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山到全省乃至全国,新时代“西畴精神”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5月21日,应云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和云南财经大学的邀请,文山州新时代“西畴精神”宣讲团走进院校分别进行了两场宣讲。为学院师生、干部职工、中青班学员、省委统战部、昆明市景星街社区党委党建联盟单位送去精神财富。
新时代“西畴精神”是什么?“西畴精神”凭什么?宣讲前一部短片介绍了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西畴各族干部群众没有怨天尤人、等待观望,而是秉承了石头的坚毅,20多年来伴石而生、与石共舞,把冰冷的石头捂出了温度,升华成了精神力量,创造了“敢叫石漠变绿洲,敢劈天堑变坦途”奇迹。宣讲团成员、西畴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肖昌菊讲述了新时代西畴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宣讲团成员、被誉为当代愚公的李华明讲述了他用12年时间修一公里路。一公里,很短!12年,很长!难以想象,在这12年多天的时间里,他和乡亲们经历了怎样的煎熬,到过岩头村,走过那段路的人更能掂量出这一份艰辛!这一公里打通的不光是路,更是人心和思想,让现场余名听众为之震撼。
与过去相比,此次宣讲“西畴精神”的故事进行了延伸。其中,宣讲团成员程敦儒讲述了他大起大落的传奇人生,最终付出半生光阴换来一片绿洲,还带领户村民发展中药材实现脱贫致富。宣讲团成员农加贵《一师一校一辈子》的故事,讲述了他坚守麻风村30年,虽然经历了无数的无奈和酸楚,但他最终以优异的成绩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孩子送出大山,走向光明的未来。这些典型不仅是西畴精神的升华,也成为了文山州一张靓丽的名片。
此次宣讲还将文山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行动的典型故事融入其中。宣讲团成员林永权《扎根边疆心向中央》的故事,讲述了他在边境小寨培育出14个产业,并把生猪养殖越做越大,让庙坝村青年从打工地大量回流,而且涌现了一批“小土豪”,建设了家乡守护了边疆。宣讲团成员刘仙讲述了她在砚山县大稼依社区如何将社区治理与民族团结、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些故事不仅感人,而且也是“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具体体现,让文山州西畴精神这张靓丽的名片进一步上光上色。
编后:
一路奔波来到昆明,新时代“西畴精神”宣讲团受到应邀院校的热情接待。宣讲前会见院校领导、宣讲后应邀出席座谈会,参观院校文化建设,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一天下来,大家明显感到有些疲惫,但却精神昂扬,不愧为新时代“西畴精神”的创造者。
本台记者:罗佳贵
编辑:古魏魏
制作:农锦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