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近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种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
在发布会中,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表示,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仍处于发展阶段,周新增确诊病例继续超过万例,死亡率出现上升,奥密克戎变异株进一步增加了疫情不确定性,我国“外防输入”压力持续增大。针对疫情,我们要始终做好个人防护,少聚集、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积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截至12月10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25亿.9万剂次,完成全程接种的人数为11亿.8万人。目前全国12岁以下的儿童已经开展了大规模的疫苗接种工作,面对儿童接种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情况,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表示,根据截至12月3日分析的结果,儿童不良反应总体发生情况比较平稳,没有出现异常的情况。在报告上来的不良反应当中,95%以上都属于一般反应。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异常反应、偶合反应,还有心因反应。在异常反应中,大多数都是过敏性皮疹。在整个人群接种不良反应报告中,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百万分之一,其中3-11岁儿童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青少年和成人。此外,由于目前全国各地已陆续启动3-11岁人群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并且恰逢冬季,许多家长会带孩子去接种水痘疫苗、手足口病、包括流感等疫苗。对于上述疫苗对接种新冠疫苗是否会有影响,王华庆也给出了自己的观点。王华庆表示,我们面对这种情况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根据疫情防控的迫切性。第二,疫苗本身也有一些特性。第三,根据之前制定的指南,还有一些相关的研究结果,来确定疫苗接种。通常来说,我们在接种疫苗过程中,假如是注射的减毒活疫苗,如果不能同时接种,需要间隔至少4周。而接种灭活疫苗是没有时间间隔要求的,可以同时打,不用考虑间隔。但是新冠病毒疫苗是新疫苗,为了减少可能存在的影响,包括不良反应的诊断鉴别,目前我们在《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当中规定了,除了狂犬病疫苗、破伤风疫苗以外,与其他疫苗要间隔14天接种。当然,这样的规定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后续随着研究结果不断出来,我们可能也会对这种间隔做一个调整。对于老年人接种方面的问题,王华庆也给出了官方的数据,60岁以上的老年人接种疫苗后的不良反应报告发生率低于60岁以下的成年人群。在报告上的不良反应当中,其实跟儿童一样,一般反应占了绝大多数,异常反应只是一小部分,在异常反应当中也主要以过敏性皮疹为主,也有个别的出现了过敏性休克等严重的异常反应,但是这种严重异常反应的报告发生率在百万分之一以下,也就是说接种疫苗带来的风险比例是非常非常低的。倘若老年人感染了新冠病毒,它的重症率、死亡率是非常高的,尤其是病死率,有的超过了10%,10%病死率和百万分之一的严重异常反应发生率差别明显。所以,接种疫苗对老年人来说还是最好的保护措施。▌本文参考:健康中国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