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答:主要是指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等制度保障范围,常见病、慢性病和地方病能够在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及时诊治,得子大病、重病后基本生活仍然有保障。2.健康扶贫大病集中救治病种有哪些?答:年,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病种数量增加到25种,包括:儿童先心病、儿童白血病、胃癌、食道癌、结肠癌、直肠癌、终末期肾病、肺癌、肝癌、乳腺癌、宫颈癌、急性心肌梗死、白内障、尘肺、神经母细胞瘤、儿童淋巴瘤、骨肉瘤、血友病、地中海贫血、唇腭裂、尿道下裂、耐多药结核病(新增)、脑卒中(新增)、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新增)、艾滋病机会感染(新增)。3.我省有哪些地方病?答:全省共有12种地方病流行:碘缺乏病、布鲁氏菌病、肠道寄生虫病、包虫病、地方性饮水型氟中毒、地方性饮水型砷中毒、饮茶型氟中毒、大骨节病、克山病、黑热病、疟疾、麻风病。4.我省哪些地方病纳入了大病救治范围?答:我省重点地方病所涉病种为5种,分别是碘缺乏病、克山病、大骨节病、氟骨症、砷中毒,其中碘缺乏病根据病情危害又分为Ⅱ度及以上甲状腺肿大、克汀病,全部纳入大病集中救治病种。5.得了地方病应该去哪治疗?答:我省在省市县三级医院,患者可以就近按规定就诊。医院为:医院、医院、医院、医院、甘医院。6.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是什么?答:乳腺癌和宫颈癌作为危害中国妇女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患病率逐年上升,且有年轻化的趋势,严重影响着广大妇女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提高妇女“两癌”的早诊早治率,降低死亡率,省政府将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列为省政府为民办实事,从年开始,以3年为一个周期,为全省农村户籍、自愿参加并能接受检查的35—64岁妇女进行1次宫颈癌、乳腺癌免费检查。对初筛结果为为异常或可疑的患者,进行进一步确诊和治疗,使农村妇女常见多发疾病得到及时治疗和康复,逐步提高农村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和健康水平。7.在改善贫困地区儿童营养和健康方面国家和省上有什么政策?答:从年开始,我省在全省58个国家集中连片贫困县和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实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为项目地区农村6-24月龄婴幼儿每天免费补充1包辅食营养补充品(简称营养包),优先发放人群为建档立卡家庭婴幼儿和低保家庭婴幼儿。营养包中含有孩子成长必需的优质蛋白、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种营养物质,对孩子的大脑和体格生长发育都非常重要。服用营养包期间由村医提供儿童营养和科学喂养知识咨询、发放等服务,并随时解答儿童家长及监护人在喂养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通过项目实施,改善贫困地区儿童营养和健康状况,促进儿童生长发育。8.什么是新生儿疾病筛查?答: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新生儿期对严重危害新生儿健康的先天性、遗传性疾病进行专项检查,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母婴保健技术,是减少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目前,我省常规开展的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有: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苯丙酮尿症和先天性听力障碍筛查。筛查费用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原新农合)。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苯丙酮尿症可导致孩子智力低下,新生儿听力障碍若不能及时发现,可导致言语和语言功能障碍,社会适应能力低下,行为问题和学习困难。因此,要早期做好新生儿疾病筛查,尽早发现有异常的孩子,及时进行诊治和康复。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工作由助产机构负责采血、各筛查中心负责实验室检测;听力筛查工作由助产机构或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进行初筛或复筛。筛查时一旦接到可疑阳性通知,家长应带孩子到省新筛中心(设在省妇幼保健院)和省听力障碍诊疗中心(设在兰大二院)进行进一步诊断。9.如何享受“先看病后付费”服务?答: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按照分级诊疗规定在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其中,有超出医保政策报销限额、不按分级诊疗规定就医、有逃费记录、意外伤害、自愿使用目录外药品和诊疗项目等情形的,不享受“先诊疗后付费”。10.什么是“送医上门”?答:是对有病看不了、看病就医难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乡、村签约医生上门服务,为其解决看病就医实际困难。11.什么是“送人就医”?答:是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存在无行动能力、无亲属照护等就医困难,按照分级诊医院的患者,及时与属地政府和民政、残联等相关部门进行协商,共同制定“送人就医”的具体措施并付诸实施问:12.什么是“门诊慢特病”?答:符合《甘肃省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慢性特殊疾病病种》(甘医改办发〔〕8号)规定的4大类45种门诊慢性特殊疾病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慢特病管理。对病情较稳定、依从性较好的签约慢性病患者,可由医院医嘱开具延伸处方和长处方,一次性可开具最长2个月的配药量。13.为什么要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答:1.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是个人和家庭防止因病返贫致贫的重要措施。只有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医疗费用才能按照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政策进行报销,看病费用负担才能大幅减轻,才能有效化解个人和家庭得病、甚至得大病后面临的经济困难。2.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国家保障居民健康权益的制度设计。保险基金大部分由国家财政补贴,个人目前只缴费不足三分之一。只有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才能充分享受这项制度的红利。3.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池子”要靠所有居民共同“注水”才能做大做强。只有人人参加医疗保险,医保基金的“池子”才会不断扩容增量,基本医保的覆盖范围才能不断扩大,报销水平才能稳步提升。14.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范围是哪些?答: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的参保范围包括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范围以外的以下人员:1.农村和城镇非从业居民(含中小学生、学龄前儿童);2.各类全日制普通大中专学生;3.办理了当地居住证的人员;4.国家和省市规定的其他人员。15.城乡居民如何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答:城乡居民参保需在户籍所在地(居住证办理地)乡镇人民政府或社区,持身份证(居住证)或户口簿缴纳城乡居民参保费用,享受城乡居民医保待遇;未参保缴费的,不享受城乡居民医保待遇。缴费按年度一次性缴纳下一年度参保费用。16.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参保缴费方面享受哪些倾斜照顾政策?答:(1)对城乡低保全额保障对象(城市低保全额保障对象、农村低保一类保障对象)、特困人员、孤儿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给予全额资助。(2)对城市低保差额保障对象和农村低保二、三、四类保障对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按照不低于50元的标准给予定额资助。个人未参保缴费,不享受资助政策。17.城乡居民参保后什么时间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答:城乡居民参保缴费后,次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发生的医疗费用均可按规定进行报销。18.城乡居民参保人员患病应该如何就诊?答:城乡居民参保人员因病就医应首先到所在地基层(乡、村,社区)医疗机构就诊,因病情需要,可按分级诊疗规定转诊就医。19.城乡居民参保人员享受哪些医疗保障待遇?答:门诊费用统筹、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报销、门诊慢性特殊疾病费用报销、大病保险。民政救助对象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还可享受医疗救助。20.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享受哪些医保倾斜照顾政策?答:(1)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与普通居民基本医保住院起付线、封顶线一致,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医疗费报销比例比普通居民高5个百分点。(2)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大病保险起付线为元,比其他居民起付线低元,报销比例比其他居民高10-12个百分点。(3)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医疗费用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报销后,对政策范围内个人自付部分按照不低于70%的比例给予医疗救助,“两州一县”及18个深度贫困县救助比例提高到75%以上。对国家明确的25种重特大疾病救助比例和年度最高救助限额再实施倾斜。21.农村贫困人口可以享受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的25种重特大疾病是哪些?答:儿童先心病、儿童白血病、胃癌、食道癌、结肠癌、直肠癌、终末期肾病、肺癌、肝癌、乳腺癌、宫颈癌、急性心肌梗死、白内障、尘肺病、神经母细胞瘤、儿童淋巴瘤、骨肉瘤、血友病、地中海贫血、唇腭裂、尿道下裂、耐多药结核病、脑卒中、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艾滋病机会感染。22.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不能享受医保扶贫倾斜政策的情形有哪些?答:(1)未按规定办理转诊转院手续的,不享受“一站式”结报服务,降低报销比例。(2)建档立卡贫困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未办理医院不归,或出院后三个月以上未缴纳住院费用个人自付部分,经医疗机构两次以上交涉和书面催促仍拒不缴费的,纳入“失信黑名单”管理。有欠费记录的建档立卡贫困患者再次住院时不享受“先诊疗后付费”等健康扶贫优惠政策,全额补齐欠款后,方可继续享受健康扶贫优惠政策。(3)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患病就诊有下列情形之一,发生的医疗费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不予报销。1.非定点医疗机构就医以及非定点零售药店购药;2.自杀、自残的(精神病除外);3.斗殴、酗酒、吸毒等行为所致伤病的;4.工伤、交通事故、意外事故、医疗事故等明确由他方负责的;5.出国出境就医的;6.各种预防、保健、美容、健美、医疗鉴定、不育(孕)症、性功能障碍等治疗的;7.突发性疾病流行和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因素所造成的大范围急、危、重病人的抢救;8.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产妇住院分娩发生的医疗费用;9.按有关规定不予补偿的其他情形。23.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享受哪些医保报销便捷措施?答: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和城乡参保居民患重大疾病在大病救治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发生的政策范围内费用,定点医疗机构提供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报服务,患者出院时只交个人自负费用。24.到异地看病就医需办理哪些手续?答:参保人员因异地长期生活居住、务工就业创业、上学、异地转诊等原因在异地就医的,应先到参保地医保部门或规定的医疗机构办理异地就医备案手续。异地就医时,须携带全国统一标准的社会保障卡,否则无法直接报销结算。如没有社会保障卡,需持本人身份证到社区或乡镇经办窗口采集相关信息按程序办理社会保障卡。25.怎样办理异地就医备案?答:符合异地就医条件的参保人员持社保卡到参保地医保经办窗口进行备案,或通过电话、传真、网站进行异地就医备案。26.办理异地就医后怎么直接结算?答:参保人员按规定备案后,持社会保障卡在异地定点医疗机构办理出院手续时,刷社会保障卡即可进行医保费用直接结算,个人只缴纳自付费用。27.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主要报销政策是什么?答:异地就医人员住院医疗费用在异地就医地直接结算时,执行就医地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医疗服务设施和诊疗项目目录;执行参保地医保住院起付标准、报销比例、最高支付限额等政策。28.办理异地就医备案后,能否在药店、医院门诊刷卡直接结算门诊医疗费用?答:目前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暂时不支持在药店购药、医院门诊时进行刷卡直接结算。29.为什么要积极主动办理社会保障卡?答:社会保障卡由各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发行,是居民和职工享有社会保障服务权益的有效凭证,也是目前唯一可以实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电子凭证,具有信息记录、信息查询、服务办理等社保、医保结算功能和金融功能。只有办理和持有社会保障卡,才可以充分享受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等便捷服务。今年年底前,全省将逐步取消新农合医保卡。为保证看病报销不受影响,尚未办理社会保障卡的居民应当尽快到户口所在地县区人社部门办理社会保障卡。30.对医药费用报销有疑问应该到什么地方去咨询核实?答:对医疗费用报销有疑问的,可向健康专干、村医,或乡镇卫生院、县级医保经办窗口进行咨询。31.什么是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答:《甘肃省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甘肃省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目录》《甘肃省医疗服务设施目录》中,以下三类费用为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基本医保按政策标准给予报销。其它医疗费用不予报销。(1)“甲类目录”的费用;(3)“乙类目录”发生的由个人首先自付一定比例(10%-20%)后的费用;(3)部分药品、医用材料、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床位费)符合相关规定支付标准的费用。32.什么是脱贫不脱政策?答:指已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仍然可以享受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同等的医保报销待遇。33.什么是“一站式”即时结报?答:城乡参保居民按规定在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可享受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报服务。患者出院时只交个人自负费用。34.哪些行为属于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的行为?答:(1)定点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欺诈骗保行为:1.虚构医药服务,伪造医疗文书和票据,骗取医疗保障基金的;2.为参保人员提供虚假发票的;3.将应由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记入医疗保障基金支付范围的;4.为不属于医疗保障范围的人员办理医疗保障待遇的;5.为非定点医药机构提供刷卡记账服务的;6.挂床住院的;7.串换药品、耗材、物品、诊疗项目等骗取医疗保障基金支出的;8.定点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其他欺诈骗保行为。(2)定点零售药店及其工作人员的欺诈骗保行为:1.盗刷医疗保障身份凭证,为参保人员套取现金或购买营养保健品、化妆品、生活用品等非医疗物品的;2.为参保人员串换药品、耗材、物品等骗取医疗保障基金支出的;3.为非定点医药机构提供刷卡记账服务的;4.为参保人员虚开发票、提供虚假发票的;5.定点零售药店及其工作人员其他欺诈骗保行为。(3)参保人员的欺诈骗保行为:1.伪造假医疗服务票据,骗取医疗保障基金的;2.将本人的医疗保障凭证转借他人就医或持他人医疗保障凭证冒名就医的;3.非法使用医疗保障身份凭证,套取药品耗材等,倒买倒卖非法牟利的;4.涉及参保人员的其他欺诈骗保行为。(4)涉及医疗保障经办机构工作人员的欺诈骗保行为:1.为不属于医疗保障范围的人员办理医疗保障待遇手续的;2.违反规定支付医疗保障费用的;3.涉及经办机构工作人员的其他欺诈骗保行为。35.发现欺诈骗保行为后应该怎么办?答:任何公民、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发现欺诈骗保行为,可通过举报电话、网站、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eiyao.com/mfcr/3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