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说“大疫不过三”,意思是再大的瘟疫,基本在暴发三年内就“偃旗息鼓”了。
3月17日凌晨,上海市青浦区疾控中心流调人员在相关场所进行排摸。
“大疫不过三”并非绝对
在人类数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瘟疫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确实有很多持续了3年左右。
据记载:
公元前年~公元前年,雅典发生大瘟疫,近1/2人口死亡;
年~年,米兰暴发大型瘟疫,超过25万人死亡;
公元年暴发的查士丁尼瘟疫、年暴发的伦敦大瘟疫,都持续了2年左右。
年西班牙大流感。
12~13世纪麻风病肆虐欧洲。
中世纪黑死病惨状。新冠疫情难防在哪?
新世纪以来,埃博拉、SARS、MERS、新冠等病毒又给人类敲响警钟。据全球传染病专家估计,自然界约有万种病毒,其中80万种有可能会感染人,而人类只确定了多种。
今年1月,世界卫生组织卫生紧急项目负责人迈克尔·瑞安表示:“今年我们无法消灭新冠病毒,可能永远也无法消灭。大流行将成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那么,此次疫情持续的原因在哪?
世界卫生组织判断,新冠疫情对全人类的心理健康影响会持续10年,甚至20年以上。美国疾控部门指出,疫情已经影响了一半以上青少年的精神健康。“疫情心理病”在全美各地校园蔓延,校园暴力、焦虑、抑郁、滥用药物、自杀想法等日益普遍。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还公布了一个新概念——“大流行性疲劳”,指人们对新冠病毒大流行造成的长期管控措施的不良反应,包括疲惫不堪,甚至对未来感到无望、焦虑、孤独等。
中国康复医学会社会心理作业学组副主任委员王会秋表示,近期我国多地出现疫情,很多居民被隔离、封控,有的诉说“日子沉闷、生活颠倒”,有的抱怨“焦虑万分、前途渺茫”,有的难与孩子、老人相处……这类人难免出现消极心态,变得更敏感,甚至易受网络谣言蛊惑。原本就患有抑郁症、焦虑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等基础性精神疾病的人群,更容易产生情绪波动和精神活动上的变化。胡善联说,持久疫情对人们心理的影响很大,极易让人产生疲劳、放松警惕,进而会引发疫情的暴发和反复。
做好三个“应对”,坚持就是胜利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公告称,中国在疫情防控方面取得的成绩世界瞩目。这与我国“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四早”“动态清零”的总政策和总方针是分不开的。
深圳某小区因疫情实施封闭管理。
01
应对“疫情心理病”,找到人际支持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疫情,一切都能过去,保持对前景的盼望,即使在危急时期,也不要忽略身边的美好事物。应学会搭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居家时珍惜一家人在一起的时光,可以共同做一件事情,如一起做饭、运动、追剧,或把老照片制作成小视频。
02
应对“大流行性疲劳”,用思考减少对抗
一方面,要从内心减少对防疫管理的对抗感,主动做好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防疫措施。另一方面,静下心来思考在这段经历中获得了哪些人生感悟,在“惶恐”中重新审视生活,在“隔离”中重新连接情感,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珍惜眼前。
03
应对“无意义感”,找到自己节奏
建议列一个会令自己感到愉悦的任务清单并执行它,例如科学的进食、起床、睡觉时间表,规律的安排会提高一个人的掌控感。还可以专注做一件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并享受这个过程,例如利用空闲时间学习一项新技能或考一个证。人在用心做一件事情时,会产生“心流体验”,即进入一种忘我的状态,能够增进充实感和意义感。
如果经过多次调适仍效果不佳,可拨打心理咨询热线电话,或到专业精神卫生机构就诊,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年,是人类与新冠病毒交手的第三年。大疫三年,病毒仍在顽强反扑。但相信只要我们以快制快不躺平,咬紧牙关再坚持,终会“守得云开见月明”。▲
大家都在看早新闻来了
晚报记者兵分五路直击东区??
注意!西宁这些公交线路停运和绕行
来源:健康时报编辑:孙喜春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