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韩非子麻风病人为什么同情君王

原文

谚曰:“厉怜王”。此不恭之言也。虽然,古无虚谚,不可不察也。此谓劫杀死亡之主言也。人主无法术以御其臣,虽长年而美材,大臣犹将得势擅事主断,而各为其私急;而恐父兄豪杰之士,借人主之力以禁诛于己也,故弑贤长而立幼弱,废正的而立不义。……故劫杀死亡之君,此其心之忧惧,形之苦痛也,必甚于厉矣。由此观之,虽“厉怜王”可也。(《韩非子·奸劫弑臣》)

①厉:通“疠”,麻风病。这里指患麻风病的人。怜:怜悯,同情。②恭:恭敬。③虽然:尽管这样。虚:空虚。相对“实”而言,指没有实质性的意义。察:仔细考察。④谓:指。劫:胁迫,挟制。⑤法术:指法度和权术。按:韩非认为商鞅主张用法,申不害主张用术,他们的主张都有失偏颇,所以韩非力主两者兼用。御:驾驭,控制。⑥虽:即使。长(zhǎng)年:年长,年龄较大。美材:资质好。⑦大臣:指朝廷中职位尊贵的臣子。犹:副词,还,仍然。势:权势。擅(shàn):专有,独占。主断:执掌国事的决断。私急:指个人急切向往的事情,个人的迫切要求。⑧父兄:指君主父兄辈的同姓大臣。豪杰:才能出众的人。禁诛:禁阻诛罚。⑨贤长:指贤明年长的君主。幼弱:指年幼懦弱的君主。⑩正:嫡长。的(dí):通“嫡”。指正妻所生的长子。不义:指不符合继承规矩的庶子。?形:指肉体。甚于:比……更严重。

译文

俗话说:“连麻风病患者都同情君王。”这是一句对君王很不恭敬的话。尽管如此,自古流传下来的谚语没有空话,因此应该仔细考察清楚。这是指被挟制而遭杀害的君王而言的。如果君主没有法度和权术来驾驭自己的臣子,即使他活了一大把年纪,而且资质也出众,大臣还是将会获取权势、独揽政务、执掌国事的决断,而各自为自家的利益奔忙。可是又害怕宗族大臣和豪杰之士,凭借君主的力量,对自己加以禁阻诛罚,所以杀掉贤明年长的君主,而拥立年幼懦弱的君主;废掉嫡子正宗,而拥立不该继位的人。……所以对于那些被挟制而遭杀害的君王来说,他们内心的忧愁恐惧,他们肉体上的痛苦,一定比麻风病患者更深重。由此看来,即使说麻风病患者哀怜那些被挟制而遭杀害的君王,也是可以的。

读后感

《说文》:“疠,恶疾也。”麻风病在古代被视为不治之症,且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因此,患者会被整个社会抛弃,不仅肉体上须终生承受巨大的摧残折磨,而且还要忍受孤独和无助的痛苦煎熬。尽管如此,当他们拿自己的不幸与君王的命运相比较,仍然会觉得自己承受的痛苦与折磨实在算不得严重,从而对君王的不幸产生怜悯同情。

君王乃人世间至尊至贵之人,而麻风病人可谓世间最卑贱之人。以此二者相比较,不啻云泥之别。“怜”作为心理动词,通常用于地位尊贵之人对地位卑下者,是强者基于自身的优越对弱者的一种情感;至少也是同处困境之人相互怜悯。由此可知,“厉怜王”虽仅仅三字,但是这种奇特的组合关系,一定会令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并给读者强烈的震憾。

翻检史书,两千多年来帝王粉墨登场的过程,大都伴随着刀光剑影、血雨腥风;登临大位后又须时时提防臣子们夺权篡位的千般手段、万种阴谋;稍有不慎,就将落得被绞杀、毒死等诸种下场,甚至被抽筋剥皮也不罕见。一任君王濒临死亡时,围绕继位问题又是一番惨烈的撕杀,君王能不能安静地咽下最后一口气,已经不由自己作主了。

可见君王在享受权力带来的刺激和快感的同时,始终生活在恐惧、抑郁与紧张不安之中,其中患有严重的心理问题者恐怕不在少数。这种神经兮兮的状态不仅不死不休,其实至死也难休。由此说来,“厉怜王”,实在并非夸张的“虚谚”。

至高无上的权力令无数人痴迷、疯狂。韩非确实对权力作了深入的研究,却仅仅限于如何维护君王的权力,并没有思考权力的性质和目的。因此,依照韩非思想建立的庞大的权力体系,不仅吞噬了被这个体系所笼罩的每个人的生命尊严,同时也使作为权力体系操控者的君王异化为权力体系本身的一个节点。

这套权力体系无处不在、无所不能,人被权力体系所绑架,没有人能够真正享有安全,安宁祥和只能是短暂的片刻。权力游戏成为游戏者伴随终生的梦魇。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似乎没有人试图回答一个极为重要和关键的问题:如何走出这种野蛮的丛林政治?

参考阅读:

读《韩非子》:厉怜王

读《韩非子》:庄公之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eiyao.com/lxmf/53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