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娥眉
四个女人一台戏
我爱,我生活,我在词语里诞生
第四幕戏剧,舞台背景是以弗所的塞尔苏斯图书馆,出场人物众多。
走在以弗所古城距今约年的古雷特大街上,踏着那曾被身着白袍的古罗马人赤足行走的石块,不仅有种神秘的历史感始终围绕着我,还有一种身处莎士比亚戏剧中的错觉,仿佛穿越进了年前人声鼎沸的古雷特大街。
那时,古雷特大街两侧林立着华丽的柱廊,还有很多商品齐全、生意兴隆的商店。黄昏时分,大街两边已燃亮油灯,以弗所——这座亚洲第一大都会繁华奢靡的夜生活才刚刚开始。古罗马贵族们穿游其间,码头的水手们也微醺着过来找乐子。
夜晚的以弗所,褪去了白日神圣的面纱,显露出暗香浮动、纸醉金迷的另一面。时间开始变得柔软而缓慢,似乎连呼吸的空气都开始丰富多彩了。
莎士比亚的戏剧用以弗所做背景的,不止一部,有的甚至选择以弗所的妓院做主要场景。这绝不是偶然,而是以弗所本身的知名度与纷繁复杂的历史传奇,乃是进行文艺创作的绝妙源泉:阿尔忒弥斯神殿、美貌圣洁的女祭司、港口的奴隶市场、大集市、图书馆、妓院,还有贴满色彩鲜艳的马赛克的富家宅邸,戏剧冲突所需要的场景要素和矛盾重重的人物背景,以弗所应有尽有。比如他早期的作品《错误的喜剧》,是讲述叙拉古商人伊勤一家离散多年终于团圆的故事,就发生在以弗所。
普利阿普斯——希腊神话中的生育之神,父亲是酒神狄俄倪索斯,母亲是爱神阿佛洛狄忒,长着巨大且永久勃起的生殖器。(在医学上,阴茎异常勃起症(Priapism)的名字即来源于普里阿普斯的名字)考古学家已在以弗所古雷特大街那座著名妓院附近的井中,发现了有着巨大生殖器的普里阿普斯的雕塑。莎士比亚晚年的作品——传奇剧《泰尔亲王配力克里斯》中,米提林总督就是以弗所妓院的客人,剧中的老鸨曾提到“普里阿普斯”这个名字。
具有渊博历史知识的莎士比亚把自己笔下的故事,屡屡放到这座古罗马时期伟大的城市,因为当时的以弗所已是成熟的国际商贸市场,也是世界第二大的奴隶市场,不仅能为消费者提供来自全球的各种异国情调的商品,而且繁忙的经济活动也不单纯只是以物易物,或者用交易账单的形式进行,已使用荷兰“盾”等现金手段进行交易。
不仅如此,以弗所还拥有当时世界第三大图书馆——塞尔苏斯图书馆,藏书1.2万卷。(当时世界第一大图书馆是埃及的亚历山大图书馆,藏书70万卷)虽然历经地震、火灾,如今的塞尔苏斯图书馆只剩下一个正立面的局部建筑,犹如舞台上的立体布景,但它恢宏的气势、精美的雕塑以及视觉强烈的古罗马之美,仍让观者震撼。因此,它被土耳其人骄傲地印在了面值20里拉的纸币背面。
图书馆由古罗马小亚细亚总督塞尔苏斯及其子出资修建,是模仿希腊的奥特农神庙建成的,公元年始建,历时18年,至公元年完工。图书馆占地约一千平米,建在一片高地上,图书馆正面有高大的门廊,科林斯柱耸立其间,两边的立柱略短于中间的,利用光线造成空间宏大的错觉。
一层的正面有四尊女神雕塑,她们分别是美德女神伊匹斯特米、智慧女神索菲亚、命运女神阿莱德、学问女神伊诺亚。那丰腴而美丽的身体曲线,精致繁复的服饰细节,庄重虔诚的神情,带着诗意与遐想的眼神,俨然千年前的女神再现人间。
拾阶而入,阅览厅房顶高挑,阳光从窗口倾泻而入。图书馆内的书柜可藏书1.2万卷。因为古罗马时的书,都是写在纸莎草纸或羊皮纸上,既占空间又易遭虫蛀霉损,为防极端气温和海边潮气对书籍的侵蚀,图书馆采取双层墙设计,两层间距宽达一米,这样可以通风透气,便于保存。
仰望这残垣断壁却雄伟壮观、精美异常的图书馆,除了感叹古罗马时期的辉煌盛世,更感慨他们对知识的敬仰与追求。
更有意思的是,图书馆对面的建筑,竟然是赫赫有名的以弗所妓院。看来,古罗马的那些王宫贵胄、上层贤达以及学界权威们,在一本正经的外表下面,也隐藏着各种各样的、天下男人们都会犯的小秘密。
而且,这里还有一个以弗所男人们都知晓的大秘密,那就是——这座冠冕堂皇的图书馆,竟有一条地下密道直通对面的妓院。
因为那时的古罗马不提倡女人读书,所以女人不能进入图书馆,伴随丈夫来图书馆看书的妻子们只能在图书馆旁的院落里等待丈夫,喝茶聊天,以至于这里成为上流女士们的社交场所。只是她们怎么也没想到,那些进入图书馆佯装读书的男人们,只是花蝴蝶一般在书丛中转了个圈,就从密道直接到对面的妓院寻花问柳去了。这可真正是“书中自有颜如玉”啊!
不过,来以弗所妓院寻花问柳的,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商船上那些漂泊多日、寂寞难耐的商人和水手们。于是,在通往妓院的路面上,至今可见最古老的妓院路标兼广告:在大理石上刻着一只朝向妓院的成年男人脚印,脚印一边是女人头像,另一面是一颗心,心的旁边还刻有一个代表钱币的圆形图标,真是言简意赅:带上你的钱,顺着脚的方向,就可找到女人。而且,只有达到路标中成年男人脚印的大小,方能进入妓院。
我暗想,这其中除了有不接待未成年人的意思,说不定还有防止妻子女扮男装进入妓院捉奸的隐意,也未可知。
热爱洗澡的古罗马贵族当然是不能缺少公共浴室的。浴室由大理石铺建,设计时已在地下和墙内安装了陶制管道,分别提供冷水、热水和温水。浴室内除了设有休息室,还有会谈室和阅览室,居然还有与妻子专享的小房间。现在依然能从浴室遗址处看到数十米的马赛克走廊,可以想见当年的富丽堂皇。
不过以弗所也有为普通罗马公民设置的大众版公共浴室。地点就设在城门口。当年,进城的普通公民,都要求先到这里沐浴净身。一是保证城内的卫生,二是预防传染病。因为洗澡就得脱光衣服,如果身上有什么明显的病症,比如麻风病,就能看出来,并拒绝入城。
看来,年前的以弗所城,在某些方面已经稍具现代城市的雏形,不仅保留了普通居民生活的公共空间,有市政厅、法院等管理机构,还有图书馆、大剧院、神殿等公共建筑,这也是维系古罗马城邦稳定的因素之一。
此时,入夜的爱琴海永恒的沉默着,只有在这万籁寂静之时,方能感觉到那些海浪轻如发丝的震颤。对我来说,每一个坐在海边听浪的夜晚,都是自由的幸福。
迟到的以弗所,已被时光碾磨成废墟,虽早已洞察了黑暗,却倔强的匿着一小丛微光。如生命骤然消逝后留下的执念,亦如历经时间捶打后,隐藏起了自己的真性情。
就像是穿越时空的钟摆,在历史与现实间,在现代与传统间,在各种宗教间,来回摇动,寻找平衡。
回望古城内那些几千岁的石头与饱含故事的各式建筑,似乎几千年的时间就在眼前,来不及悲壮,便如沙漏般簌簌落下。那曾经的茵茵绿树,芳草萋萋,那淡淡的纸莎草纸的香味,略含腥臊的羊皮纸的味道,与浓浓的脂粉香,杂混一起……那曾经的辉煌,似一缕来自古画的魅影,转瞬不知所踪。
此刻,我不由想起了杜牧的诗句“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几千年过去,人类繁衍至今,回望那些时间中的先哲们,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原来在各式各样的生活之路上,我们从来不曾孤单。
所以我一直很喜欢德国诗人黑塞说过的一句似乎前后矛盾的话:“我和您一样在残酷的生活面前束手无策,感到压抑。然而我相信,荒诞可以克服,办法就是我总是给我的生活以意义。我想我对生活是否有意义没法负责,但我有责任把我自己只仅有一次的人生过好。”
以弗所的新主人,是那些在废墟上依然生活得泰然自若的野猫们。它们全然不在乎身旁那些熙熙攘攘的来自全世界的游客,神态淡然,沧桑而睿智,甚至有种宠辱不惊的王者风范。
唯有它们,看惯了这几千年的风雨变迁,知道无论迟来的、早来的,都是过眼云烟。
(全文完)
在词语里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