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卫矛科植物雷公藤的干燥根或根的木质部。主产于浙江、江苏、安徽、福建等地。秋季挖取根部,去净泥土,晒干,或去皮晒干。切厚片,生用。
苦、辛,寒。有大毒。归肝、肾经。
祛风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
1、风湿顽痹
本品有较强的祛风湿,活血通络之功,为治风湿顽痹要药,苦寒清热力强,消肿止痛功效显著,尤宜于关节红肿热痛、肿胀难消、晨僵、功能受限,甚至关节变形者。可单用内服或外敷,能改善功能活动,减轻疼痛。亦常与威灵仙、独活、防风等同用,并宜配伍黄芪、党参、当归、鸡血藤等补气养血药,以防久服而克伐正气。
2、麻风,顽癣,湿疹,疥疮
本品苦燥除湿止痒,杀虫攻毒,对多种皮肤病皆有良效。治麻风病,可单用煎服,或配金银花、黄柏、当归等;治顽癣等可单用,或随证配伍防风、荆芥、和蒺藜等祛风止痒药内服或外用。
3、疔疮肿毒
本品苦寒清热解毒,并能以毒攻毒,消肿止痛,治热毒痈肿疔疮,常与蟾酥配伍应用。
煎汤,10-25g(带根皮者减量),文火煎1-2小时;研粉,每日1.5-4.5g。外用,适量。
内脏有器质性病变及白细胞减少者慎服;孕妇忌用。
1)使用雷公藤,轻者可出现恶心,呕吐,食少,食管下部烧灼感,口干,肠鸣,腹痛,腹泻,便秘,便血;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头晕,乏力,嗜睡;月经紊乱,闭经;影响睾丸生殖上皮,抑制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心悸,胸闷,心律不齐,心电图异常;湿疹样皮炎,皮疹,色素沉着,干燥,瘙痒,口周疱疹,口角炎,黏膜溃疡,少数见脱发及指(趾)甲变薄及软化。以上副反应一般停药后不再出现,自行恢复正常,轻者可不必停药,采用对症治疗。
2)长期服用雷公藤,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骨骼系统有显著影响,使之以后发生骨质疏松和骨折的危险度增加。若服用过量,重者可致中毒,主要表现为剧烈呕吐,腹中绞痛,腹泻,脉搏细弱,心电图改变,血压下降,体温降低,休克,尿少,浮肿,尿液异常;后期发生骨髓抑制,黏膜糜烂,脱发等,个别可有抽搐。
3)主要死因为循环及肾功能衰竭。
4)中毒的一般疗法为:及时洗胃,催吐,输液,纠正酸中毒,对症支持疗法。如中毒在12小时以内,亦可用新鲜羊血或白鹅血-ml,口服1-2次;或用鲜萝卜g,或莱菔子g炖服;或用绿豆g、甘草50g煎水分服。
同属植物东北雷公藤根的木质部在东北地区亦作雷公藤入药。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