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征
认为本病是鼠麻风病病原--鼠麻风枝杆菌引起的。据推测,猫因捕捉或与感染鼠接触而沾染病原。猫不常发病,发病报道限于美国西部、荷兰、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英国的一些海滨城市。
慢性的单个或多个、无痛的、不愈性皮肤或皮下结节,常发生溃疡。病变最常位于面部、躯干和前肢。局部淋巴结可能肿大,无全身症状。
类症鉴别
其他细菌和深部真菌感染、肿瘤。
诊断
1.排除其他类症。
2.细胞学(抽出物、组织压片)一-嗜中性白细胞和巨噬细胞,某些细胞内有杆状病原结构,常规染色不着色,但抗酸染色阳性。
3.皮肤组织病理学一弥散性肉芽肿性皮炎和脂膜炎,细胞内外有抗酸菌。
4.分枝杆菌培养一常为阴性,因为鼠麻风分枝杆菌极难培养。
治疗和预后
1.应施行手术切除所有结节。
2.如果不能施行手术,长期(数月)药物治疗有时有效。临床康复后再继续治疗6~12周。用氯法齐明,8mg/kg,PO,每24h一次;或氨苯砜,1mg/kg,pO,每12h一次,可能有效。氨苯砜对猫有潜在毒性。3.如能切除病变,预后最好。猫的麻风病对公共卫生不会造成危害。