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介苗(BCG)简史:
年首先分离出牛型分支杆菌
-年从Nocardia菌株连续传代发展成为BCG毒株
年第一个人接种BCG
年国际联盟采用BCG为标准疫苗
-年Lübeck灾害:72名儿童因口服污染有毒株的BCG制剂死亡
年多穿刺技术问世
年划痕技术问世
年第一届国际BCG大会的结论是,BCG是有效的;超过万人次进行疫苗接种
-年WHO和UNICEF免疫接种活动;15亿人进行疫苗接种
-年BCG接种的增加量预计每年从万增加到1亿人
卡介苗的免疫保护力:
学者们对于卡介苗的免疫保护力已经争论了数十年,20世纪30-70年代,世界范围内就已经开展了大量关于此方面的临床试验,所得出的免疫效果从0到80%不等。尽管关于卡介苗免疫保护力的问题存在着争论,但是学者们一致认为,卡介苗可以给粟粒性肺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提供较高的保护力,其作为最有效的预防严重型结核病的疫苗得到了世界的公认。另外,卡介苗对于麻风病患者也有较高的保护力,尤其是在非洲,麻风发病率也因接种卡介苗而降低。
接种小提示
接种对象及剂次:出生时接种1剂。
接种部位与接种途径: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略下处,皮内注射。补种原则
(1)未接种过卡介苗的3月龄儿童可直接补种。
(2)3月龄-3岁儿童对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或卡介菌蛋白衍生物(BCG-PPD)试验阴性者,应予以补种。
(3)≥4岁儿童不予补种。
(4)已接种过卡介苗的儿童,即使卡痕未形成也不再予以补种。
接种禁忌
(1)已知对该疫苗的任何成分过敏者。
(2)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和发热者。
(3)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者。
(4)患脑病、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
(5)妊娠期妇女。
(6)患湿疹或其他皮肤病者。
另外,在杨永弘主编的《儿科疫苗学》中描述的暂缓接种者包括:早产、难产或伴有明显先天性畸形的新生儿、出生体重低于g的早产儿。
接种后正常反应
皮内法的局部反应一般持续2-3个月,自行吸收,结痂,留下一个永久性凹陷疤痕,俗称“卡痕”。局部淋巴结如不超过10mm者,一般可自行消退。
注:部分内容摘自《疫苗学》(第六版)和《儿科疫苗学》(杨永弘主编)。
主办: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供稿:免规所
编辑:徐磊
我和10W+中间就差你一次转发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