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救死扶伤;师者,大爱无疆。
在人生的起点,他们迎接你;在每一次病痛折磨时,他们呵护你;在人生最后一个路口,他们护送你……他们有个神圣而庄严的名字——医师。年中国医师节主题宣讲大会让我们一起倾听他们内心!1
医
师
节
医院丁陈丽
麻风病,就是老百姓俗称的“癞子”、“赖病”,很多麻风病人,被亲人和乡邻排挤,甚至连村里的水井都不能靠近。有些麻风病患者走投无路,只能跑到深山或洞穴里居住生活。
我叫丁陈丽,来自医院。
我年从卫校毕业之后,来到了常州地区留存医院——医院。也许大家都已经淡忘,
麻风病曾经是一个
令人闻之色变的可怕名词,
多少人因此绝世离去;
又有多少家庭因它演出了
一幕幕生离死别的惨剧。
我始终忘不了第一次去单位的情景。医院坐落在太湖边的一座孤山脚下,中巴车在崎岖的路上辗转了4、5个小时,然后跟着领队翻过两座小山头,步行医院。
走到院门口,我突然傻了眼,破旧的围墙,周围都是荒草。走进院门,一群病人在地里种菜,当一位病人挑着水桶从眼前走过,我看到他已经没有手掌,手腕像根棍子。
在知道我是来这里上班之后,他盯着我足足看了有两分钟,才轻轻吐出一句:“这么年轻的小丫头,到这里来上班,唉。”
这一年,我18岁,从此与麻风病人结下了不解之缘。虽然我早有心理准备,但和麻风病人一接触,火热的心顿时凉了半截。有的病人眼睑外翻,永远也闭不上;有的病人嘴角歪斜,不时流着口水;有的手部畸形,四肢残缺;更有甚者由于麻风病而导致的溃疡长期不愈合,散发着阵阵的恶臭。面对这一切,我陷入了深深地迷惘,难道美好的一生将要从这里开始?
看到暗暗流泪的我,这时有个麻风病人,我们都叫他王大爷,悄悄把一颗糖摆在桌上,他不是用手而是用胳膊一点一点地把糖推到我面前。我知道他是担心我害怕不干净,我顿时觉得眼里一片迷蒙,连忙摘下手套,慢慢剥开糖纸。糖很甜,融化在我的口中,也化开了我的心结。
从当初进山时的“全副武装”,到现在徒手为病人清洗换药,我克服重重困难,在山坳坳里扎根、驻守,陪伴着位麻风病人。“小丁医生……小丁医生……”这一声声呼喊,成了孤山脚下最响亮的旋律。
都说,爱是一种奉献。它如一股甘泉,一股热流,穿透人的心田。其实爱除了奉献以外,它还是一种责任。我的责任就是用我的笑脸,消融他们心中的坚冰;用我的双手,解除他们肉体的痛楚;用我的心,让已经干涸遍布裂痕的心田重新焕发出春的希望。
这一年,我25岁,在医院辛勤工作的同时,也收获了爱情。
相较于“可防、可治、不可怕”的麻风病而言,病死率高、且目前尚无药物和方法可治愈的艾滋病要可怕得多。年,我又接手了防艾重任。
为贯彻落实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全区的病人都接受了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我坚持与每位病人一对一谈话。为了帮助他们渡过由恐惧到平静、由绝望到希望的心理转变,我手机24小时开机,随时提供咨询。
年国庆节前夕,我收到了一份珍贵的礼物:一份喜糖和喜蛋,是一位感染者和他的妻子送来的。
还记得那是年4月的一个清晨,一个很腼腆的小伙子忐忑不安的来到我的办公室,因为就在前天他收到了一份艾滋病确诊报告。小伙子进来的时候很无助、很迷茫,在我很详细地和他讲解完艾滋病的一些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后,他还是觉得人生已无生趣,很悲观地问我“丁医生,我得了这个病,是不是以后的人生就完了?是不是我的单位和同事就都知道了?我是家里的独子,我们老李家是不是就要断后了?”面对小伙子连环炮样的提问,我起身给他倒了一杯水,轻声地对他说“你放心,你的所有信息我们都是保密的,是不会泄露给任何人的。国家现在给每个感染者和病人都提供免费的抗病毒治疗,只要你规范治疗,把病毒控制在一个很低的水平,你的生活质量是没有影响的;而且在专业医生的帮助下,现在艾滋病人也是可以结婚生孩子的。”
3个多小时后,小伙子是带着重建生命的信心微笑着回家的。年,他与一位未感染的女孩子结婚,女孩子知晓他的感染状况,后来在我的指导和帮助下,他们勇敢的迈出了一步,在夫妻阻断治疗下成功地怀孕,分娩了一个未感染的健康宝宝,圆了两家人的梦。
这一年,我39岁。
我的付出得到了大家的肯定,也收获了一些荣誉。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年年初,我竟然荣获了国家麻风防治行业最高奖项——“马海德奖”。我愿用我的爱心,
温暖麻风病、艾滋病患者
这个特殊的群体;
我愿用一份执着,
为患者带来重建生命的希望!
01暖医
暖医为医而生暖医
“医”路同行02
医声
医声丨抓住那道“生”的光亮医声丨新时代的医学僧
医声丨最美夕阳红
03医师节活动
医师节谢谢您,生命的守护者!听说环球港今晚有大动作,GO!GO!GO!因为我们是医生!当“好医生”遇上“医师节”,燃!“医师体验官”来袭!请允许小可爱们C位出道
部分图片转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作者:丁陈丽
编辑:孙阳
校对:陆人杰、史伟
审核:王燕
投稿邮箱:jkc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