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第十三章第二节麻风分枝

麻风分枝杆菌是麻风病的病原体。麻风病是一种古老的慢性传染病,在世界各地均有流行,主要集中在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至年,我国尚有麻风病病人余例。麻风分枝杆菌主要侵犯皮肤、黏膜和外周神经组织,晚期还可侵入深部组织和脏器,造成严重病损。

人是麻风分枝杆菌唯一的天然宿主。细菌主要经病人的鼻分泌物和破损的皮肤、黏膜排出,乳汁、泪液、精液或阴道分泌物中也有少量细菌。主要通过呼吸道、破损的皮肤黏膜和密切接触等方式传播,以家庭内传播多见。流行地区的人群多为隐性感染,幼年最为敏感。潜伏期长,平均2~5年,长者可达数十年。发病缓慢,病程长,迁延不愈。

(一)瘤型麻风

瘤型麻风为疾病的进行性和严重临床类型,传染性强;如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往往发展至最终死亡。细菌主要侵犯皮肤、黏膜,严重时累及神经、眼及内脏,由于机体产生的自身抗体与破损组织抗原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在皮肤或黏膜下,形成红斑或结节,称为麻风结节,面部的结节可融合呈“狮面容”,是麻风的典型病征。该型麻风病人的T细胞免疫应答有所缺陷。

(二)结核样型麻风

此型麻风常为自限性疾病,较稳定,损害可自行消退。细菌侵犯真皮浅层,病变主要在皮肤,早期病变为小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以后出现上皮样细胞和多核巨细胞浸润;也可累及神经,使受累处皮肤丧失感觉。病人体内不易检出麻风分枝杆菌,故传染性小。病人的细胞免疫正常。

(三)界线类麻风

兼有瘤型和结核样型麻风的特点,能向两型分化。病变部位可找到含菌的麻风细胞。

(四)未定类麻风

属麻风病的前期病变,大多数病例可转变为结核样型。病灶中很少能找到麻风分枝杆菌。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eiyao.com/lxmf/34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