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共:字
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每年1月最后1个星期天,是“世界防治麻风病日”,也是“中国麻风节”。
麻风病是最古老的疾病之一,临沂市曾经是麻风病高流行区。因为对麻风病的无知、恐惧和歧视,不少人“谈麻色变”,麻风病人曾大量被隔离、迫害、遗弃……
在临沂市费县薛庄镇大山深处,就有一个麻风村,生活在这里的麻风愈后病人,其实并没有你想象中可怕。
1月26日,临沂的气温非常低,蓝天映衬下的费县麻风村远远望去,显得格外醒目。
费县麻风村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
费县青山康复疗养院。
这是一处由国家建设的麻风病愈后病人康复养老机构,居住着来自临沂市11个县区的30名麻风愈后休养员,他们中的很多人,眼、面、手、足等部位畸残……
麻风病是遗传易感个体感染麻风杆菌后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是最古老的疾病之一,在世界上流行多年,曾有“疠”、“疠风”、“恶疾”“天刑”等疾病名称。
很多人并不知道麻风病的传播与危害,这种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侵犯皮肤和周围神经,严重者可致“斜眼、歪嘴、断手、烂腿”等容貌毁损和肢体畸残,到目前为止没有疫苗预防。
因为对麻风病的无知、恐惧和歧视,让很多人“谈麻色变”。
病痛的折磨给他们留下肢体的残缺,外界的歧视更让他们遭受精神上的苦难。
历史上,麻风病人曾大量被隔离、迫害、遗弃,一度被认为是不可治愈的“恶疾”,是因鬼神、天命或道德败坏而受到的惩罚。
曾经,临沂也是麻风病高流行区。
截至目前,已累计发现麻风病人例,位居全省第二。
自年开展防治工作以来,临沂市建立了麻风村、麻风病的三级防治网,最大限度地发现和治疗麻风病人,让他们得到及时治疗、有一处容身之所。
终于在防治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下,临沂于年通过了卫生部以县为单位基本消灭麻风病的考核验收。
但是,全市尚有麻风治愈存活者人,麻风现症病人10人,麻风村住村休养员47人。他们的治疗、康复,甚至养老依然需要重视。
说起麻风村,很多人觉得,这个听起来有点恐怖的村子,不也是把麻风病人隔离吗?
其实,麻风村是麻风防治工作中的历史产物,临沂市历史上曾建36处麻风村,目的时为麻风病人的集中治疗和愈后康复。
费县青山疗养院,也就是费县麻风村,目前就承担着麻风病人愈后康复、养老。而这里也是山东省确定的三处改扩建麻风村之一。
年1月,费县麻风村正式启用。
在这里,不仅有配备专业医疗设备的标准化卫生室。还设有厨房、餐厅、茶水间、洗衣房、娱乐室和健身广场,水、电、暖气配套样样齐全。
五年来,这里已经集中入住了兰山、沂南、郯城、沂水、兰陵、平邑、莒南、蒙阴等县区的几十名麻风休养员,他们在来费县麻风村之前,有的已经在原籍所在地的麻风村里居住了几十年。
除了费县麻风村外,临沂还有临沭、平邑、莒南等3处麻风村。
这4处与“世隔绝的”村落共居住着47名麻风休养员,其中费县30名,临沭12名,平邑3名、莒南2名。他们大多伴有眼、面、手、足等部位畸残,严重者失去生活自理能力。
这些风烛残年、身体畸残的老人,早已无法融入社会,甚至无亲无故。只有在麻风村里,他们才有个容身之处,有个家。
“俺在麻风村里住了快一辈子了,生活在这里很满足,吃的好住得好,冬天还有暖气,如果政府不给我们治疗,不收留我,俺真不知道该去哪……”身体残疾的老人苗大爷说。
住在麻风村的老人,很少能接触外面的世界。
尽管他们已经康复,且对他们的健康没有传染的危险,但很多人还是把身体畸残的他们当做“怪物”。
对于麻风病人来说,面容的残缺、身体的伤痛,
远远抵不过世人的偏见和鄙夷。
他们最渴望的,还是回到家乡,做一个普通人。
可对于他们来说,这个对常人来做最简单的生活,这一生再也无法实现了。
就像福柯在他的《疯癫与文明》中写道:
“这些地方已不再流行疾病,但却荒无人烟。”
随着这些老人的逐渐老去,
临沂最后的麻风村也将渐渐消逝。
原创内容,未授权禁止转载
更多内容请戳→
用母乳喂昏迷患儿的临沂护士
一张手术麻醉照片的背后故事
医院监控拍下惊魂一幕无论凌晨几点,我接你回家被确诊艾滋病的临沂青年学生
不敢忘却的临沂大屠杀
启阳路号,要说再见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