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报告怎么看,支一招!
不久前,王先生所在单位组织体检,在拿到自己体检报告的当天,他赶紧从头到尾浏览了一遍。然而,充斥着英文缩写及各种符号的报告单却让他看得一头雾水。无奈,王先生只能上网逐个查找每个单词的意思。然而,当查到“CEA”一项时,王先生的心猛地往下一沉。原来,网上说“CEA”指的是“癌胚抗原”,而王先生的这一项检查结果竟然呈“阳性”。王先生怀着一种有去无医院肿瘤科进行咨询。医生听明白他的来意后,提醒他“CEA”只是提示可能有癌变,但并不确定,如果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有出现假阳性的可能。建议王先生做一次全面的检查。“这次检查的结果说我的身体没有问题,只需要定期随访就行了。”王先生说,拿到新的报告,自己心里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了地,但是平静下来仔细想一想,如果当初体检报告能写得更明白浅显一些,让受检者能轻松读懂,自然也就不会有这场风波了。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体检报告中常见的各种指标吧。
血常规 红细胞(RBC) 正常情况:男性:(40~55)×/L 女性:(35~50)×/L 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等。 降低:贫血。
血红蛋白(Hb) 正常情况:男性:(~)g/L; 女性:(~)g/L 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等。 降低:贫血。 白细胞(WBC) 正常情况:(40~10)×/L 增高:各种细胞感染、炎症、严重烧伤。当白细胞明显升高(一般为200~500×/L),并伴有发热、出血、贫血等症状时应警惕白血病。 降低:白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造血功能障碍等。
中性粒细胞(N) 正常情况:(50~70)%。 增高:细菌感染、炎症等; 降低:病毒性感染等。 嗜酸性粒细胞(E) 正常情况:(05~5)%。 增高: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
淋巴细胞(L) 正常情况:(20~40)%。 增高: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等。 降低:免疫缺陷等。 单核细胞(M) 正常情况:(3~8)%。 增高:结核、伤寒、疟疾、单核细胞性白血病等。
血小板(PLT) 正常情况:(~)×/L。 增高: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白血病、症状性血小板增多症、感染、炎症、恶性肿瘤、缺铁性贫血、外伤、手术、出血等。 降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播散性红斑狼疮、药物过敏性血小板减少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破坏增多、血小板生成减少等。
尿常规 尿量 正常情况:0~ml/日。 多尿:经常尿量超过ml/日,为多尿。 少尿:尿量少于ml/日为少尿。
尿液颜色 正常情况:淡黄色,随饮水及出汗多少,色泽深浅可有不同。尿色深红带黄如浓茶样,见于胆红素尿;尿色为浓茶色或酱油色,见于血红蛋白尿;尿色呈淡红色云雾状/洗肉水样或混有血凝块,见于血尿;白色乳样尿液称为乳糜尿,见于血丝虫病或肿瘤等原因引起的肾周围淋巴管引流受阻。 尿液气味 正常情况:新鲜尿液无特别气味。刚排出的尿液即有氨臭味的,见于慢性膀胱炎及慢性尿潴留;有苹果样气味见于糖尿病酸中毒;有些药品和食物如蒜、葱等亦可使尿液呈特殊气味。
尿蛋白(PRO) 正常情况:阴性。 增高:见于各种肾炎、肾病、泌尿系统感染、肾结石、全身性疾患累及肾脏,药物引起的肾损害等。 尿葡萄糖(GLU) 正常情况:尿糖定性正常为阴性。 增高:见于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慢性肝脏疾病等。
尿沉渣镜检 正常情况:白细胞<5/HP;红细胞<3/HP;上皮细胞0~少量/HP;管型0/HP或偶见透明管型。 白细胞增多: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泌尿系结核、泌尿系肿瘤等。 红细胞增多:泌尿系结石、肾小管肾炎、泌尿系血管畸形、出血性疾病等。 管型增多:红细胞管型:肾脏病变急性期等;白细胞管型:化脓性感染等。
尿胆红素(BIL) 正常情况:阴性。 阳性: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等。
尿酮体(KET) 正常情况:阴性。 阳性:糖尿病、饥饿、呕吐、脱水、发热、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尿胆原(URO) 正常情况:阴性。 增高:肝功能异常、红细胞破坏增加、肠梗阻、长期便秘、急性发热等。 降低:胆管阻塞、急性肝炎、腹泻等。
尿比重(SG) 正常情况:1~1。 增高:糖尿病、急性肾炎、腹泻、呕吐、发热等。 降低:尿崩症、饮水过多、肾功能衰竭晚期、使用利尿剂等。
尿酸碱度(PH) 正常情况:45~80。 增高:呼吸性碱中毒、某些代谢性碱中毒等。 降低: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低钾性代谢性碱中毒等。
大便检查 气味 正常粪便有臭味,因含蛋白质分解物所致。肉食者味重,素食者味轻。患慢性肠炎、胰腺疾病、结肠或直肠癌溃烂时有恶臭。阿米巴肠炎患者粪便有血腥臭味。脂肪及糖类消化或吸收不良时粪便呈酸臭味。
颜色 正常情况:淡黄色。随饮水及出汗多少,色泽深浅可有不同。 异常:黑色——服用炭剂、铋剂后,呈深浅不等无光泽的炭黑色;上消化道出血,粪色黑而有光泽,呈柏油样的油黑色。陶土色——见于胆道阻塞,同时便中有大量脂肪。曾服用钡餐者呈灰白色。绿色——因肠道蠕动过速,肠道内粪胆红素转变成胆绿素,故呈绿色,见于乳儿肠炎。红色——新鲜血液混入粪便或附在粪便表面,见于下消化道出血以及痔疮、肛裂等。
性状 正常情况:成形、柱状、软 异常:柱状、硬见于习惯性便秘;羊粪粒状见于痉挛性便秘;扁形带状便可能由于肛门狭窄或肛门直肠附近有肿瘤挤压所致;糊状便见于过量饮食后及其他消化不良症;液状便见于食物中毒性腹泻及其他急性肠炎;淘米水样便见于霍乱;脓血便见于细菌性痢疾;血样便见于下消化道出血。黏液见于急性肠炎、慢性结肠炎等。
细胞 正常情况:偶见少数上皮细胞或白细胞。 异常:大量红细胞见于下消化道出血等;少量红细胞大量白细胞或脓球见于细菌性痢疾等;大量上皮细胞见于慢性结肠炎。
大便潜血反应(隐血试验) 正常情况:阴性 阳性:消化道溃疡、恶性肿瘤、结核病、痢疾、伤寒等。 注意事项:试验前两日不要进肉类食品及维生素C,特别是不要吃猪血等动物血制品。
肝功能检查 胆红素总量(TBIL或STB) 正常情况:成人:34~171μmol/L 胆红素总量增高、间接胆红素增高:溶血性贫血、血型不合输血、新生儿黄疸等。胆红素总量增高、直接与间接胆红素均增高: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变、中毒性肝炎等。胆红素总量增高、直接胆红素增高:肝内及肝外阻塞性黄疸、毛细胆管型肝炎等。
直接胆红素(SDB) 正常情况:0~68μmol/L 临床意义见“胆红素总量的临床意义”。
间接胆红素(SIB) 正常情况:17~102μmol/L 临床意义见“胆红素总量的临床意义”。
总蛋白(TP) 正常情况:60~80g/L 增加:高渗性失水、多发性骨髓瘤、某些急慢性感染所致高球蛋白血症等。减少:慢性肝病、肝硬变、慢性消耗性疾病、肾病综合征、营养不良等。
白蛋白(A) 正常情况:40~55g/L 增加:偶见于脱水所致的血液浓缩。减少:肝病、肾病、营养不良等。
球蛋白(G) 正常情况:20~30g/L 增高:失水、结核病、黑热病、血吸虫病、疟疾、麻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肝硬变、骨髓瘤、淋巴瘤等。 减少:皮质醇增多症、长期应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等。出生后至3岁,球蛋白呈生理性降低。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GPT) 正常情况:10~40U/L 增高:急慢性肝病、胆道感染、胆石症、急性胰腺炎、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心衰、肺梗塞、流脑、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儿童寒冷、过度劳累、剧烈运动、溶血反应亦可升高。
天门氡氨酸氨基转移酶(AST,GOT) 正常情况:10~40U/L 增加:心肌梗死(发病后6小时明显升高,48小时达高峰,3~5天后恢复正常),各种肝病、心肌炎、胸膜炎、肾炎、肺炎等亦可轻度升高。 表1为乙型肝炎血清免疫学检测。表1乙型肝炎血清免疫学检测
乙肝两对半检查结果常见组合类型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意义+-+-+简称“三阳”,表明感染HBV,病毒不断复制,有传染性。+---+提示病毒复制,有传染性;如由“三阳”转变而来,则提示病毒复制趋于停止,传染性小。(续)乙肝两对半检查结果常见组合类型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意义+----感染HBV早期或HbsAg慢性携带者,提示病毒复制,有传染性。+-+--急性乙型肝炎初期,有传染性。+--++急性乙型肝炎后期或HbsAg慢性携带者;或感染HBV后,e抗原—抗体系统发生转换,传染性相对较小。-+---病毒已清除,无传染性,且有免疫力;或注射乙肝疫苗后产生保护性抗体,已获得免疫力。-+-+-病毒已清除,故无复制及传染性,且有免疫力。---++提示过去曾感染HBV,现病毒已清除,无复制及传染性。----+意义同上
肾功能检查 内生肌酐清除率(Ccr) 正常情况:成人80~ml/min,老年人随年龄增长,有自然下降趋势。 临床意义:可判断肾功能的损害程度。70~51ml/min为轻度损害,50~31ml/min为中度损害,小于30ml/min为重度损害。
血尿素氮(BUN) 正常情况:32~71mmol/L 增高:急慢性肾炎、重症肾盂肾炎,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肾功能障碍、心衰、休克、烧伤、失水、大量内出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前列腺肥大,慢性尿路梗阻等。
血肌酐(Scr) 正常情况:男53~μmol/L;女44~97μmol/L 增加:肾衰、尿毒症、心衰、巨人症、肢端肥大症、水杨酸盐类治疗等。 减少:进行性肌萎缩、白血病、贫血等。
血尿酸 正常情况:男~μmol/L;女90~μmol/L 增加:痛风、急慢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恶性贫血、肾衰、肝衰、红细胞增多症、妊娠反应、剧烈活动及高脂肪餐后。
尿肌酐(CR) 正常情况:男性71~177mmol/24h尿,女性53~mmol/24h尿。 增高:饥饿、发热、急慢性消耗性疾病,剧烈运动后等。 减低:肾衰、肌萎缩、贫血、白血病等。
尿蛋白(PRO) 参看尿常规中的尿蛋白说明。
血脂 血脂化验单一般有四个项目:
总胆固醇(TC) 正常值:285~569mmol/L(~mg/dl) 异常情况及分析:升高可见于高脂蛋白血症、梗阻性黄疸、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低下、慢性肾功能衰竭、糖尿病等;降低可见于各种脂蛋白缺陷状态、肝硬化、恶性肿瘤、营养不良、巨细胞性贫血等。此外,女性月经期TC也可降低。
甘油三酯(TG) 正常值:045~169mmol/L(40~mg/dl) 异常情况及分析:升高可见于家族性高甘油三酯血症、家族性混合性高脂血症、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胆道梗塞、糖原累积症、妊娠、口服避孕药、酗酒、急性胰腺炎等。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正常值:207~311mmol/L(80~mg/dl) 异常情况及分析:升高可见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混合性高脂血症、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肾病综合征、梗阻性黄疸、慢性肾功能衰竭、妊娠、多发性肌瘤、某些药物的使用等;降低可见于家族性无β和低β-脂蛋白血症、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亢进、消化吸收不良、肝硬化、慢性消耗性疾病、恶性肿瘤等。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正常值:≥104mmol/L(40mg/dl) 异常情况及分析:降低提示易患冠心病。
血糖 血糖化验单通常包括餐前血葡萄糖和餐后2小时血葡萄糖。
餐前血葡萄糖(GLU) 正常值:39~611mmol/L 异常情况及分析:增多见于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皮质醇增多症、肢端肥大症、嗜铬细胞瘤、胰高血糖素瘤、脑外伤、脑溢血。脑瘤、脑膜炎;妊娠呕吐、脱水、全身麻醉时,肝硬化病人常有血糖升高,这可能与生长激素及胰高血糖素升高有关;减少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胰岛素分泌过多或对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不足、甲状腺功能不全、肾上腺功能不全、脑垂体恶病质、急性进行性肝脏疾病(急性黄色肝萎缩、急性肝炎、肝癌、磷及砷中毒等)。
餐后2小时血葡萄糖 正常值:≤78mmol/L 异常情况及分析:若餐后2小时血葡萄糖浓度高于78mmol/L,可怀疑为糖尿病。应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若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2小时血糖高于11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
肿瘤标记物 甲胎蛋白(AFP) 参考值:<25ng/ml 增高:原发肝癌大多AFPng/ml,但仍有小部分AFP正常。AFP可早于影像学出现异常,为肝癌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内胚层癌、畸胎瘤、睾丸癌、卵巢癌、胃癌等伴肝转移者AFP也可升高。妇女妊娠3个月后,AFP开始升高,一般在ng/ml以下,分娩后3周恢复正常。因此,需要注意的是AFP诊断肝癌的特异性是相对的,在作出诊断时,应谨慎、全面地分析AFP的结果,并结合其他临床资料,从而减少或避免误诊。
癌胚抗原(CEA) 参考值:<5ng/ml 增高:CEA升高常见于大肠癌、胰腺癌、胃癌等。其中原发性结肠癌患者CEA增高占45%~80%。部分良性肿瘤及炎症病人CEA也有部分升高,但远远低于恶性肿瘤。所以测定CEA可以作为良性与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依据。应注意的是,像吸烟、妊娠期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非特异性结肠炎等疾病,部分病人血清CEA也会升高,所以CEA不是恶性肿瘤的特异性标志,在诊断上只有辅助价值。
前列腺特异抗原(PSA) 参考值:<4ng/ml 增高:PSA是目前广泛应用于前列腺癌的肿瘤标志物。在前列腺癌早期可有轻度升高,晚期明显升高,术后急剧下降。应注意的是,良性前列腺增生以及有关前列腺损伤的各种检查也会出现PSA升高,所以PSA的特异性虽高,仍然不是绝对的指标。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医院化验室提供的结果,发现异常指标,医院确诊!)
双创荐稿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