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民警“擅自”将居民房门打开还换了锁,
中国警方在线却为之点赞!印象·警营|甘南记行
陈云凤:花开有季警花无期
奋“泳”争先,全市公安系统第二届警体运动会游泳比赛圆满结束
百城销枪护民安,镇江公安在行动!
姚明:卅二年坚守高墙,他为镇江公安监管代言
讲述/姚明
整理/曹伦平
人物简介
姚明,年10月生,年8月参加公安工作,现任镇江市公安局监管支队党委书记、支队长,四级高级警长。历任市公安局收审站民警、生产股副股长、股长、市看守所三队队长、收容教育所教导员、市看守所政委、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政委、市看守所所长等职。从警以来,先后被评为全国公安监管工作成绩突出个人、全市“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个人嘉奖5次。
“白天看光头、晚上数人头”,这句戏谑般的话语,是监管民警最真实的工作写照。他,一个从事监管工作32年的老民警,平凡和坚守一直伴随着他的青葱岁月到几近满头白发。说他是镇江公安监管工作的“元老级”人物,也一点不为过,在市公安局监管支队近百名民警中,他是从事监管工作超30年的三名民警之一;说他是镇江公安监管工作的“领军人物”,也名副其实,镇江市看守所多个“国字头”荣誉都是在他的带领参与下取得的;说他是公安监管工作“全能型”民警,也恰如其分,从收审站,到看守所、收教所,再到戒毒所、看守所,最后到监管支队机关,镇江公安所有的监管场所都有他留下的足迹,生产、管教、审讯、内勤、后勤,这些监管工作所有岗位也都有他奋斗的痕迹。
这30多年,从“死看死守”,到“一看二守三送走”,再到如今的“智慧监管”,他伴随着镇江公安监管发展一路走来,参与了镇江公安监管工作由粗放型,到规范化、标准化,再到如今的精细化转变的一系列工作。
起于南山脚下,白手趟出“创业之路”
▲
学生时代的姚明
年8月,姚明从江苏省人民警察学校治安专业毕业,被分配到位于南山脚下原黄七路的镇江市公安局收容审查站。“当时,看守所、收审站民警在公安队伍里地位不高,就是看人啊,说实话,那时有点失落……”20岁出头的姚明,就这样在公安监管工作中开始扎下了根,这一干就是32年。
▲
警校读书时的姚明
根据相关规定,“对于有轻微违法犯罪行为又不讲真实姓名、住址、来历不明的人,或者有轻微违法犯罪行为又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嫌疑需收容查清罪行的人,送劳动教养场所专门编队进行审查。”全国各地收容审查站在此背景下设立,曾经为公安机关打击违法犯罪作出突出贡献的时代产物,如今已不复存在。在收审站工作的11年里,姚明在审查、管教、后勤、生产等岗位上都工作过。谈及当时监管民警工作质态,姚明说,收审站关押着多人,10个监室,只有三四名管教民警,“就是死看死守,不像现在这样管理教育”。而收审站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是姚明倾注精力最多、干得时间最久的岗位。
▲
年代初的收审站
90年代初,镇江市公安局强制劳动队(人防轧石厂)划归收审站,随之划过来的来还有许多留厂工人。“工人要发工资,收审人员伙食要保障,财政保障没有现在这么充足,必须靠收审站自己解决。”
▲
年代初,姚明(前排右二)和同事合影
年2月,姚明成为收审站生产股副股长,两年后任股长,“拉业务上项目搞创收”的重任自然就落到了他的身上。“干生产没什么难的,就是要能吃得了苦!”那些年,姚明既当业务员,又当技术员,还是驾驶员。什么产品走俏,收审站就生产什么产品。林隐纸箱加工厂、兴华机动车辆厂、京城金属制品加工厂……这些当时镇江市公安局所属的全民所有制企业,都是在他的手上创办经营的。“当时市局收审站京城金属制品加工厂是镇江最早生产防盗门的企业之一……”有着敏锐市场嗅觉的姚明,引进的生产项目新,迎合市场胃口。
▲
年代初,姚明外出工作场景
他一遍一遍地跑市场访企业,自己动手学技术,回到收审站再手把手教学,成品出来后,他自己测量检验,再开着后三摩送货、上门安装。“加工纸箱、组装残疾车、装配二极管、生产防盗门,当时的收审站业务范围非常广,这些都干过。”那时的姚明很忙,也很苦,曾经在一个月内,他自己开车送货往返昆山十八趟。笔者开玩笑地说:“若是您当时辞去公职创业,现在必定是大企业的老板了!”因为苏南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大多是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起家的。对于姚明来说,他可能失去了成为一名成功企业家的机会,却为当时的收审站的正常运转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
年代初,正在开会的姚明(左三)
不同的监管岗位,工作同样精彩
▲
年,姚明工作场景
年1月1日,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施行,取消收容审查制度,各地收审站随之撤并。镇江市公安局原收审站成为看守所留所服刑罪犯的监管场所,姚明也成为镇江市看守所三队队长,负责看守所的后勤保障工作。“几百人的吃喝拉撒,事关整个监所安全稳定,不能懈怠,也不敢懈怠。”要保证数百名在押人员吃熟、吃热、吃足定量、吃得卫生,不吃腐烂变质食品,保证食材新鲜,有很多工作要做。
▲
年,姚明(左)和同事合影
“记得有一年,镇江下了大雪,看守所出去的路都被封了,外面的大米、蔬菜、肉类进不来,几百人要吃饭啊,怎么办?我就开着三轮摩托车上门到粮店收!”那一年的大雪给姚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见证了他为保障监所安全稳定所做的工作。
“干了,就要把它做好!”姚明在负责看守所后勤保障工作期间,保证了正常伙食供应,没有出现过一起在押人员食物中毒事件,保障了监所安全。
▲
年,姚明(二排左一)参加培训时合影
年8月,姚明被提拔为戒毒所(收教所)教导员,来到了同样处在南山脚下,如今镇江市公安局驻地的戒毒所。姚明介绍,当时戒毒所监管场所是镇江市卫生学校的麻风病院院址上建立起来的,处在一个‘山沟沟’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而且路非常颠簸,接送民警上下班的班车每年都要换一次方向器……”姚明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了4年。
▲
年代的镇江市看守所
监管设施更是简陋,监房是人字屋顶土坯房,室内也无任何卫生设施,戒毒和收教学员如厕用的都是粪桶,监管安全无法保障,作为戒毒所主要负责人之一的姚明,工作压力非常之大。
十多年前,执法规范化的理念还鲜有人提起,而姚明到任戒毒所后,成为这一理念的“吃螃蟹者”,彻底改变了此前存在的执法瑕疵的局面。
年8月的一天,刚上任没几天的姚明第一次参与戒毒所值班。当天上午,一名收教学员期满释放,但一直等到下班家属也没有来所领人回去。民警就把这名学员带入监房,正好被姚明看到。
▲
年,姚明(左)赴上海参观中共一大会址
“当时我就问这个民警是什么情况,他告诉我这名学员家属没有来,就继续把他关着,等他家属什么时候来了,再把人领回去。”听到这样的解释,姚明觉得可气又可笑。“我就问他,这个人是不是期满了,他说是的,那你又把他关进去,是不是超期羁押了?他说之前遇到这类情况也这么做过!”姚明当时就严肃地给这个民警“上了一课”:收容教育期满,必须释放,你再关押他的法律依据是什么?一旦在收教所出了什么问题,谁能承担得了这个责任?以前这样干,不代表就是对的!当事民警被问得哑口无言。姚明立马联系办理这名学员收容教育案件的派出所,请他们帮助联系家属,同时安排民警将这名学员送到派出所,直至晚上家属从派出所里将人带回家。
此后,姚明在全所民警中,着重推动戒毒所(收教所)执法规范化工作。他带领一批人,仔细梳理了监所执法程序和工作模式,对于没有执法依据和明显违法的工作坚决予以纠正,最大程度地降低执法风险。从此,镇江市戒毒所(收教所)再没有出现过一起超期羁押学员的情况。
当看守所所长第一年,头发白了一半
年1月,42岁的姚明重回看守所,成为了这里的“掌舵人”。事后回看,这一年,是他30余年公安监管工作中压力最大、付出最多、工作最辛苦的一年。采访伊始,笔者已经注意到了他几近满头的白发,这对于一个刚过天命之年的人来说,的确是早了些。他似乎看出了我的疑惑,“我这头上的白发,至少有一半是在年这一年白的!在没干所长前,还真的没有什么白头发。”
▲
全国“巾帼文明岗”——市看守所五大队
这十年,姚明用“一头白发”换来了很多“东西”:延续了镇江市看守所十五年“监所安全无事故、民警无违纪”的“双无”佳绩,全国首批十家对社会开放看守所、全国公安监管部门推进“两防一退”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巾帼文明岗”、江苏省文明单位、全省公安机关党风廉政建设成绩突出基层所队、“先进基层党组织”、“四星”先进党支部……
这十年,看守所民警队伍素质整体有了质的提升,完成内设机构升格、将从优待警落到实处,两位民警通过司法考试、四名民警通过高级执法资格考试、多名民警取得国家心理咨询师执业资格,余名民警受到表彰、荣立三等功以上民警12名,1名民警被评为“镇江最美警察”……
▲
姚明在对在押人员进行谈话教育
年,对姚明来说,记忆尤深。年初,羁押在云南省晋宁县看守所内的犯罪嫌疑人李荞明被群殴致死,看守所对外称其在玩“躲猫猫”游戏时撞墙导致。一时间,“躲猫猫”事件成为损害全国公安监管工作公信力的“致命一击”,使得全国公安看守所工作成为社会热议焦点。此时,姚明上任所长才一个多月,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
“积极向市局领导汇报,争取资金和政策上的关心支持;加大民警交流力度,补充新鲜‘血液’;举办各类执法和管教业务培训,提升民警综合素质;调研探索更科学的勤务模式,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姚明把压力转变为改善看守所现状、提升民警队伍素质难得的机遇。而此前,镇江市看守所54名民警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民警队伍老化问题突出,思想陈旧,且几乎十多年没有年轻民警调入。
这一年,镇江市看守所的硬件设施有了质的飞跃,民警素质有了大的提升,执法工作有了强的保障。
未完待续镇江市公安局新闻中心
编辑:曹伦平
校对:仇亦非
审核:何志斌
审批:顾传先
素材报送:市公安局监管支队
END
▲
扫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