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门读书会麻风史对当下疫情时代的观照

盖博士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28637.html

序言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打造有格局、有气场的高素质新闻传播精英人才培养高地,新闻与传播学院在对学院第二课堂资源进行整合、提升的基础上,建设“南门学习荟”立体课堂。其中,“南门读书会”是在学院党委领导、团委指导下,面向全体同学开展的一项读书活动。读书会倡导“书香养心”,拒绝功利、浮躁、肤浅的阅读,以“练好基本功,提升精气神”为目标,在良好的学术氛围中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中国特色、北大特点的新闻传播人才。

12月18日下午,南门读书会“教师领读”系列第二期——《麻风:一种疾病的医疗社会史》在蒙民伟楼室成功举办。本读书会由新闻与传播学院祝帅老师主讲,吸引了来自不同年级和专业的同学参加。受疫情影响,未能返校的留学生通过腾讯会议参加读书会。

读书会现场

01

教师领读

经过同学们一轮的自我介绍后,祝老师表示对此次的读书会能吸引不同年级和专业的同学参与感到欣慰。他表示,医学人文具有独立性、交叉性和宽容性的特点。医学是一门独立于文科与理科的交叉学科,其既能向理工方向延伸,也可以和人文社科相交融。在这个特殊的时代,医学的重要性正不断增加,传统文科呈现向医学靠拢的趋势。新闻与传播学院于年开设了健康传播专业,其他院系也增加了相关的课程,如社会学系的医疗社会学、历史学系的医学史课等。

祝帅老师讲解

谈及医学史,祝老师说明当前的医学史研究大致分为两种路径。其一是探究疾病本身的发展史;其二是借助于米歇尔·福柯的知识考古学,从疾病本身出发解析每个时代的权力结构。台湾地区的医学史研究继承了这类范式,学者们更重视寻求在历史文化中的“灵魂”与“心”。《麻风:一种疾病的医疗社会史》一书的作者——梁其姿便是其中的领军人物。她将两种路径结合在一起,开拓出一条创新的研究之路。在梳理麻风史的同时,梁其姿将麻风视作研究的一扇窗口,用麻风的演变折射出当时社会演化的一角。

02

师生对谈

祝老师的讲解打开了在座同学们的思路,大家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理解畅所欲言,形成了自由热烈的学术交流氛围。新闻与传播学院级硕士生贾雨心在阅读苏珊·桑塔格的《疾病的隐喻》后,认为当下疫情的疾病隐喻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过去的传染病患者常与边缘群体相联系,形成双向的污名化;而如今,疫情受害者变成了承担一定疫病传播责任的“加害者”。

在祝老师看来,这种观念乃是功利主义与集体主义的体现,与西方的伦理主义针锋相对。他以著名的思想实验——“电车难题”为例,说明功利主义的处理手段或许对个体略显残忍,但在宏观视角下可以被理解且存在必要性。基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国家在疫情期间进行强制性的宏观调控和资源分配是必不可缺的。

同学提出观点

就此课题,来自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的级本科生杜翊铭联想到当前大学生热议的“内卷”现象。他认为,内卷的根本原因也就在于资源的总量有限,而当前社会的标准又过于单一。祝老师鼓励同学们学会运用“差异化营销”,善于发现并发挥自己的闪光点,以始终保持自己的相对独立性,切勿盲目地加入“内卷”的浪潮。

同学分享感想

03

启迪与总结

在读书会的尾声,祝老师引出了马克思·韦伯“刺猬与狐狸”的概念:在某一个领域深入钻研的是“刺猬”,而知识广博的是“狐狸”。新传人往往要成为后者,我们需要开拓视野、广泛涉猎,博采众长,为实践交流传播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会同学与老师合影留念

南门读书会是思想碰撞、共识凝聚之地,更是新传人成长路上的重要明灯。本次读书会以互动、漫淡和交流讨论为主,在祝老师的引领下,同学们共同追溯麻风的医疗史与社会史,从功利主义与伦理主义的角度探讨当下的疫情防控,为理解现代中国本土的特殊议题开拓了全新的视野。

文案

甘鹏祺

排版

甘鹏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eiyao.com/mfzz/5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