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困在麻风村的孩子

治白癜风的办法 https://m-mip.39.net/nk/mipso_4792723.html
??导读

麻风病肆虐的年代,他们来到大山里,被迫与世隔绝。如今,麻风病早已不再是威胁,他们却已失去回归社会的勇气。然而孩子们的诞生改变了这一切,外界的歧视、父母的反对,都拦不住孩子们对外界的憧憬和向往。(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出品摄影报道/李昊编辑/赵汗青)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病变在皮肤和周围神经。临床表现为麻木性皮肤损害,神经粗大,严重者甚至肢端残废。在上世纪流传甚广,当时由于还没有有效的防治手段,麻风病患者都被集中隔绝在深山之中,形成了“麻风村”。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乌依乡,阿布洛哈村,村民们在用原始的秤杆方式来给孩子称体重,以此判断孩子是否营养不良。这里是一个“麻风村”,多年的与世隔绝,让这里的社会仿佛还停留在上世纪。由于麻风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很多患者在数年的挣扎后生存了下来,随着近年来麻风病疗法的发展和普及,不少人实现了康复,更生育了自己的下一代。

因为是麻风病康复者的后代,孩子们常受到学校里民办教师的歧视,这给他们的心理上带来不小的影响。尽管麻风病并不遗传,但在某些人眼里,麻风病是魔鬼,从小生长在“麻风村”的孩子因此有了挥之不去的魔鬼留下的烙印,成为“麻风弃儿”。

阿布洛哈林川小学今年有52名学生。他们中很多都是麻风病康复者的孩子,早晨孩子们在刷牙,和他们的父辈不同,现在孩子们都能养成很好的卫生习惯。肮脏、不卫生等词汇已经不再适用于这些孩子了。加上麻风病的预防手段日益完善,这些孩子已与同龄人没有任何不同。

学校今年有14个毕业生,谈起未来,孩子们都有各自的愿望:“我长大后想要当一名教师,我想要一本新华字典。”“我长大以后要当一名老师,我想要一个毽子。”“我长大以后想当一名老师,还希望父母都健康。”“以后的愿望是读一个技校,想要有一个(跟父辈们)不一样的生活”...只是孩子们的家人并不认可这样的理想,对大人们来说,踏踏实实留在村里做农活是最切合实际的。

孩子们的父辈多经历过麻风病肆虐的那个年代,当时医疗条件落后,感染麻风病的病人只有两条出路,被火烧死或是出走到与世隔绝的大山里。这些麻风病人被迁移到如阿布洛哈村这样的“麻风村”。尽管如今很多人已经治愈了身体上的疾病,但是当年被歧视、被驱赶的记忆让他们至今对外面的世界抱有恐惧。

吉尔么次歪在20岁的时候从昭觉县来到阿布洛哈村,家人把她送到了这个村子后,彼此就再无任何联系。因为年龄大的原因,她已经很少劳动。吉尔么次歪觉得自己相貌丑陋,自卑使她不愿意走出村子去外面看一看。这种自卑与恐惧也或多或少的传递到了孩子们身上,害怕孩子一去不复返的心理让他们难以无法支持孩子走出大山的梦想。

长期的隔绝生活,让村子里物质资源匮乏,经济条件落后。孩子们离开大山的唯一方法就是读书,但父母更希望孩子们早点下地干活帮家里补贴家用。过了一辈子与世隔绝的生活,在封闭的环境下互相依存,艰难求生,父辈们已经不能理解孩子们对外界的那种渴望。他们更担心孩子出去了,就不回来了。

预报说明天是个雨天,孩子们还得冒雨走很远的山路上学。村庄里物资匮乏,孩子们连雨衣是什么都没见过。但就是冒雨,他们也要去学校,因为那是唯一一条通往山外的道路。

转发至朋友圈,分享你的“存在感”!

欢迎投稿: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eiyao.com/mfhz/46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