈了首批麻风病人,结束了本省数千年来麻风病无法治、无法防的历史。

张南教授曾任中华皮肤科杂志编委和全国性病麻风研究委员会副组长等职务,他的学术造诣颇深,如对麻风的传染性、分类学、临床学和治疗学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见解,特别是麻风病分类学上在国内独树一帜。

早在年张南教授在马来西亚双溪麻风病院进修时就发现很多患者的皮损既不是瘤型损害,也不是结核样型损害,更不是未定类损害,而认为是中间类——界线类的皮损特征。回国后积累了丰富经验,于50年代后期他就指出界线类存在的客观性,反复阐明设立界线类的必要性,并系统地观察和描绘了界线类的临床特征和诊断依据,临床过程,转归和预后等,发表了《界线类麻风的初步观察(附63例病案报告)》一文,与70年代Ridley等根据光谱概念,提出的光谱分类法,原则上是相一致的。在治疗学上,他于年就在中华皮肤科杂志上发表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麻风反应2例报告》。年在全国首届麻风病防治会议上报告了《玻璃醣碳基酸酶治疗麻风神经炎11例报告》并在《麻风病防治通讯》发表,这些都是国内同类疗法的首篇报告。为了提高疗效,加快减速,缩短疗程,预防耐药菌株的产生和复发,从年起就主张以氨苯砜为主的多种抗麻风药物的联合化疗,在年发表了《93例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麻风病的初步总结》。同样,对麻风病的传染性,他始终认为:绝大多数机体对麻风菌具有特异性抵抗力,被传染是不容易的,在一般性防治预防工作实践中,戴手套隔离防护是没有必要的。盲目恐惧是无知的表现,这不仅是他的“理论”,而且自己经常徒手直接触摸麻风病人的皮肤,并要求他的学生也这样做。此外,他还发表过许多科研成果文章,这些论述大多数是在他指导下与其他医师合作,共同发表,对防治和临床研究工作都有很大的参考意义和启迪作用。

张南教授倾心于麻风事业,更表现在他为造就新一代防治人才而不倦工作上。仅~年,他为华东地区和本省举办四期防治人员训练班,年阿根廷麻风专家来华举办全国高级医师进修班,他担任了教研组成员。他广泛介绍国外麻风病临床和实验室研究成果,先后编写了《华东区麻风防治人员训练班讲义》、《福建省麻风防治人员训练班讲义》和《麻风病讲义(上、下册)》等专著,这不仅是本省麻风专业编著最早的参考书,且内容之丰富,引用资料之广和编著时间之早,在国内都名列前茅。70年代他患白内障几乎失明,身躯不能直立,但他仍以顽强的毅力,克服种种困难,坚持引进国内新技术、新理论,翻译了数以千计的文献卡片,为防治人员提供国外最新资料。经过他亲自授课培训的学员绝大多数成为省内外防治工作中的中坚,中国麻风防治协会戴正启副理事长在全国麻风病临床医师进修班上郑重地称他为“新中国的第一代麻风专家”。

张南教授去世已38年了,他的音容神采、孜孜不倦地工作情景至今令福建省老皮防工作人员难以忘怀。缅怀张南教授,感谢他倾注全部心血,热心培育新一辈防治人员,为全省皮防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医院呼和浩特哪家好
哪家治疗白癜风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eiyao.com/mfym/2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