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博艺大学生卫生健康

常见传染病的防控知识

对传染病的简要回顾

·瘟疫、战争、饥荒,被称为人类历史悲剧的“三剑客”。

·14世纪,欧洲发生鼠疫,多万人死亡,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17/18世纪,天花流行,1.5亿人口死亡,我国明清时期也屡遭侵害。

重大传染病历史

?鼠疫(黑死病)

·疫情:14世纪,欧洲,万人死亡·传播途径:黑鼠皮毛内的蚤·传播特点:速度快,死亡率高、疫情持续时间长

?西班牙流感

·疫情:-,流感史和瘟疫史最严重的一次,-多万死亡·传播途径:可能源自鸟类,实际是禽流感的变异·传播特点: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死亡人数多,发病到病死期间极短

?疯牛病

·疫情:,英国,欧美国家·传播途径:这种病毒-牲畜-人类中传播途径,目前科学家的研究还不清楚·传播特点:蔓延迅速,搏击范围广,潜伏期长

?SARS“非典”·疫情:,中国24个省区市先后发生,共波及个县和市·传播途径:近距离空气飞沫、气溶胶传播,不排除密切接触传播·传播特点:发病快,传播范围广,死亡率高

?禽流感·疫情:.5,我国香港首次发现能直接感染人类,到目前为止共有15个国家和地区上百万家禽染病死亡,很多人感染禽流感去世·传播途径:消化道、呼吸道、皮肤损伤和眼结膜等·传播特点:禽流感具有很长的而历史,多发于鸟类,到目前为止,主要是传播给人

?甲型H1N1流感·疫情:,墨西哥,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流行,一种呼吸道疾病·传播途径:极有可能是猪传给人的,人与人之间进一步传播·通常情况下,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和老人更容易遭到感染

传染病的相关概述

相关概述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细菌、病毒、立克次体、

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者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传染病的突出特点就是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种类

·中国目前的传染病有甲、乙、丙三类,共40种

·甲类传染病:

鼠疫、霍乱(2)

·乙类传染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乙肝、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27)

·丙类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手足口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意外的感染性腹泻病(11)

·其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非典”、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属于乙类按甲类传染病管理

?分类

·按照传播途径不同,人类传染病可以分为:

·A.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白喉、百日咳、猩红热、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风疹、麻风病、非典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病原体主要通过飞沫、空气传播的,多发生在冬春季节

·B.消化道传染病:霍乱、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伤寒与副伤寒、丝虫病等,病原体主要通过水、食物、苍蝇传播,多发生在夏秋季节

·C.血液传染病:也叫虫媒传染病,鼠疫、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登革热、流行性出血热等,病原体主要是通过媒介生物——吸血昆虫传播的

·D.体表接触传染病:狂犬病、炭疽、破伤风、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红眼病等,病原体主要是通过体表接触传播

·E.经接触和多种传播途径传播的传染病:淋病梅毒、艾滋病、手足口病

传染病的特征

·由活的病原微生物引起,是病原微生物与宿主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的结果

·传染病有传染性,可以传播流行

·传染病的发生需要经过一定的潜伏期

·传染病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疫源地等流行特点,受到社会和自然因素的影响

·病后有特异性免疫力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传染源

·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动物,即病患、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

·人作为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

·动物作为传染源:鼠疫、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

?易感者

·某种传染病缺少免疫力而容易感染的人群

?传播途径

·空气、生物媒介、谁、饮食、接触

·介空气:空气、飞沫、尘埃、气溶胶

·介水:粪口

·介食物:消化道传染病·介接触:手、玩具、文具、毛巾、水龙头·介媒虫节肢动物:蚊子、苍蝇、虱子、跳蚤·介血液:输血及血制品、针刺、拔牙等医源性感染·母婴:艾滋病、水痘、乙肝·介土壤、疫水:钩虫、血吸虫、破伤风

·切断其中一个环节就可阻止传染病的发生

转自

点滴学习记录仪

END

本期编辑

杨晴袁慧慧丁艺文

责任编辑

蒋琪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eiyao.com/mfzz/69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